本帖最后由 黄成兴 于 2013-8-9 11:23 编辑
八月的北国边疆阳光充满,风清气爽,稻菽千重浪,到处呈现改革开放给农场带来的新气象,新面貌。 我们一行6人七月二十八日从上海启程赴名山农场,八千里路风与情,历时十一天的故地重访,从上海到哈尔滨、到北京、到北大荒,离去归来风尘仆仆,第二故乡圆梦的旅程历历在目。三十多年过去,又回到了曾经走过风走过雨,用青春与汗水为之奋斗的地方,百感交集难以言表。不要说三十多年了,就是十年你又作何感想?岁月沧桑,物是人非,头上的白云脚下的黑土一切多让我动情与回眸。当我见到老战友、友同事和他们的新一辈,大家紧握着手喜不自禁,乡亲们如同过年一样把我们一行迎进来,啦家常,叙友谊,话当下其乐融融谈笑风生让我难忘。 我在十二团(今名山农场)生活了十个年头,工作过四个连队,当我重新回到老连队见到老朋友,他们都还能记得我叫得出我的名字,名山没有把我们忘记,黑土地记得我们的情怀。 我们七月三十一日傍晚到达团部,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派崭新的城镇景象。宽广平坦的水泥街道,宫灯似的路灯竖立在马路俩边,商店、餐厅、旅馆、娱乐场所一家挨一家比比皆是,新的场部办公大楼、新建的农场医院学校和休闲公园错落在大街的二旁,一幢幢新建的商品房,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姑娘们的穿着与城市一样时尚,城镇化的农场今非昔比。 由于垦区进行城镇化建设,军马连已不复存在,淡出我们的视野,更找不到残壁断垣,原来我们用双手盖起几千平米的营房,已经夷为平地,但黑土地中深埋着我们青春的足迹,历史是不会遗忘的。 军马连撤销了建制,大部分人员搬迁到团部生活,当晚,马连老一辈的子女庞庆云、时青平、张海东等得知后,热情设宴为我们一行洗尘。席间言谈中了解到他们的父辈都生活的安闲幸福,看到马连人的新一代都有一份自己不错的事业,我打心里为他们高兴。为了能见到更多的老同志老朋友,报答昔日他们对知情的关爱帮助,我们一行决定邀请在场部居住的军马连老同志与老朋友及他们的子女代表,在第二天中午来个大聚会。选择饭店,通知人员委托庞庆云等人办理。谢培国一再嘱咐:挨家挨户有一个是一个通知到邀请到。 八月一日是个好日子,中午时分吉祥饭店门口热闹纷呈。我们早早等候在那里,迎接一一到来的新朋老友。孙辉来了,他是军马连第一任指导员;岳文革、张再刚二位老同志坐着轮椅在家属陪同下来了;孙士胜、孙延和、焦连生、魏义思来了,一时叫不上名与他们子女代表也来了,我们迎上去,大家牵着手,互致问候,相抒离别之情,回忆往事倾听衷肠,整个厅堂充满着欢声笑语和深情厚谊,宾主频频举杯,老少同贺此时此刻的相聚,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燃烧,共话满腔重逢的喜悦。自古多情伤离别,此时此景,难舍难离,千言万语更与何人说? 曾忆否:我们跃马挥鞭驰骋在牧野上,马蹄得得,马嘶声声,马的奔腾,马的悠闲,马的刚烈,马的静逸,我们的心如同军马在广阔天地里意气风发激情勃勃。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在风吹草底,芦苇丛生的荒野上,支起帐篷地当床天当被,披星戴月风餐露食白手起家,盖起一幢一幢的房子,营造美好的家园。我们将荒野开垦成良田,用汗水浇灌出丰收的喜悦。我们从五湖四海聚拢在一起,南腔北调同枕一炕交流情感,凝集的友情永远铭记在心间。我们什么都不会,可是我们什么都干,吃尽千辛万苦,让荒野变成粮仓。 今天,我们回来了,虽然我们的连队不复存在,但我们同甘共苦铸就的情谊常在。这次团聚振动名山农场,因为,一个已不存在的连队,三十年后大家还能欢聚一堂,每一个人脸上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
2010.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