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109|回复: 2

读书笔记(6) 柳永词的市井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1 15: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3-5-5 17:08 编辑

  读书笔记(6)               柳永词的市井味

   词在晚唐五代文人手里,写来写去都不出男女的离情别绪,将词引向了专写艳情的狭路。即使到了北宋初年,也仍未跳出这一狭小天地。而柳永则从都市中摄取题材,描绘都市风光,传写坊曲欢爱,抒发羁旅情怀。多方面地表现他在市民阶层中的感受,展现市民生活的习俗。这就便得专写艳情的词风多少有了改变。新题材的引进,加之独特的艺术风格,使柳词透出一种别具魅力的“市井味”,当时令人耳目一新。所以,柳永的词从它产生的时候起,或被谱曲弹唱,流传于舞榭歌台,荡漾于小巷深宅;或为人辗转背诵,低吟于井台酒肆。影响遍及千家万户,邻国外域。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西夏一归朝官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说明柳词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柳永词的“市井味”从题材上看,主要体现在他的都市写真词和秦楼楚馆词中。对繁荣的都市生活的描绘,是前人笔锋未到之处,柳永开拓了这一新的题材,给只有男女别绪的词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

  我们看柳永的《迎新春》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萧鼓。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这首词写开封元宵盛况,气象渲染,浓淡适宜。写景则时疏时灭,用典则结合时宜,人物都是在良辰美景中出现而又活跃着的,呈现出太平景象。读后,那佳节的歌乐,京师的繁华,喜庆的气氛,尽到眼前,宛如一幅北宋初年的风俗画,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引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唤起人们生活的热情。祝穆在《方舆胜览》里记载范镇的话:“范蜀公偿曰:‘仁宗四十二年,镇在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乃于耆卿词见之’。”又黄裳在《书乐章集》称:“予观柳氏乐章,喜其能道嘉佑中太平景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华,无所不有。是时,予方为儿,犹想见其风俗欢声和气,洋溢道路之间,动植咸若。令人歌柳词,闻其声,听其词,如丁斯时,使人慨然有感。呜呼!太平气象,柳能一写于乐章,所谓词人盛世之  藻,岂可废耶?”(《演山集》)。从这些评述中,可以看出柳永描写都市风光,承平景象,有其特殊成就。他还有《倾杯乐》、《透碧宵》二词描写汴京,《木兰花慢》、《瑞鹧鸪》二词描写苏州。《望海潮》是描写杭州和西湖的。我们看这首《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图.jpg

  
  据罗大径《鹤林玉露》记载,这首词是词人写来给当时驻节杭州两浙转运使孙何的,但词内,柳永主要歌咏了杭州和西湖的秀丽风光,铺叙都市生活的富庶景象。上片一写城内外的繁华概貌,二写钱塘江的壮美景色。下片一写湖山之美,二写杭州人物之盛。词人用他那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出杭城的繁华,我们仿佛看到:湖上架着彩色画锦的桥梁,桥边栽着含烟惹雾的杨柳,这是城外的观赏之地;窗上悬有挡风的帘,室前挂着翠色的幕,这是城中的居住之区;“参差十万人家”,显示了这个大都市物阜民康的面貌。入云的高树环绕着江堤的沙路,奔腾的江涛翻卷着雪白的浪花;笛声在晴天里荡漾,菱歌在夜空中飘浮,钓鱼的老翁和采莲的姑娘都面带笑容,似乎可以听到他们的笑声。山河名城之美,在柳永的笔下,尽收眼底,令人一览而醉。“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几句是更是极见匠心,湖和山,荷花和桂子,夏季和秋季,参错交织,湖光山色分外迷人,难怪金主完颜亮听到这首歌,尤其是这几句,便“起投鞭渡江之志”(见《鹤林玉露》)。我们从柳永的都市写真词中可以看到,无论描写帝里风光,节日盛况以及江南都会的奢豪富足,都能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十一世纪中叶,我国封建经济的繁荣和都市人民的风俗习尚。

   秦楼楚馆之作,是体现柳词“市井味”的另一部分作品,大多是写他同妓女的真挚感情的。柳永是仕宦子弟,少年时入京,风流放荡,他考试未中,写了一首《鹤冲天》词,说“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遣贤,如何向”,“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听到这首词,嫌他逞才自负,鄙视功名,从此对他有了成见。后来有人向仁宗推荐他的才学,仁宗说:“得非填词柳三变乎?且去填词。”柳永把内心的愤慨转为对命运的嘲笑,反而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浪迹京华,流连妓馆。由于精通音律,常替歌妓乐工填词。与妓女相类似的遭遇,使他同她们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同情歌妓,反映她们的愿望,抒写她们的幽怨。下面我们试读他的名作《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晓风残月图.jpg
  
  这是春蚕吐丝般从内心吐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爱情在离别这一特殊条件下的表现。往昔的恩爱,别离的淒苦,别后的孤独,淒凉,都凝结于此,很难设想,谁能够在没有深厚感情的情况下,能抓住别离时刻的这些特征,道出肺腑之言。真、善、美的东西,无论什么情况下总是受到人们喜爱的。由于柳永这一类词作大多吐露了人们美好的感情的某些方面,所以那真挚感情便引起了读者的思想共鸣。


  柳永生活于社会最下层,与歌妓乐工的命运相似,深深熟悉他们的,了解他们的苦痛,因而在词作中曲折细致地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如《定风波》是柳永俚词的代表作,词中描写了一位闺中少妇,丈夫客居在外,春色惊动芳心,她感到百无聊赖和心灰意懒。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她怨恨丈夫薄情,她后悔不该让丈夫远离家园,渴望能与丈夫整日厮守在一起,过着“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的生活。作者把思妇的感情波澜表现得多姿多彩,将思妇的相思、怨恨、猜疑、担心等多种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作者在描写爱情上直露大胆,写思妇相思用侧笔虚写,写她的怨恨、追悔。感情浓烈而有波澜,刻画入微,画面感强,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女主人公的愁苦,精神的萎顿与肉体的消瘦,还可以看到她的个性:多情、泼辣而又有几分任性。这类作品显然是他偎红依翠,放荡生活的记录,受到晏殊等人的嘲讽。但对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妇女,作者能深怀同情,有时写出了她们真挚的情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有时表达她们受欺凌的呻吟以及对自由美好生活的渴求,如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迷引仙》)。这无疑反映了妓女们对正常夫妻生活的盼望,是妓女们心灵的呼声。因而这部分词特别受到妓女们欢迎。他死后,群妓合金而葬之。一方面说明他与歌妓们的情意,同时也可以从侧面说明其歌词在妓女们心中的地位。当然,也应指出,柳永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尤其是浪迹京城,栖身于烟花柳巷,其俚词中亦有绮罗香泽之态的描写,有香艳诗的轻冶与佻巧。很明显这类词是为迎合市民阶层口味的庸俗之作。徐度曾记柳事说:“其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之人喜道之。”这一类东西我们今天要给以否定,批判。

  从表现手法上看,柳词的“市井味”表现为大部分作品以白描见长,铺叙景物、倾吐心情,大都层次分明,语意刻露,绝少掩饰假借之处。又大量吸收口语入词,一扫晚唐五代词人雕琢习气。如《忆帝京》就全用当时的口气写成:“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辗转数更寒,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把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心,负你千行泪。”又如《望汉月》,在今天读来,也依旧明白如画,一听就懂:“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少年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栏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词的长短形式,本来比五七言诗更适合于通过缓急轻重的语气来表达人物内心情绪的起伏变化,柳永由于多用口语,就更显示了词调在这方面的优越性。可见,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这不仅决定于内容,还由于这种表现形式更适合于市民的要求。

                                2023年2月1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2 10: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3-5-18 14:36 编辑

柳永像.png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先世为中古士族河东柳氏,少年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浅斟低唱的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18 14: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3-5-18 14:43 编辑

   柳永的词关注的不多,就知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仔细读了你的笔记,收获很多,对柳永这个人也更加了解了。你把他的“市井味”论证得头头是道,足以服人。试想当时“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一番何等景象。(凡有井水饮处…这句话本身就有画面感)
  你的读书笔记是学习、重温古典文学的好教材!
  只是倒数第二自然段里《风定波》应该是《定风波》吧?它是词牌名吧?
                        

                               ——七连 夏明

  (注:经夏老师指出,帖子中词牌名笔误已改正,十分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3 05:57 , Processed in 0.0211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