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869|回复: 3

苦丁茶品(17) 波士顿厥秋景联想的联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1 06: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苦丁茶品(17)
             波士顿厥秋景联想的联想

                               张念胜

    波士顿厥的文章往往以一事来一议,也娓娓道来一些联想,如深山老林之中的微微清风舒人思绪涓涓甘泉润人心肺,也使读者产生一些联想,得到一些感悟和教益,使其文在宝坛已独树一帜。
    此篇《秋景联想》,不但有自己的联想,也教人产生联想。从妈妈的一句话,联想到如何对待历史,如何对待我们自己经历过的这段历史,尤其是在当今“文革”回潮之际,就显得难能可贵。
    妈妈异议:“不一样,那时你们还是孩子呢!”
    孩子,是应该在家里享受亲情的温暖,是应该在妈妈膝下享受母爱的呵护,是应该在学堂里享受启智的教育,是应该在生活中享受阳光的赐予,……。而不是去投入这场不该投入的“运动”,介入这个不该发生的历史。这里的“不一样”,与予民兄文章中的老太太说的“好个屁!”,虽然雅俗有异,却意思如出一辙,就是否定这场运动,也对这段历史定了性评了判。从某种意义上说,百姓对历史的评判(或者说老人的眼光),不一定比专门家们逊色。
    波士顿厥“当代人写当代史”的联想,我非常赞同。其实,这个问题早就有争论,自古就有“当代人不修当代史”的说法,甚至宝坛中就有不究“运动”是非但求过得快乐的议论。
    但是,中国就有“当代人修当代史”的史学传统,司马迁的《史记》130篇,有66篇写西汉初年的人和事,即当代史。外国也有同例,比如马克思的《1848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法兰西内战》都是历史事件发生不久后写的。“文革”结束后,许多当事人亲历者都在写回忆录(包括上山下乡运动的亲历者),据我所知,党和政府是支持的,走在前面并卓有成效的是中央党校、部队院校及一些院校的党史教研组教授们和各地社科院的党史研究人员。同样,对上山下乡运动也出现了不少曾是知青的学者和研究者,并有大量的知青参与其中,就各团出的知青文集就可为证。
    当代人修当代史,必须是修一部客观公正的历史,即“信史”。“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王充语)。当代人或是亲历亲为者,或是已亲力亲为者所证,是有利于客观公正的,也要求修史者抛弃私心杂念,实事求是,才能做到客观公正,才能如古人说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周恩来总理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就会成为一个愚昧的民族。”
    巴金说:“唯有不忘记过去,才能做未来的主人。”
    还有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一句话说得也很好:“对民族的悲剧的回忆是神圣的,它不亚于对胜利的回忆。”
    我听说还有不少坛友在写书,虽然已有不少坛友写了,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是宝坛幸事,我还是非常翘首以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06: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波士顿厥《 秋景联想》
    公园里的园林工人们在忙活着打扫草坪上积起的落叶;在树干上一圈一圈缠绕防寒的草绳;给准备越冬的娇贵植物搭建挡风屏障。妈妈说:在公园工作不错,又锻炼身体又呼吸新鲜空气。我随口说:“我们当年在黑龙江时干的活儿和这差不多,辛苦却也更多的享受了大自然的恩赐。”妈妈立即表示异议:“不一样,那时你们还是孩子呢!”
    妈妈的反应让我想起差不多半年前的对话会;想起刘小萌教授对大学生提问的回答;想起了那几个浑身充满着青春气息的大学生们。当时老土豆让两个女同学凭感觉摆个当年红卫兵的poss,在老知青们的善意笑声中,在小喇叭的指点辅导下,双人造型总算完成,然而也仅仅是形似,有“姿”没“态”,要让她们找到“神似”的感觉怕是勉为其难了。再瞧日前从上海捎回的老照片光盘中我们连女知青的双人造型,绝对的“凸显时代元素”,那个“范儿”我相信40年后的她们还能有。这就是两代人对历史感受的差距,被时代割裂开来的难以相互渗透的感受差距。基于这一点,我还是倾向于当代人写当代史的观点,它毕竟离真实更近,后人撰写,“想像”难免过多过大。如果因政治的原因要打扮历史,要“历史”为政治服务,或坚持或妥协的关键并不在于修史者是当代人还是后人。作为亲历者,我们有责任拒绝遗忘,抢救记忆,为那个历史时代留下见证。至于说到不自觉的屏蔽、带个人色彩、甚至自己都信以为真的记忆误差等等,正是每个当事人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经历与感受,谁写都不可避免。
    北京坛友为庆祝宝坛五周岁诞辰准备大合唱。最初电话通知我时选定歌曲有《兵团战士之歌》,我特意从网上下载了歌词。那些曾经的“豪言壮语”让今天的年轻人太费解了,已近花甲的我在似曾相识之后也对它有了距离感排斥感。但那是历史,那段历史的主角儿是我们。演唱它不为怀念不为批判,仅仅是为了证明那段历史的存在;是对我们共同拥有过的一段青春足迹的寻觅。所以,当录像那天听说取消了这首歌时,我多少有一点儿遗憾,默默与那歌篇道了声“永别”(真的是再也不会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回味它了)。尽管《友谊地久天长》的生命力不可估量,但它是替代不了重唱《兵团战士之歌》对我内心的撞击:不管今天的你有悔还是无悔,那一段青春的经历都不乏亢奋和激昂是不是?触摸它又有什么难堪的呢。《北大荒人之歌》所以被坛友们不约而同选中借以抒情,除了它的上口旋律和感人歌词,还因为它是唯一与我们那段经历和精神状态靠谱的歌。表现知青乃至表现北大荒知青的影视作品不算少,主题歌和插曲也可信手拈来,可似乎都不如这首《北大荒人之歌》坦诚直白。但必须清醒,歌中的“我”不是我们,而是值得尊敬的老军垦,是《同炕年代》中大帅的父辈们。所以,我唱它时总有错位的感觉,尤其唱到“即使明朝我逝去,也要长眠在你的怀抱里”时,真的有些羞于出口。
    留在我们记忆中的曾经已成为历史,我们在最初的困惑中走过了人生最好的时光。在大多数战友朴实无华的心里,始终没弄明白那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它所包含的政治意义(一如没来论坛前的我)。对于他们,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亲情。有多少人从历史中走过却不知道这是历史,又有多少人在乎这是历史,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
    当我们对那段历史重新审视,了解了更多的不为所知时,心里的人生那本书在填充新内容,在筛选真实删除谬误。这个校对完善的过程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一点点除却认识上的层层迷雾,这个过程不可能像秋风吹散阴霾那么容易,但我愿意尽可能的让记忆中的经历和真实的历史重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1 15: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念胜 发表于 2013-5-11 06:21
波士顿厥《 秋景联想》
    公园里的园林工 ...

有同感,说得太深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1 23: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念胜 发表于 2013-5-11 06:21
波士顿厥《 秋景联想》
    公园里的园林工 ...

真知灼见,君子坦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5 16:40 , Processed in 0.44889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