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茶不止有苦味
——读张念胜《苦丁茶品》有感 陆秀娟
听闻张念胜老师出了新书,脑海中最先浮出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一名女中学生,站在教室房山头简易的水泥黑板前,认真地抄写着黑板上的诗歌。那女生是我,抄的正是张念胜老师发表在黑板上的诗歌。
多么久远,多么亲切的画面!
整个学生时代是在文革中度过的,没有唐诗三百首,没有古典文学名著,最先学会背诵的是老三篇,最先学会写的是批判稿。初始读到诗的语言,感觉是那么新鲜,那么奇妙。我如饥似渴地抄写着一首又一首我能找到的诗歌。郭小川诗选,天安门诗抄,报纸杂志上刊登的革命诗歌……抄了几个日记本。其中不乏张念胜老师的诗歌。
“巍巍的兴安岭啊,
挡不住我们的双眼;
南飞的大雁啊,
可捎去我们的心愿。”
“滔滔的黑龙江水啊,
和中南海紧紧相连;”
……
至今还记得这些激动人心的诗句。
年少时读诗,只感觉着文字的美好,却不曾体会言辞深处的义。此番读张老师的《苦丁茶品》,几次拿起几次放下,总感觉手中的书沉甸甸的。边读边回想着成长中的一些经历,越发觉出生活这杯茶,真的是需要细细品味,真的是越品越回味无穷。
《北大荒的九死一生》读得我心惊胆战!“伐木”、“赶套子”、“抬大木”、“放木排”这些活,爸爸都干过,我曾听他讲过抬大木的故事,央他学给我抬木头时喊的号子。也听爸爸说过黑龙江的冰排还没跑净,他们就已经开始放木排了。那时只知道这些工作艰苦,却不曾想过父辈的工作竟是这样的危险!在这些危险的工作中,有一次不谨慎,后果真真不堪设想!“在一起的,原来都在一起的!”“原本是战友的团圆,却独独缺了你们”读到此,我不禁淆然泪下!对知青的战友情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些文章是在《宝泉岭论坛》和《名山家园》上读过的。其中《饿的两件事》和《知青的江河水》印象比较深。两次的“倾囊中所有”也和两篇文章,两段故事一同“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曾特地上网搜听《江河水》而且听了不同人的演奏。似乎慢慢地,一点一点的理解了张老师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善良,更有对同仁、对战友、对知青命运的悲悯情怀。
有些文章内容记不清了,但某个片段却怎么也忘不了:中秋节“望着南方,一口口喝着北大荒,断断续续地哼着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读得我泪流满面;在甘光复老师的墓碑前合影令我震憾;上第一堂课,面对学生拆掉的炉子不是发怒,而是连夜修好,既温暖了学生的身,也收服了学生的心。几十年过去,张老师对教过的学生还记忆犹新,说起学生的名字,从事的行业,如数家珍。这是怎样的感情!字字句句读来令人动容。
张老师对农场和农场的教育一直关心,多次组织捐款捐书活动,新年向北大荒的学生们致以问候,教师节向战斗在北大荒的老师们发出祝福。离开北大荒几十年,心中念念不忘“永远的名山”。2014年学校开展创无烟校园活动时,我在家园上发了报道稿件,张念胜老师以《我的戒烟之道》发文跟帖,我还曾念给教职工听以为激励。
那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留给一代人不堪回首的记忆。我庆幸自己生得晚些,妈妈挨批斗时我还能上学,虽然不受待见,总算没有被剥夺读书的权利。对于那场革命,对于知青下乡运动,我的认识是模糊的,虽然“老太太”们会说“好个屁”,但我始终局限在受益于知青下乡,而津津乐道历数教过我的每一个知青老师。这有点自私,但感情却是真实的。正如知青不会愿意再来一次下乡,但他们对农场,对乡亲的感情却是真实的。
张老师的文章,思考多,剖析多,有许多深远见解,是我所难以体会的。我只能说,生活正如一杯苦丁茶,不只有苦味。但即使是五味杂陈,我们还是要饮下去。每个人总是会在这茶中吸取不同的养分。张老师和一代知青正是在这杯茶中汲取了必要的养分,才成长得更成熟更坚毅,令我辈景仰,学习。
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品出苦丁茶的滋味,都能在苦丁茶中汲取到自己所需要的养分。
2021年8月4日
于名山农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