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青铜器之乡,“中国”之源
来到宝鸡,才体会“青铜器之乡”名声如雷贯耳。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宝鸡市博物馆。位于中华石鼓园内的新馆于2010年落成,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以收藏、研究和展示青铜文化为主的博物院。新院在市区,建于宝鸡市石鼓山风景区内,西靠石鼓山,东接茵湘河,背山面水,南临301国道,地势西高东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新馆由天津大学设计,总建筑面积34788平方米,为风格独特的"平台五鼎"造型,气势雄伟,新颖别致,浓缩了西周列鼎制度的深刻内涵。主体建筑分为五层,建筑形象运用了高台门阙、青铜后土的建筑语言,寓意着宝鸡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尊崇地位,同时也完美地结合了石鼓文化与青铜文化。馆舍一改廊柱式大立面的传统模式,新院被评为省级博物馆,既有建筑设计因素,更有馆藏文物群体国宝级的份量,还有一支业务过硬的考古队伍。 或许有人会说,历史上的青铜器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秦汉以及商周时期最为精美,为什么偏偏青铜器多出土于宝鸡呢?宝鸡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并不是因为青铜器最早起源于此,而是自汉代以来,这块土地上就不断有青铜器出土,历代不绝。中国还没有哪块土地曾如此密集、如此持久地出土过青铜器。“数量多、重器多、精品多、铭文多、标准器多”是业内专家列举的宝鸡青铜器五大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宝鸡历年来共发现周秦时期青铜器窖藏150多个(一个窖里多少件不等),仅周原遗址及其周边地区共发现青铜器窖藏130多个。近两百年来考古发现的青铜器,基本都在宝鸡境内。如眉县、石鼓园、周原(岐山和扶风交界处)一带,发现并出土了大量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原件,其中有很多是窖藏青铜器,数量共计数万。 目前,宝鸡地区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达到“珍贵文物”级别的有1088件,约占全国同级别青铜器总数的71%,极具代表性的“晚清四大国宝”、(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现北京国家博物馆藏两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两件)皆出土于宝鸡。我国一半以上的青铜器皆出于此地,很多堪称国之瑰宝,即便是故宫博物院,都常常来这里借青铜器公开展览。 有一件青铜器在我国历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何尊。这是西周早期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宝鸡贾村镇陈家后院,当时村民把它卖给了废品收购站,1965年9月被宝鸡博物馆发现并收藏。最初被称作“饕餮纹青铜尊”,直至1975年调北京展览时,才被故宫的唐兰先生(有的说是上海博物馆的马承源)发现了底部的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从此身价倍增,被定为国宝,禁止出国(境)展览。因这件饕餮纹青铜尊的作者叫“何”,因此,这件青铜尊也就正式更名为“何尊”。 它的发现印证了《史记》上关于周初营建洛邑的史实,解决了西周史研究上的疑案。(根据网络素材整理) 石予民(202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