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骆驼》序言 窦忠强 1 小说《知青骆驼》始发名山家园网,我是第一个读者,每读到亲历过的场景和精彩片段,就感性地随手写几句回帖,惺惺相惜。作者苏放是我的老朋友,嘱我为新书写个前言,这真是高抬了一个理工老头。试着把零散的心得体会整理出来,姑且给老友交份作业吧。 1 一位七十岁老人,花了五年功夫写出一部小说《知青骆驼》,这件事的本身就够奇葩的。小说的主角骆驼是一位16岁的初中学生,在“史无前例”的年代里“很有必要”地下乡到了北大荒农场,八年后又回到故乡京城。作者按时间坐标,用72个章节把130多个各色人物故事铺展成一部40多万字长篇小说。 1 小说为读者贡献了一个出身平民、英雄主义满怀又痞气一身的主人公骆驼和“监管班”里人生导师马老、校长、老地主,父兄般的引路人王营长,酷爱音乐的浑小子刘建设,迷离于理想和现实的秋红兵,因漂亮被命运捉弄的简洁,宽厚善良的盲流刘明水兄妹等众多色彩鲜亮的人物。章回式的标题和内容环环相扣,情节在矛盾冲突中迭起,在情理之中安置反转、巧合和意外,适时地为读者埋下隐喻、猜测和期待。导演了一场特殊年代里叩问友情、爱情、怨悔、权利、权力、平等、尊严和自由的人生悲喜大戏,告白人心,直逼人性。 1 作者和他笔下的青年人一样,在那片令他铭心刻骨的“广阔天地”里滚爬了八年。作者的青春影子深深地印刻在小说里,他写作期间内心的挣扎、拾起、放下、苦笑.....满纸荒唐,一把心酸,唯有己知。 1 小说发表后,知青读者纷说沓来:痞子小说,骆驼就是作者,秋红兵很像“她”,真实的“简洁”更悲催,205团就是邮政信箱代号为205的那个农场,我们连长可不那样......。 1 小说可以把现实扩展得更生活或更荒诞、更喜悲,它只负责给读者提供一个观察世界的新视角,小说和现实间的投射距离有多远,是团永远扯不清的麻。小说引起热议、争议或质疑,这至少表明,读者们开始在乎《知青骆驼》了。 1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知青文学风起云涌了三十年,由此成名的作家和影视作品家喻户晓。近些年,社会对知青文学、知青口述史以及知青话题的关注度日渐式微,而旅游、养生、弄孙、享老成为老知青群体的余生兴趣。《知青骆驼》生不逢时,但小说的独特故事和呈献给同代人的深度省思,仍具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1 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我辈人阅读后能引起些种种回想已经足矣,“革命”的烙印早已深刻在灵魂里。愚公移山不比搬家下山更智慧,吃苦耐劳不一定能换来好日子,老爹老妈爷爷奶奶们“有悔、无悔”的争辩只是喧闹一时的自说自话...... 晚生们的思辨难说无理。 1 一部严肃的文学作品,着眼未来应该是作者的追求。试想,几百年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学子们,以“文革”期间的“上山下乡运动”为选题做毕业论文。其结语里写着类似这样的表述:即便在最黑暗年代里,人间温情可以生发,爱情之树也会结果,正义之手总有伸展,善举和恶行终有回报;“接受再教育”是对人类文明进化的嘲弄,那一代青年人遭受的磨难不应该成为任何意义上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看,“知青文学”还真是一份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1 有人猜想,作者老来方展才华,可鲜有人知,他在多年前就已涉足文艺圈,创作过多部影视剧本,编排故事、塑造人物已经轻车熟路,《知青骆驼》是作者为知青文学百花园献上的一朵奇异小花。 “上山下乡运动”早已尘埃落定,“知识青年”皆为历史过客。一身伤痛却不失憧憬的骆驼回到了京城,骨子里不安分的他,面迎的是一个激烈变革、前景未测的新时代。骆驼的人生舞台将演绎出一场喜剧、悲剧还是闹剧呢?不负人生,七十不老,盼苏放再续新篇。 2024年5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