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638|回复: 9

《北大荒知青眼中的复转官兵丛编》第三辑即将出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30 10: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大荒知青眼中的复转官兵丛编》
第三辑即将出版


   《北大荒知青眼中的复转官兵丛编》第三辑《雁阵惊寒》编辑工作已基本完成,将于近期开始排印。本辑征稿、编辑过程中得到原十二团荒友的大力支持,不胜感激,在此谨致衷心谢意!
   本辑共收到来稿一百五十余篇,最后选用了八十一篇。选用时对原稿的故事、语言等均尽量保持原貌,仅对文字进行了订正,少数对叙事结构做了调整,还有个别更换了题目。贵团蔡境等十位荒友的文章已收入本书,(详见统计表)敬请代为告知,并致诚挚感谢!待书印制完成后将送上样书!敬祝夏安!

   《北大荒知青眼中的复转官兵丛编》编委会

                                            2022.06

名山农场(原12团)  十篇
1. 蔡 境--怀念父亲蔡忠臣
2. 张念胜--怀念甘老师
3. 崔静华--马号班长老轩
4. 马富春--下放到十二连的老张同志
5. 黄成兴--领我们走过风走过雨的韩指导员
6. 韩耀桂--父亲和知青大哥大姐在一起的日子
7. 翁志红--铁嘴慈心
8. 王国荣--受拥戴的连长张勋
9. 王国荣--雅的指导员许景鸿
10.姜永年--实干型连长孙守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30 10: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荒知青眼中的复转官兵丛编》跋
王铁军

    从2017年至今,已经整整5年过去了。
1
    5年中,《北大荒知青眼中的复转官兵丛编》完成了一至三辑的全部编印过程。本来,到2018年,前两辑就已完成,完成整套书应该比现在用时短得多,但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其他一些“不可抗力”的变故,使工作延宕了下来。然而正因延宕,使我们有时间重新审视和思考,在编辑第三辑时有了新的感觉。从这个意义上说,延宕未必不是好事。
1
    按照丛编的设计,第一辑为三十二团七连知青撰写的文章,以一个连队知青的眼光记叙老兵和知青间的故事。第二辑为三十二团专辑,从一个团多个连队的范围描述知青和老兵的关系。第三辑收集全兵团范围荒友撰写的文章,以更大的视野诉说知青眼里的老兵。三个专辑试图从微观到宏观,以不同视角全面反映北大荒知青眼中的复转官兵。
1
    现在呈献给读者的,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收集、整理、编辑的三个专辑。三个专辑各有特色:
    “七连专辑”是同一连队知青十年博客文章的精选,作者、评论留言者和被描述的老兵都是曾朝夕相处的熟人,通过对大家都熟悉的人物与事件的叙述思考和讨论互动,特别是对连长李江这位老兵正、负两面的剖析,使认识程度得到了跃升。我们敢说,在海量知青回忆文章中,达到这个层面的并不多。
1
    “三十二团专辑”是同一个团各个连队征集来的文稿,比“七连专辑”有了更宽的视野,能反映出历时更长的多场景、多层面的事件和人物,例如有了关于工副业、拓荒连队、机关医院等等事件人物的记述,从而展现出更丰富更多样的老兵形象。
1
    “各团合辑”把视野扩展到全兵团,也就是扩展到全北大荒垦区。从这个范围征集来的文稿地理辐射面更广,涉及的历史纵深更长,出场的人物类型更加全面多样,展现的事件更加丰富多彩,因而多面老兵的形象也更加充实、更加多彩多姿。
1
    可以这么说,纵览三辑所收文章,即如从解剖一只麻雀到了解麻雀的群体,我们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大体了解了北大荒知青眼中的复转官兵的整体形象,这个形象也是从个体到群体逐渐丰满充实起来的。
1
    然而,从征集整理第三辑稿件开始,有一个感觉一直在困扰着我们:若仍依前两辑的文章排列展示方式,似乎总有言犹未尽之处。另外,本《丛编》的倡议者和策划者金继昌老先生生前曾数次明言,他不是想给老兵们“树碑立传”。那么,文稿编辑编排中的未尽之言是什么?金老先生想通过本套书表达的深层意思又是什么?
1
    为此我们借“延宕”期再次查阅了许多北大荒史志和相关文献资料,然后重新审视全部稿件,于是有了新的“感觉”:
    如果说,七连是一个“点”,三十二团则是一条“线”,各个团的“点”和“线”集合,就构成了“面”,“面”上的老兵形象已经呼之欲出了。此刻,我们可以加进一个维度——“时间”,把这些“面”上的老兵们放入探进历史深处的“时间轴”里,我们会发现,他们即刻立体化了。
1
    这里的“时间轴”,就是更宏观历史背景下的北大荒屯垦戍边史。
1
    屯垦戍边,古已有之。历朝历代,大规模战争结束之后,军队的复员安置、边疆荒原的开发建设和安全稳定,都是为政者必须面对的大事,而屯垦戍边多为首选之策。自秦汉以降,在中国的东北角这块丰腴之地上,军屯未尝中断,只是到了满清,封禁了他们自己的“龙兴之地”,使得土地荒芜并遭沙俄鲸吞,才变成了真正的“北大荒”。近代以来,对北大荒虽有开垦但都未成“气候”。直到上个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新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屯垦戍边,面貌才为之一变。这是一场持续了三十年的行动,堪称壮阔。先后十四万军人开进北大荒,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在他们和其他垦荒者的手里,北大荒建设成了北大仓,可歌可泣。
1
    大凡可歌之历史大潮,必有可泣相伴。北大荒自然条件险恶,生存不易,自古即为流刑发配之所,加之与垦荒同时进行的多场“运动”使得屯垦大军中既有热血沸腾激昂慷慨之士,也有身不由己身负各种“包袱”者。他们聚集在屯垦戍边大旗下,戮力奋斗几十年,改变了北大荒的天地。
1
    依“时间轴”,以历史的眼光再去审视“点线面”上的老兵们,立刻产生了跳出时代桎梏与认识窠臼,摆脱情感束缚的感觉,让我们看到了新中国屯垦戍边中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更看到了历史大潮中每一个复转官兵同样可歌可泣的个人命运。每一位老兵的命运都既是个人的又是历史的,没有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老兵个人遭际,就没有壮阔的屯垦戍边。就像不能只看到长城的雄伟,而忽视组成这伟大工程的一块块城砖,更看不到压在长城下的“万喜良”们一样。
1
    我们体会,金老先生希望我们做的,是关注复转官兵们在北大荒艰辛的经历和坎坷的命运,在他心中,对顽强生命和莫测命运的感悟远甚于对军垦功业的赞颂。他希望身为知青的我们编这套书,是因为在北大荒,留下极重印记的就是转业官兵和知青这两个群体。这两个群体是分别在两场运动中身不由己来到北大荒的,近似的命运和十年的血肉交融,互相间的了解和理解同样也远甚于其他群体。而两个群体间的互动更令屯垦戍边史有血有肉,充分彰显了两场运动的本质。金老先生的希望代表了老兵们的愿望,我们有责任助其完成这个未了心愿。
1
    必须承认,无论是谁,老兵、文章作者还是我们,都难脱“历史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体现在文稿质量、编辑水平上,更体现在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与认知上。我们努力做的,就是尽量跳出局限,不囿于个人的情感束缚,努力向历史的真实靠近。
1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改变了《丛编》前两辑按“点”和“面”组织文章的做法,第三辑以时间为主轴,围绕各时间段的特色重组文章,力图贴近历史,贴近真实,反映历史大潮中老兵们艰辛的命运和顽强的奋斗。
1
    屯垦戍边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到今天的北大荒去看看,就能感知这座丰碑的雄伟和沉重。既是丰碑,它就不会是平面,一定是立体的,一定有正面和背面,还有侧面,缺一不可。

    1958年,一位转业少尉在北大荒写下了诗句:

    让血迹浸染的军装
    受到机油和泥土的奖赏
    让子弹穿透的疤伤
    在黑土地上泛红发光……

    王震将其做了改动:

    让胜利光荣的军装
    受到机油和泥土的奖赏
    让坚强有力的臂膀
    在黑土地上泛红发光……

    用生命为北大荒立传的郑加真先生对此评论:“两者间的变化和对照,才包含了这个伟大事件的全部真实。”
1
    我们书中的文稿,或许质量欠佳;我们的编辑工作,或许水平不高;书中老兵们的命运或许仍不够“典型”。但我们确信,这套《丛编》和它记录下来的近二百位老兵真实的人生跌宕,都是北大荒屯垦戍边历史丰碑的组成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30 14: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发建设北大荒,复转官兵功不可没。尤其是1958年转业军官,每一个人都是功臣。老兵不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30 21: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荒的脊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 10: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山农场荒友的十篇文章入选
《北大荒知青眼中的复转官兵丛编》第三辑
祝贺,祝贺!

三十二团荒友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好事。
丛书将以新面貌呈现历史,留痕传世。

编委们辛苦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 10: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屯垦戍边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到今天的北大荒去看看,就能感知这座丰碑的雄伟和沉重。既是丰碑,它就不会是平面,一定是立体的,一定有正面和背面,还有侧面,缺一不可。”

  非常欣赏、赞赏编委王铁军的这段话。
  土豆的理解,该丛刊对复转官兵的叙述和评价会在“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基调上,更接近历史真貌,再升华。
  期待着丛编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 11: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复转官兵是知青们的良师益友,对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向老兵们致敬,你们的丰功伟绩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 11: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复转官兵们无私奉献,默默耕耘,开发建设北大荒。他们当中能写出回忆性文章的人少。但是他们的功勋,他们的战友,兄弟,子女不会忘记,北大荒的后代不会忘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 16: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荒坚实的开拓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 22: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邢军 于 2022-7-2 22:16 编辑

  祝贺《北大荒知青眼中的复转官兵丛编》编辑告捷,这是一部从不同角度反映复转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复转官兵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把自己的一切都融入了北大荒这片沃土。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的子女更不会忘记。这是一部留给历史的书,留给子孙后代的书。感谢编委。感谢金老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3 00:35 , Processed in 0.31362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