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报 作者 天津塘沽知青 杜福兰
雪松要弯下枝桠释下雪的重负才能挺立。弯曲不是失败,而是一种弹性的生活艺术;而泰山却不却微尘,集小垒成高大。 那时的兵团连队除了电灯电话以及为数不多的电影还残留一些现代化的气息以外,其他的什么都匮乏。有一个词当时很是时髦——天高皇帝远。这个词有两层含义,一层意思是鞭长莫及,远离京畿大都市;另一层意思即为缺失文体娱乐,耳闻目睹见识的闭塞。 连队唯一的新闻消息来源——一份《人民日报》。消息新闻的时间性很强,唯一的一份报纸送达连队时间上要晚三四天,这么说吧,有时外国元首访华都已经打道回国了,我们才从纸上目睹人家访华的消息,新闻已演变成了旧事重提。尽管如此,连队唯一的那份《人民日报》还是逸出常轨地受人珍重,像“扬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骁将酷爱他的良弓;又像巴蜀的栈道,锢闭蜗居巴蜀的人们只有通过它才能窥见到外面的世界。 连队新建了大食堂,我和张家荣调到食堂工作。为了让知青们了解国家大事,排长郑稼华想出了个好主意,报纸连部看完后,咱们拿来利用知青集中就餐的机会读报,一举两得。大庭广众读报,炊事班没人敢打这个头阵,排长说,杜福兰你先试着来,慢慢适应。我欣然地接受了这份炊事班额外的任务。万事开头难,咱自知文化底子浅,但决不能因此趑趄不前。斗大的字认识不了几箩筐,字认不全就去请教身边的“老高中”,那时时兴这么一句格言:世上无难事只有肯登攀。文化是学出来的,不是怕出来的。刚开始读报时,害怕,害羞,声音小,生怕读错了惹来笑话,吃饭时大笑会有损健康。知青们总算是包容的,他们吃着饭,静静地听,仿佛进入了那个时代读书的最高境界“天上星星亮晶晶,地上篝火映天虹,大庆工人学两论,油田一片读书声”……。经过一番历练,慢慢地我读报的胆子大了,声音大了,练就了大嗓门;我还刻意纠正天津口音的齿音字,尽量像普通话靠拢,预见似的为我以后当教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炊事班的读报凿实让我受益匪浅……。 我喜欢看中央一套犹如读报加图像的《新闻联播》。看着看着有时联想起当年读报的情景,瞬间脑海里呈现出当年的图像……。 2013年5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