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石予民 于 2023-6-23 12:48 编辑
兼容并包看泉州
走在泉州、汕头的大街上,有重游马来西亚马六甲市的感觉,它们有不少相似之处。两市都是侨乡,且多侨居南洋,侨居地祖居地互相影响,是很自然的。中山路、涂门街是泉州市中心主路,沿街廊柱式骑楼,浓缩了南洋式建筑精华,正所谓“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是我国仅有、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在这片街区,罗马式钟楼、基督教堂、花桥慈济宫、秀才读书的泮宫,散发着古城特有的魅力。中山路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00一年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它长达二公里多,路两边的连排式骑楼建筑,既结合泉州民居的传统特色,又融入海交文化的建筑精华,是历史上中西合璧的成功范例,也是中国仅有的、保存最完整、最长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是泉州从古代向现代转折过渡的历史见证。中山路和东西街十字路口的钟楼,原以为有年头了,到了跟前,才知道它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西方风格建造又融合闽南风格。
泉州最亮眼的是历史上的世界第一大港、国际化城市。参观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不无惊叹之感。宋元时期,泉州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港,被联合国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2021年7月25日,经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既是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项目,同时也是福建继武夷山、土楼、中国丹霞和“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之后的第五处世界遗产项目。
宋元时期与泉州建立联系的海外国家级地区:1206年32个,1225年58个,1349年99个。发达的对外贸易带来了世界各地的宗教,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信仰的伊斯兰教、天主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摩尼教(明教)、拜火教(祆教)、印度教(婆罗门教)、犹太教等,加上中国人信仰的佛教、道教等,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其宗教传播历史悠久、史迹丰富,各种宗教的雕像、寺院、教堂林立。市中心有一座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泉州清净寺,邻居是香火颇盛的关帝庙;又有一座闻名遐迩的伊斯兰教圣迹--灵山圣墓;还有被誉为国之瑰宝的伊斯兰石刻近300方。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游泉州时感慨“此地古称佛国,满地皆是圣人”,是对泉州宗教最好的诠释。
海禁始于元朝,明清更甚,“片帆不许下海,粒米不得出境”。中间“隆庆开关”宽松了一阵。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朝廷下令沿海省份“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顺治十八年(1661年)更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内迁三十至五十里。泉州世界贸易大港的地位自此不再拥有,目前泉州港在国内排名在十名开外。明清海禁以乾隆对马戛尔尼说的话最为典型:“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谓内循环之发轫。马戛尔尼回国走大运河,从广州出境回国,历时两个月,看到两岸的情景,并不像马可波罗说的“遍地是黄金”。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要几艘三桅战船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马戛尔尼没完成访华使命,但他探到了大清国的虚实。1806年,马戛尔尼离世。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中国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马戛尔尼的话不幸成为历史的先声。
石予民(2023.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