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644|回复: 6

难忘的岁月(四十四)咱又成了待业青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17 11: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许国庆 于 2024-8-24 15:09 编辑

难忘的岁月(四十四)
                           咱又成了待业青年
                                                    许国庆
     赶在1979年知青大返城前,1978年的12月初我从“病退”的渠道回到了天津。
     转天去派出所报的户口,到街道办事处接转的党组织关系,到此为止,知青的生涯才算正式结束。可身份却由“知识青年”转成“待业青年”了。成了一名:无住处,无工作,无收入的“三无人员”。
       如果说“知青”在广阔天地里,经受的是风霜雪雨的磨励,那么返城后的“待业”生活尝到的则是苦辣酸甜的滋味。
      此时年令已近而立之年,回到城市首要的是找份工作,解决吃饭问题。虽说父母在,吃饭暂时不成问题,但快30岁的男子汉,在家里白吃饭,那心里实在不好受。
      为找工作,那些日子急得到处乱撞,想着就是扫马路,掏地沟,干什么都行,结果不知碰了多少钉子,见了多少白眼。
      有一次走到一个小厂子门口,遇到一位邻居,打过招呼后就厚着脸皮直说,能不能帮我找点活儿,搬搬扛扛都行。邻居一听笑了,厂里工人有时都没活干……又碰了钉子。
     找工作没有头绪,有时就在路边坐会儿,望着这座城市在想:当年下乡离开城市的时候,又是敲锣打鼓,又是带红花很光荣的,如今“病退”回城,似乎有了错处,遇到的是冷冷清清。
      办病退,挤进了本来也属于我们的城市,却感到这个城市并不待见我们;想像着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城市,谁知城市处处显得陌生;本以为从此开始美好的生活,可眼前却一片茫然;本以为一步迈上幸福的大道,谁知面前步步艰辛崎岖。
      看来回城后的生活也并非想像的容易。好在我们有北大荒酒垫底,什么样的酒都能对付。自信靠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在自己的城市立住脚的。
      有一天,我又去街道办事处问问有没有临时工可做。一个女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你刚回来,招工得等机会,别着急。”我一听心又凉了。
      接着这位女主任话头一转说:“我正想找你,现在知青们回来的都在急着找工作,市里让各街筹备劳动服务队,主要是负责组织安排回城的知青们到各单位做临时工,先解决吃饭问题……街里干部少,想从回城知青中物色人员抓这项工作,领导们看了你的档案,下乡在连队当过排长又是党员,很合适的,你眼下还没工作,先到街里来帮忙吧,也不白干每月补贴30元,不叫工资,不知你願不願干?如果同意,明天就来街里上班。”
    “那行!明天我就来。”我一听,没多想爽快地答应了。这么好的事能不答应吗。
     谁知这一答应,决定了我回城后的命运,决定了后三十年的职业选择。
    我很感谢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对我的信任,很珍惜眼前的工作——尽管是临时帮忙,连临时工都算不上,但我也很高兴,起码有事做了,“骑马找马”吧。
     第二天,早早来到办事处。还是这位女主任详细给我介绍了将要负责的工作:“现在这项工作暂时就你一个人,先把回城知青人员资科汇集一下,然后到各单位联系活儿,有活儿了就组织人员,每月再到用工单位结算一次费用……”
      我仔细听着,将要面对的工作并不复杂,较之在北大荒带着几十人搞基建的经历,自信还是能胜任的。接下来就开始我返城后的第一次工作。
      头一个月,几乎每天都外出联系活儿,开着介绍信到处转,这回咱是公差了,心里坦然,大大方方出入各单位。那时塘沽区不算大,没多久就跑了个遍,也大致了解了一些单位用工情况,多少有点收获。其间把知青的情况也汇集清楚了。月底我把一段时间的工作情况向主任做了文字汇报,看的出主任是满意的。
     很快一个月过去了,月底我从街财务领到了30元,这是回城后的第一份收入。虽然少了点,但总算有收入了,心里挺高兴。
     我把钱交给母亲,说补贴家用。母亲说不用,家里的生活还没问题,你快30岁了,自己留着用,需要什么自己去买。(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3 20: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国庆 于 2024-8-23 20:28 编辑

     春节过后,我通过亲戚,联系到区房管局器材科要几个临时工,日工资一块五,并私下告诉我,过段时间局里可能有招工指标,你要干好了有可能转正。
     我一听挺高兴,找到街道那位女主任,汇报说房管局器材科要几个临时工,这次我也想去,工资倒是次要的,关键是有可能会转正。那位女主任一听一时无语,可又一时找不出好的理由拒绝,让我等会儿,她出了办公室。
     半个小时后回来了,对我说:“跟领导汇报过了,你先去房管局干活吧,不管怎么说收入多点。但街里的这点儿活,你也先别放下,我们暂时不找别人,你还兼着,反正活儿不多,你也熟了,抽空料理一下就行,街里适当的补助些。过些日子如果有变动咱再说……”
      “行!我接着管,不放下。”听着主任的话,我爽快答应了。最后主任特意强调:“但你要牢记,你是一个党员,要服从组织分配。”对这句似乎没头脑的话,只以为是官话,始终没往心里去。
     到器材科干活主要是跟车当装卸工,负责往各个工地运送建筑材料,两人一班,一天四趟活儿,完活就下班。那时的临时工,跟现在的农民工差不多。
     咱是北大荒的知青,红砖、沙子、水泥、木材……搬搬扛扛的咱干过,这点活不在话下,有时脏点累点,但想到有活干了,就有了收入,如果真能转正就更好了,也就开始在城市站住脚了,想到这此,再脏再累,有了奔头,心里也舒畅许多。
     有时下班早,就抽空儿到街里打理一下“服务队”的事,兑现与女主任的承诺。每次见到那位女主任,看的出她很高兴。
     在器材科跟车干了不长时间,科长把我安排到科里管仓库材料,(这算坐办公室了)心里挺高兴。先跟一位老师傅学习,了解了材料的存放,帐目进出登记知识。老师傅说的仔细,咱听着认真,谙熟在心。很快熟悉了业务,能独立操作了。
      4月末,到器材科干临时工近两个月。一天科室书记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我讲:局里给科里一个“集体编制”的招工名额,其它条件都好说,但只一个,必须是党员。因咱器材科现在才俩党员,连个支部都建不起来。”
    “我们观察了你的工作表现,又向你们街道了解了你的情况,希望你能来咱科里,成为正式职工……如果同意,我马上向局里汇报,抓紧办理招工录用手续。”
     我听了真的喜出望外,证实了亲戚的活。只要我点头,马上就有正式工作,就不再是“待业青年”了。
但听到是“集体编制”心里有点犹豫,想了会儿,没直接回答,想给自己留有余地。先谢了书记对我的信任,答应会认真考虑考虑,尽快给您答复。
     下班刚到家,母亲让我去街里,说主任有急事找我。我没来得及换工作服,跑到了街里。
     “房管局器材科X书记找你了?”主任直接了当。我一听,这么快街道主任就知道了?噢,想起来了,器材科书记说了,到街道了解我的情况。
     “先前你负责的的服务队,区里已正式下达编制,街里研究了,想让你继续干这项工作,成为办事处干部……”女主任明确告诉我。事情来的这么突然,一时无语,只“嗯嗯”的听着。“别犹豫,多好的机会。”见我不吱声,主任特意劝我。
     病退回城,说没工作一时愁煞人,像个没头苍蝇,到处乱撞墙,猛然间却喜从天降,两个单位同时争,又措手不及。是命是运,说不清,反正是好事。
     我赶紧解释“事太突然了,回家想和家人商量一下,尽快给您答复。”主任强调:“另外我曾跟你讲过,你是党员,要服从组织分配……器材科那头由街里去说。”“嗯嗯”我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话回应主任,脑子才回想起当初我要去房管局器材科干活时,主任叮嘱的话。
     回到家,和家里一说分配工作的事,家人都替我高兴,结果出现两种意见:一说如今找工作口号是:一工厂,二财贸,实在不行上学校,宁死也不进街道。整天和一帮老娘儿们打交道,有什么意思,你一大小伙子又是党员,到哪都没问题,嚣材科还是个事业单位,多好。
      也有说:现在到哪儿,不也都挣那几十块钱。可街道办事处不一样,那是政府机关单位,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去的。再说街道主任已经给你交底了,要服从分配,否则器材科也别想去。(猜想有这种可能)
     心中的“她”对我讲,咱在北大荒呆了十年,风霜雨雪的,好容易回来了,咱不图挣钱多少,再说街道有发展,凭你的素质和能力,这项工作也适合你。
      1979年4月底我就到街道办事处正式报道,正式跨进了“政府机关”的大门。结束了近半年“待业青年”和做临时工的生涯。
      随着知青大返城潮流的到来,街道回城知青不断增多,6月份起,区里开始组织了几次招工,主要去向是副食、百货、糖果、建筑、区属小企业。那时知青们跟我当初一样,要求不高,有工作就行,事实上也不容你挑捡。我们一起下乡的很多老同学都先后分在这些单位。
      随着企业改制转型,他们又随大潮做了“运动员”,转到“下岗人员”行列。他们又在艰难的拼博,又在重新创业。听说房管局器材科也在“改制”中早早被彻消了,人员也都分流或下岗,相比较我是兴运者,庆幸躲过一劫。
    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经历了社会发展的所有磨砺,更承受了上山下乡的磋跎。
    如果说知青岁月是一首歌,一首难以忘怀的歌,一首充满激情与酸甜苦辣的歌。
     回城后的待业经历,则是这首歌的延续,是知青们不服命运,继续努力拼博,坚苦创业的歌。
                        写于2024年5月25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4 09: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庆兄的“待业青年”之路,似乎是这一代人的必由之路,代价太大了。

      想起孙刚元的故事----谁能给我一个支点


   有人鼓吹“再来一次”,那就请他把自己的孙男弟女“很有必要”一把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4 10: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酸甜苦辣,一代知青的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16: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土豆 发表于 2024-8-24 09:38
国庆兄的“待业青年”之路,似乎是这一代人的必由之路,代价太大了。

      想起孙刚元的故事---- ...

       这一代人从“知识青年”到“待业青年”代价真的太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4 23: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部返程知青奋斗史,那句“我们有北大荒酒垫底,什么样的酒都能对付”,说得真铿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30 21: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的一生,真的太坎坷,太曲折,太艰难了!即使最终博得个好前程,那也是付出常人多少倍的努力的结果!
向你们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5 14:50 , Processed in 0.01745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