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札记(56) 有种习惯叫读书
近日与好友说起读书,总觉得人们离书越来越远的时候,读书就似乎越来越成了高雅和超然的事情。 换了装帧、变了价格的书,出了书店,进入商店,渐渐地就成了购物者“品味”的象征;又有人学着流行歌曲的样子,把新旧书目也列成“排行榜”,引导着读者们认清书的时髦与落伍;还有些人虽然早已无心看书,但因确曾读过些书,长久不读又颇惶然,于是就辟出书房,置买些精装书籍,落得个“书香满室”的坦然。 中国人读书历来讲究很多,旧时的文人还会弄出些“净手焚香”、“红袖添香”的韵事来。那时候,读书被认为一种很高贵的行为,不是三六九等都能随意为之的,因此书成了文人们脚下的台阶和手里的招牌,使他们总是能满怀优越感地居高临下。而“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样的名言看似超脱,仔细想来也极具功利性,它给人的感觉是读书可以达到某种目的或替代某种目的,而读书的乐趣也正在于获得了目的之变通。 其实,读书的本身,并未见得怎样超凡脱俗。所有的神秘与雅致,都来自于字里行间的精妙,而阅读的行为,实在只不过是一种习惯。至于读什么、怎么读,每个人则又各不相同。都说“需要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总是挑那些离我们最为接近的、最感兴趣的文字来读,免不了的,在某一天就会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如饮食营养不均衡会导致身体问题一样,阅读时的偏颇和经历的局限,也会使我们难以极目远望。而世界则在一刻不停地纷繁变化着,我们从书上阅读来的或许是最深刻、最重要的东西,但那些更鲜活、更灵动的部分虽然转瞬即逝,却又是我们身边不可错过的风景。 人类的历史越漫长,需要阅读的文字就越繁杂,在今天,除了纸上的文字,还有网上信息、电视、电影等,它们不同于书本,不同于翻阅,但点击却极易形成习惯,而且,虽有浮躁之嫌,但确能在最短时间内提供最大量的、最丰富的信息。 读书的习惯,还是会存在于很多人的生活里。学无止境也好,附庸风雅也罢,这习惯总归是有益无害的。只是别用书作幌子了,似乎沾点笔墨就可以脱胎换骨,甚至有些教女人美容的篇章里,也特别提到读书,好像它比健身操和化妆品还功效显著,使女人在青春长驻之外还魅力永存。但这些作者却都没有提醒女人,阅读不可能像化妆品和换衣服那样,让她们在瞬间变得光彩照人;而且在长年累月的阅读之后,伴随着品味与素质或多或少的变化,更不可避免的可能将是眼镜、眼袋和发涩的眼睛。 所谓“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伟大的人对话”,也不过是读过之后的回味。今天读书早已是人人可为之事,谁都可能有阅读的习惯,有人看晚报上的社会新闻,有人看大部头的深奥论著,虽说差异极大,但获得的快乐却是一样的。 一旦成为习惯,阅读自然就是必需的了,用不着包装的矫情。它就像是我们经常见面的朋友,分手时随口说一句:“明天还在这儿,不见不散。” 就是这么简单,阅读并不能直接让我们获得多少实惠,它只不过就是一种习惯。生活中一种好的习惯。 (原载于《生活时报》1998年9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