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苔痕(100) 街坊邻居
小字辈出生晚,把五六十年代看成了史前期,老一辈却爱回顾过去,倒出来的瓶瓶罐罐,在小字辈眼中,都已失却了时代感。 从史前期过来的老一辈,风风雨雨,都不容易。如今,他们退休了,可以歇歇了。说到退休,今已年轻化,40来岁就有下岗,自然也有提前退休的中年人。这么一来,天天度周末,家家不缺人。 中年人闲不住,脑子急转弯,忙着去奔生活。邻居王大姐,早上不到九点,就挎着包到证券公司去“上班”。有一天,我跟她去见市面,发现大厅里看行情的大伯大妈还真不少,像是老年炒股俱乐部。王大姐看准就下单“抢跑道”。她说,我可不贪,每月只要挣到买菜钱就行了。炒股票,如今能算是一门职业了,也有人自称“职业投资人”。不过,这个新潮职业多半冒风险,虽说不化钱登个记就可“从业”,可谁也不能保证稳赚不赔。老实巴交的叶师傅就不敢动心。 叶师傅是南片街坊那家干洗店的烫衣师傅,拆迁时店歇了业,让叶师傅办了退休。他想在街坊过道上设个临时摊位,街道同意了。叶师傅烫一件衣服收三块钱,比洗衣店公道多了。 财务出身的刘先生,比叶师傅强,下岗后租了间小门面,领执照开了一家烟杂店。这不足50米长的临街商铺,如今挤着三家杂货店,各有特色,相安无事。刘先生这家兼卖水果,他南边那家带卖服装,再往南的那家历史最久,“夫妻老婆店”已经传到了第二代。 街坊里进进出出的都是老面孔,谁家有点啥事都门清。这几天出了条新闻,张大妈的儿子从云南待退休回来了。他是老三届,当年去云南插队时,我已去了黑龙江的农场,记忆里没多少印象;听张大妈说起,他儿子上调到当地一家机器厂工作,找一个傣族姑娘成了家,想不到如今老三届也遭遇提前“退休”了。那日见到张大妈,她拉住我的手,要我给他儿子的工作留个心。 张大妈平常每天都要上香礼佛,我寻思,这些天她必定在祈愿,让她的儿子有个打工挣钱的地方。 (原载于《老年文汇报》1997年6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