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巷留痕(98) 一把油纸伞
母亲年逾古稀,她一生中经历了许多事,也有很多故事讲给我们听,其中“一把纸伞”的故事,至今令人感慨…… 上世纪50年代末,母亲在上海方圆电工厂做工,加上父亲的工资也不过百十元钱,但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拮据。那年她把外婆接到上海小住。说来也巧,几天后娘家一位当村干部的至亲捎信说儿子要娶亲。出于辈份和礼节,母亲准备去这位至亲家贺喜。母亲很要面子,尽管她平时省吃俭用,但这次倾其财力备了一份丰厚的贺礼前去。 那位至亲家的喜事办得红红火火,亲朋好友络绎不绝。眼看临近归期,母亲买了回沪的火车票,口袋里只剩下3元一张的人民币了。 然而动身时,老天忽然变了脸,屋外顿时风雨交加……母亲犯了愁,她见至亲家有一把旧油纸伞,只得不好意思地借这把旧伞。出于客气,她对女主人说道:“我用了这把伞,你们不会没伞用吧?” “那么你留点钱,我们再买一把伞。”女主人答道。 当时一把新油纸伞的价格只有8角钱。母亲清楚地知道自已口袋中只有3元一张的票子,但由于面子,她掏出这全部的“财产”…… “这不是多了吗?”女主人客客气气地收下钱。 身无分文的母亲打着这把旧油纸伞,顶着风雨走到火车站乘上了回城的火车,火车上她没喝一口水也没吃一点东西,更无钱为年迈的外婆买任何东西,她手中只有一张火车票的票根,还有那把旧油纸伞。下火车后,母亲无钱乘公交车,忍着饥寒,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走回家中,一见外婆,母亲的泪再也忍不住了…… “难道送的那么多贺礼还抵不上一把纸伞?外婆的辈份也不低,她家那么多礼物就想不到带一点给外婆?”我听母亲讲起这个故事,难抑住心头的不平。但,母亲是个嘴硬心软的人。尽管如此,文化大革命中还是伸手去帮一把那位受到冲击的至亲,只是当年的这件事却终身难忘,并不时感叹人世间的势利。 (原载于《山西老年》2001年第1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