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博览 于 2021-4-12 11:43 编辑
春游国子监孔庙博物馆
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还是第一次到这里游览。 北京城孔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合于"左庙右学"的古制,分别作为皇帝祭祀孔子的场所和中央最高学府。占地2.7万平方米,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前院东面有碑亭、神厨、省牲亭、井亭;西面有碑亭、致斋所,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两侧排列着198通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可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其实就是一部石刻的功名簿,"一举成名天下闻",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的珍贵实物材料。 大成门外有乾隆石鼓和与之有关的两座清代石碑。中院的主要建筑为东西庑和13座御碑亭;后院崇圣祠独立成院,集合成北京孔庙完整的古建筑群体。 历代多次重修,仍保持元代风格。截止至今,从1302年到如今已经是719年的历史。但唯独清末最后一拨举人,因国力衰亡自己花钱立碑留名。 漫游京畿国子监, 闲来追忆觅碑篇。 元明清历七百载, 临终一脚自费担。
院中十几座碑亭记载了对孔圣人的赞美,和历代帝王凯旋得胜的记录,其中清康雍乾为主。
碑亭十几座, 历史为扬名。 歌功颂德时, 文化被传承。
第二进院落是孔庙的中心院落,每逢祭孔大典,这里便钟鼓齐鸣,乐舞升平,仪仗威严。大成殿是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也是整座孔庙的中心建筑,是孔庙内最神圣的殿堂。大成殿始建于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后毁于战火,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重建,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将殿由7间扩建为9间。殿内金砖铺地,内顶施团龙井口天花,其规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建筑等级,堪与故宫太和殿媲美。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木牌位,神位两边设有配享的"四配十二哲"牌位。神位前置祭案,上设尊、爵、卣、笾、豆等祭器均为清乾隆时的御制真品。大殿内外高悬清康熙至宣统9位皇帝的御匾,均是皇帝亲书的对孔子的四字赞语,是珍贵的文物。
大成至圣文宣王, 元朝封赞礼最狂。 祭祀等级堪贵旺, 规制匾额封上墙。
大成门前廊两侧摆放着10枚石鼓,每枚石鼓的鼓面上都篆刻一首上古游猎诗。这是清乾隆时仿公元前8世纪周宣王时代的石鼓遗物刻制的,那难辨的文字和深邃的诗意恐怕只有学识渊博的孔老夫子才能完全理解吧。
廊前石鼓存蕴含, 乾隆仿周意酣然。 文字传载到如今, 多少变化在眼前。
国子监与孔庙相邻。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分布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东西两侧有四厅六堂,构成传统的对称格局,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 崇尚教育古学堂, 唯一公办有名扬。 培育学子千千万, 积淀文化万世长。
集贤门是国子监的大门,门内院子东西设有井亭,东侧的持敬门与孔庙相通。 进入国子监的第二门-太学门,就是国子监的第二进院落,里面有琉璃牌坊, 辟雍和彝伦堂。
太学门内绿茵凝, 满园丁香淡雅呈。 古树参天虬龙舞, 碧水潺潺韵味浓。
走过太学门,就是国子监二门内大型琉璃坊牌坊,正反两面横额均为皇帝御题,是中国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征。是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
琉璃牌坊是象征, 崇文重教不放松。 皇帝御题横额在, 圜桥教泽点化通。
国子监辟雍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建于中轴线中心一座圆形水池中央的四方高台上,是一座方型重檐攒尖顶殿宇。四面开门,设台阶六级。辟雍周围环绕著长廊,四面架设精致的小桥横跨水池使殿宇与院落相通,这种建筑形制象征着天圆地方。乾隆皇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要来此做一次讲学,以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
讲学辟雍承史传, 壁圆雍水教化谈。 天子登台生入泮, 继承遗制至清完。
六堂是位於辟雍左右两侧的33间房,合称为六堂,分别为: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是贡生、监生们的教室。
六堂各自有名堂, 学年全靠成绩抗。 率性堂里得八分, 就能当官把名扬。
彝伦堂位于辟雍大殿以北,元代名为崇文阁,明代永乐年间予以重建并改名为彝伦堂,早年曾是皇帝讲学之处,兴建辟雍之后,则改为监内的藏书处。
常道常理有表率, 管理表现百姓爱。 如今几人能做到, 维善其一是姿态。 写于2021年4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