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有关“聚会”的佳话不胜枚举。上古时代生产力低下,聚会往往与“吃喝”无太大的瓜葛,得遇兴事“诗歌舞”三位一体,乐呵乐呵作罢。进入奴隶社会这种状态已被改观,吃与喝,已成聚会的重要仪程。到了唐代,聚会有吃有喝还缺不了音乐。“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为寻音乐,刚刚吃喝饱饱的,还可以“吃喝复吃喝”,要得就是这份送别的情调。“旗亭画壁”的聚会,伶人助兴弹奏词曲,传出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唐代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另一说法乃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压卷不压卷的纯属后人的穿凿附会,两卷全压更妥,满足不同人等的欣赏趋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来换美酒,与尔共消万里愁。”李白的聚会尤异豪放,想必遇到同病相怜的知己。但这种豪放,总有“忧郁于衷,必发之于外”颓然的感觉。特别欣赏杜甫的《赠卫八处士》,写的是与阔别十二年的故交寒舍小聚,吃着人家自家栽种的无公害韭菜,喝的“花子酒”。“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感人至深,其情其景,读来身临其境。杜甫“老病有孤舟”的时侯,聊以残生的“花子酒”,准没少喝·......。 “初唐四杰”占其一的王勃,弱冠时即为未来皇帝的老师,与学生嬉戏写了篇斗鸡的文章《檄英王鸡》,贬离京师,去南方省父。途中路过南昌,被洪都府官撕拉硬拽,拉扯到滕王阁聚会。参加聚会的大都是白领,公务员之列,文章武库,蛟起凤坐;雅望懿范,暂驻遥临。很像王母娘娘的蟠桃会——“聚精会神”。会间,有一个项目,作一篇滕王阁聚会的导文,以兹留芳。督府心中早有猫腻,他要在大儒扎堆儿的地方彰显其女婿的俊才。面子上怎么也得谦让一下吧。让来让去,让到王勃。可能少不经事,恃才傲物“小孩子”满口应下。督府心中那个憋气,虽愤懑不能明表,却暗喻于人:“小孩子”的《序文》,倘有一字一句不得体,立马轰了出去。不曾想,王勃咏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督府情不由衷,拍案叫绝。从此留下千古名篇绝唱《滕王阁序》。但凡王勃谦虚一点,其“序”旁落他人,其“文”真不知何等的“奶奶样儿”。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社会性其一表现在交往的聚会上,因此每人都有聚会的经历。单位,团体,亲朋好友,行商坐贾,乃聚会的成分;生日,大寿,婚殇嫁娶,甚有单位垮台,还要聚会吃顿“散伙饭”;这些是聚会的名目,名目繁多,人以类聚。 客居京城已经三年,蛰处“桶”屋,交往聚会极少,“难得风雨故人来”。每每忆起去年仅有的两次聚会,可圈可点,孤寂情怀聊以慰籍。北京10.18知青联谊会成功闭幕,已经近一周年,历历在目,恍偌昨天。总想写段好看点儿的文字,状美这次盛大的聚会,有诗,有歌,有舞,有“黄河远上”的情调;有“秦时明月”的淳古;有李白的豪放;有杜甫感泪;更具王勃“遥襟腹畅逸兴遄飞”的旷达......,流风余韵,绕樑三匝,大气磅礴,气势恢宏,非我笔力所能从容。 北京10.18盛会过后,有过一次“小聚”难以忘怀。人的记忆偏向,是不尽相同的,一件小事有时会刻骨铭心,一生永记。为纪念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我写了一篇《大宿舍》的文章想在网上发表。不谙电脑,带着手写的文稿参加了10.18聚会,以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幸甚,刁嘉书和窦忠强老师鼎立相助,如愿以偿。文章见诸于网,惺惺相惜,促成与窦忠强老师,王显庆老师,张念胜文友“坐一坐”的小聚。窦老师做东,地主之谊,盛情难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窦老师很忙,他是“北科大”的教授,工作事物很多,与我们小聚忙中偷闲。我之所以称他“老师”,一来觉得“老师”亲切,二来他也可称我的老师,绝没有随俗。我喜欢窦老师网上的文章,有真意,无做作,不卖弄;不像我的拙文,天马行空,杂七六八。王显庆老师功底深,文有神韵;张念胜文笔流畅,见的不凡。都是“爬格子”滚打出来的人,以文会友,取长补短。喝着北大荒特产宝泉岭60度,以酒维文,恰到好处。“睢圆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令我平生回味的“小聚”。 2010-8-25于北京·亦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