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7043|回复: 17

鲜红的呢外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7 20: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鲜红的呢外套
刘军

    车蚌埠已是半夜,上来一位身着鲜红呢子外套的女士,正好坐在我的对面推测她的年龄仿佛要长我许多,夜间行车经过了一阵嘈杂,车厢里很快就恢复了平,因为帮把大旅行袋举到了行李架上,也就有了攀谈的话题
1
    这位大姐是上海到安徽投亲插队的知青,在农村已有四五年了,苦没少吃,尽管有远亲的照顾,毕竟工分还要自己去挣。因为是投亲下乡插队,是村里唯一的下乡知青,加上来自大都市上海又是女性,自然倍受村民的关注,不光有政治上,更多的是婚姻方面的,主动帮他干活的后生有那么几个,亲戚家的兄弟们热情更是不让外人。而在当时的农村,大队小队的头头脑脑们,也少不了的关心关心,是用心何在,自然是心中有数。而当你面对这些是绕也绕不开,躲也躲不过,而自己心有不甘,在自己的命运在没有失落之前,自然少不了拼命去做最后一后搏。那边是上海和家中的亲人,这边是关注帮助自己的人,还有那些能决定自己命运的人。天天被进退取舍缠绕着,比干农活还要累。于是与家人多次切磋,家人在上海工厂找了一位大自己十来岁的工人,为将来调回上海做了铺垫。虽然谈不上感情,但这婚姻还是要抓紧,在那个村子里不抓紧把人家的念性切断了,真是很难过日子。感情嘛只有以后再慢慢的培养吧,不过,我看那个人也还不错,上次见面,就给我买了这件外套,他的举动让我的心安了不少。这个呢料相当不错,做工也相当好,要130多块钱。当时,我毅然选择了这种鲜红的颜色。在农村穿红色,意味着已经结婚,我还特意把头发烫了一下,至于结不结婚,用这种方法已经足以遮掩一下众人的耳目了。从此,身边的麻烦也确实少了很多。这次回去就想把事情办下来,男方也催过几次,再拖也对不起人家。事到如今,也不知道是悲是喜,虽然前程未卜,但毕竟已经起步了,不管如何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说话之间看着她那忧郁的神情,与灯光下那身鲜红的外套,仿佛有了些许的距离。一时间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没无语,说什么都没有了意义,只能在心里默默地为她祝福。
1
    不知不觉天亮了,阳光照进了车窗,阳光下的鲜艳的红色映红了车厢,也把熟睡她裹进了一团红光之中。周围的人面对着这鲜红的色彩,脸上现出了惊羡,喜悦,清爽的表情,当然还有嫉妒。斜对座的几位刚刚睡醒的上海女知年,面对着鲜红的颜色,不禁露出了上海女人特有的本性,哇啦哇啦的,用上海话开始了嘲讽,说乡下人才穿这么鲜红的颜色,土里土气,纯粹一个阿乡。她们以为自己用上海方言窃论发泄旁人都听不懂,并且依旧旁若无人地说个不停。看着她们身上穿的黄棉袄,可以推测她们是去兵团下乡的知青,为了顾及她们的面子,我也用上海话对她们说,不要以为别人听不懂你们说的话,人家也是上海人,你们积点口德好吧!听我一说,那几位女士马上静下来,一个个胀红着脸,不再敢向这边看。被吵醒的红衣女子当然也听到了那番议论,但并没有被激怒,只是用上海话淡淡的讲了一句:让伊拉讲好了,这个世界就是伊我我讲伊格,格种海话听的较惯,真的没劲了,侬只要不睬伊,就两厢心安了。她的一番话,不仅赋有哲理,心胸还是挺宽的,不禁让人心里头掀起了一阵波澜。
1
    上海站到了,下车的人涌出了车站的大门,那红衣女士也渐渐的在人流之中消失了最后的一点鲜红,而那一点鲜红,却深深地留在了脑海之中。
            
                写于2019年7月24日佳木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7 22: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插队的生活五花八门,不像兵团比较划一。发小69年去贵州插队,上半年下乡,冬天没活干了,就往上海跑,哪有纪律、规章,又不报路费。同一个村插队的兵分两路,一个跑单帮走南线铁路,扒货车,蹭票,能坐在押运车里算是好的。从桐梓到上海,换了十次车,走了十二天。路上也游了桂林、柳州、杭州,只买了最后一程硬座,花了十多元。另一路北上到重庆,混上长江客轮,蹭到九江,上庐山转了一圈。日记、照片都留到现在,不容易但更珍贵。回忆起来既自豪也后怕,毕竟有安全问题。听说有人肯定上山下乡运动是壮举,叱之曰:混蛋逻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7 22: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 ......看着她那忧郁的神情,与灯光下那身鲜红的外套,仿佛有了些许的距离。”

    神情和外套,本来不可比,在这里就联系到一起了。
    刘军好人好心,理解遭遇中的红衣女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8 05: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尤其插队的女知青别有一番风险,不是闯过来了,就是自身太丑,要么是接触的白眼狼居多,色狼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8 11: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军兄走笔知青生存状态,深入浅出,一步一步走来,一点一点打动人。
    作品以平常心生情味,读来如眼见其人,如耳闻其声,有身临其境之感。
    鲜红外套无精彩,倒是插姐的遭遇和归宿,更有那个年代的困惑和无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8 17: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伴她们集体户七个人,先后回到北京,有时会在街上偶遇,打个招呼。
    至今, 聚会、联欢啊,四十周年、五十周年啥的......一次也没有,也没人出面张罗。
    都觉得,那一段穷山沟破窑洞的日子,太伤人心了。
   
    还是梁家河那嘎儿出光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8 18: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念胜的一篇文章里的故事说,进山打石头,在名山镇上的驳船上遇见在萝北插队的宁波知青,看着念胜他们手里的“烤饼”,馋的不得了。念胜他们看呆了,把烤饼全部掏了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31 17: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石予民 发表于 2020-12-27 22:00
插队的生活五花八门,不像兵团比较划一。发小69年去贵州插队,上半年下乡,冬天没活干了,就往上海跑, ...

    我有个朋友杭州知青是在我们同江插队的,后来在地委宣传部,他春节回家什么都不带,背个书包,各地穷游。后来想想看倒是一种历练。可惜我不如他那样的豁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31 17: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颜逸卿 发表于 2020-12-28 11:57
刘军兄走笔知青生存状态,深入浅出,一步一步走来,一点一点打动人。
    作品以平常心生情味,读来如 ...

    而今我们这个年纪大多只是回忆了,去把过去的感知呈现给今天的人们,或许再过几年,没有什么可回忆的东西了,我们的作用也就消失了。好在知青这个群体还生机勃勃地运转着,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回味,去品味,去体味那些年代经历的故事。感谢颜兄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 21: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穷思臆想臆思穷,
胧朦旧岁旧朦胧。
事难人生人难事,
红照心随心照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4 05:24 , Processed in 0.02462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