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岁月名山》
一张通知书 面粉厂 邵根根 那年,我虚岁20岁,作为一名六六届的初中毕业生,结束了两年“停课闹革命”的“待业”时间,收到一张粉红色的“反帝反修,屯垦戍边”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名山团的通知书。接到这份通知,通知我怎样迁户口,怎样报到,怎样送行李,……当时的环境,近似平常,没有轰轰烈烈,没有兴高采烈,没有……。虽然已经有近40年了,但我依然十分珍贵地收藏着这张通知书。 这张通知书开始是当时流行的以最高指示开始,我们那张通知书的最高指示是“一切可以到农村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为我们是68年的8月份收到的通知,毛主席的最新指示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在68年底发出的。我们那时还是以“知识分子”分配到“农村这样一个广阔的天地”去“可以大有作为的”,据说我们这一批“知识分子”还经过学校层层“政审”,才能得到这份通知书。所以当时在8月29日报到时,发了一套连帽子、球鞋在内的布的,黄颜色的“军装”、一床被子。 而以后去的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 另外,我工作后在填写履历表时,把参加革命工作的时间写成到黑龙江出发的时间1968年9月5日,最近,一位从事档案工作的老同事看了这份通知书,告诉我,凭这份通知书,我们参加工作的时间应该是1968年8月29日,也是这份通知把我们的工龄整整提前了一个月。 从通知的最后一行用钢笔改过的地方可以看到,我原来是分配到290团,后才改成名山团。如果正是分配到290团,我就不可能上ms205网了,我的手不会被面粉机咬去四指七节,我也不可能与阿章在一个炕上住过;与葛长根、黄福康、施德华……在一个饭锅里吃饭。是缘分把我们这些上海、北京、天津、哈尔滨、温州的荒友在十二团里生活过。现在荒友聚会时常常就有“三十几年了,又在一起吃饭了,感觉真好” 最近读了汪家林回忆当时兵团组建时的情况,十二团成立是在我们到农场以后的事了。从这张通知书中也可以看出,在我们去的时候,68年9月十二团还没有成立,还是名山农场,不然,也不会填名山团,就应该填十二团了。 最有意思的是在这张通知书的后面,还有用用圆珠笔写的“8/26 帆布旅行袋已购 8/30 购棉毯壹条 东方红 9/1 购120上海牌胶卷壹卷 后面是敲着照相器材商店的橡皮图章 9/3人造革箱1只 9/4 敲着橡皮图章 木材全部供讫 9/4牙交2支已购”。可以想见,当时的物质是多么的匮乏,连日常生活用品都不能保证供应。 看了最后两项,绵绵的思绪总会情不自禁地又追寻起四十年前9月4日那天的情景:那天一早,我的一位要好的同学到我家问我借这张通知书,去购买木材。因为学校为我准备的箱子,装着同学、老师送我的被子,秋衣秋裤以及我的一家一当,在9月2日已送到武进中学。所以,用通知书才能买到的木材对我来说已经没有用了,所以就把这张通知书借给了他。到了下午,因为我从小就失去父母,一直关心我的小学老师到家里来送送我,检查我的行李,发现牙膏没有带去,就命令我小学同学立即去办。同学到了商店才知道,要凭证供应,但如果有“上山下乡”的通知书也就可以供应2支牙膏。我同学马上奔回来,问我要通知书,但我已经借给别人了。这样,我们就用“脚”从提篮桥到商丘路(大概有二公里路)来回地奔走,找这张通知书。一直到商店快打烊时,才在通知书后面写上“牙交2支已购”,付了钱,拿到牙膏。晚上,我同学把这张“没有它,就是不卖给你”的通知书,交回给我,这样,才使我现在能把这张通知书保存至今。
而今,目睹着这浓缩着我青春印痕的通知书,常常会使我沉湎于心灵和情感上的强烈冲击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