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403|回复: 3

贺兰山岩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6 08: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脉横亘于宁夏、内蒙交界处,其山势雄奇,若万马奔腾之势,南北攀援数百里纵向插入黄河大峡谷;此山脉北起巴彦敖包,南至青铜峡。南北长220公里,东西宽20至40公里。南段山势平缓、多高山草甸为天然牧场,三关口以北山势高峻,海拔多为两三千米,其主峰亦称贺兰山,海拔3556公尺。
“贺兰”之名取自蒙语骏马之意,描绘此山势如奔马,大气磅礴。自远古以来为先人游猎之所,随后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相继崛起,成为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之地。贺兰山西坡地势平缓,东侧险峻多以断层带交错相连沟壑纵横。东临银川平原,黄河蜿蜒流经平原腹地、遍布湖沼、河岔纵横,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说。
沿贺兰山东麓经“滚钟口”,可至贺兰口岩画。贺兰口岩画是贺兰山诸多岩画遗存中最具代表性的岩画;岩画大致为一万五千年至六千年前的氏族公社时期的遗存。凿刻在山岩上的线条流畅、动感神奇,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画面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展示出氏族之间的民风习俗、生活场景以及人文情趣。其中有少量岩画延续到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乃至秦汉以后,近至宋元、西夏,年代跨度之大可见一斑。
山口处立有一座博物馆,其展品囊括组成贺兰山岩画诸多遗存的精华,并附有世界各地有关岩画的图片,展示远古初萌阶段,人类发展的共识。
走入山口,溪水潺潺流淌在栈道下方清澈见底,转过山湾可见深谷中涌出一条宽阔的河床,卵石嶙峋拥塞河道,河水枯竭、河道早已干涸。栈道旁的沙枣树枝繁叶茂,排列整齐布满栈道两侧。抬眼望去淡紫色的山岩上流露出凿刻的痕迹,光线太强、只有站在背阴处方能细观岩画的全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羊,一头、两头、三五成群,可见羊在游牧民族心目中的地位。寥寥数笔之间,动感十足的羊跳动在石壁上呼之欲出。数千年前的遗作刻画在山岩上,历经雨雪风霜的洗礼清晰如初,其细腻的神态融入流畅的线条中,可谓大师风范;也许笔直就是族群中的佼佼者,当众表述才华的一瞬变为永恒。
贺兰口岩画表象最多的是动物形象,如牛、马、驴、羊、鱼、鸟、鹿、狼等图形。画面艺术造型简洁明快、粗犷雄浑,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在较强的写实风格中融入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浓缩经典的造型能力。贺兰口岩画以人为主题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人像画面简单、奇异,有头上长角的群主,有冠佩翎羽的武士,以及头戴尖形或圆顶帽的幕僚,一目了然当时族群中等级分明。表述女性的岩画,有头戴佩饰、仪态贤淑,有高挽发髻、风姿秀逸,再现了数千年前远古妇女对美的追求。在人神共处的年代里,图腾巫觋不可小觑,有大耳高鼻满脸生毛,口衔兽骨的厉鬼,有满面斑纹身材魁梧,力大无比的力士,还有五官扭曲,双臂弯弓,两腿叉开,腰佩长刀的守护神,护佑氏族的图腾傲立族群,贺兰口岩画的造型能力极强形象表述准确。
贺兰口岩画的进口处,在方圆百米的空地内完整复制了贺兰山岩画人面星象图,其图形展示的画面具有代表性,圆形的画面中类似人面五官的描述都很夸张,在画面的周边还有散射状线条、又恰似发光的太阳;如果更确切地说就是符号组合成型的氏族图腾而已,但诸多学者认为此图与星象有关,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因此图形西起天山向东蔓延,经祁连山、贺兰山、阴山,乃至赤峰均发现形象相同的人面星象图。就此印证史前有一个庞大的部族由西向东迁徙的脚步。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华裔历史学家许倬云曾提出,“公元前2000年,西亚、南亚、东欧、北非的族群移动十分频繁,这些族群的移动都伴随着战车的传播,而战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传入中国。”
史前战车有没有侵入中国史无所载,就史前公元前2000年而言,中国历史处于尧舜时期,其最北端城市聚集点为山西榆林石茆城(石茆古城发掘证实距今达四千多年之久)。此地相距东迁一线,还有千里之遥;如此庞大的部族有没有南下,没有文献记载。
显然,推论的线索是沿着一条从欧洲到亚洲的岩画之路,东进的车轮可能已到达了天山;然而、天山到达内地的连通始于两千年后的两汉时期,相距两千年的空白谁来填补?
2018年4月、我有幸去了埃及,静观古埃及文化遗存,其文明程度令人惊叹不已,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创造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埃及人首先将一年确定为365天,其计算结果和今天的天文学计算相差无几;以365天为一年,则比实际一周期回归年(365.25天)少了0.25天,120年过去则少30天,1460年之后就会少365天,正好等于一年。如此、一年的天数被确定;然后,规定一年为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再加上五天宗教节日,从而完善了太阳历的雏形。
在埃及古王国时代(约公元前3100至前2200年),埃及人观察到尼罗河每年泛滥时的规律,长期观察后,制定出一种方便的历法。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河水上涨的情况,将每年一度的尼罗河泛滥期(约为6月15日,潮头在孟菲斯)定为一年的开始,按照当时古埃及天文历法预算,这天清晨在下埃及观测,天狼星和太阳恰好同时出现在地平线上。因此、智慧的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河水的涨落,结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将一年划分为3季,为泛滥、播种及收割3季;每季为4个月,共12个月,每月30天。年末余下5天称“闰日”,作为节日,如此全年共计365天。
在古埃及人看来如此完美的历法还是不尽人意,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历法比现行公历要少6个小时,每隔4年就多出一天,每隔120多年将有一个月的出入。如此累进,400余年后,将会周而复始,无法与公历重合。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盖约•儒略•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在埃及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协助下,对罗马历法进行了全面修改,形成了著名的“儒略历”(Julius Calendar,又译为“朱里亚历”)。之后、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继续努力,组织科学家按哥白尼日心学说重新修订历法,形成“格里历”;即被世界普遍应用, 我国解放后把它称为“公历”。
尼罗河看似笔直坦荡,实则蜿蜒盘曲、九转回肠,从高空下望,机翼下方可见长河周边绿衣包裹,如一条绿色的长练飘舞在漫无边际的浩瀚黄沙中,而卢克索古城依附在绿色的帷幔中静立河边。追索古城的遗迹可溯流而上,卢克索神庙就屹立于河边。神庙的入口处城墙高耸,拦腰斩断的出口辟为一片停车场。两排羊头狮身石像守护在神道两侧、绵延数里,这就是享誉盛名的斯芬克斯大道;时至今日、只有靠近神庙附近的小部分道路遗存被挖掘清理出来。此道与尼罗河走向平行,也是卢克索神庙连接卡纳克神庙的远古通道,如今、此道正在整理之中,不久有望看到修复如初的古道。
四尊石像盈门而立,中间有一条通道可进入立像身后的庙宇;前庭开阔、与神道衔接处已辟为旅游通道,看不出原貌遗容,顿失神秘之感。
卢克索神庙、为祭祀阿蒙神的妻子穆特而建,其规模仅次于卡纳克神庙,雄奇壮伟、非同一般。神庙包括塔门、拉美西斯庭院、及大厅及侧殿。大厅东面是个小型礼拜堂,墙上刻有穆特穆伊亚女王和阿蒙神像,浮雕、壁画描述了神话般的离奇故事,传承至今。神庙以北密排石柱形似走廊,共有14根接近16米高的石柱,静立如初。此处石柱有别于前庙,像草捆一样集束而成的石柱,名为纸莎草石柱。其大部分工程由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蒙•诺菲斯三世完成,后来拉美西斯二世增建大门和庭院,并在门口竖立起自己的雕像。庙内原有两座方尖碑,其中一座被埃及19世纪统治者穆罕默德•阿里送给法国,立在巴黎协和广场。
卢克索神庙历经数代法老修建,其主体结构的壮伟要归功于新王朝时期的阿蒙•霍特普三世和拉美西斯二世的连续努力。
依照古埃及历法,一年只有三季,为泛滥季、耕种季及收获季,其季节的变更,完全取决于尼罗河年内水量丰沛调节的自然规律。每至年末都要举行盛典庆祝丰收、喜迎新年,延续至今。古埃及的传统节日,也称奥佩特节,即为新年狂欢之意。此时、阿蒙神要从卡纳克神庙抬出来,前往卢克索神庙与妻子穆特团聚成欢,途径斯芬克斯大道,举国欢庆;送神队伍沿街游行、水陆并举,灯火通明三日三夜,此种习俗传承至今。
地处大洋彼岸的玛雅人史前时期通行的历法也称太阳历,阿兹特克太阳历(xiuhpohualli),或称季节历,是墨西哥地区阿兹特克人没被西班牙征服以前所使用的历法。太阳历的一年有18个月(veintenas),每月20日,年末5日为凶日,故一年总共365天。太阳历的主要用途在于务农,以估算每年雨季和旱季到来的时间为准。另外,几乎所有节日都是按照太阳历周期而定。阿兹特克人尚有另一套历法──神圣历,神圣历一年只有260天;两套历法搭配使用,形成52年的运行周期,每52年,阿兹特克人会举行一次薪火典礼。
公元1790年,阿兹特克人的石制“太阳历”在整修墨西哥城的一座大教堂内被发现,该石为石制太阳历呈圆盘状,直径12英尺,重26吨,它记录了阿兹特克人的宇宙观,反映出生活在中美地区的阿兹特克人对天时、地利的认知过程。
2019年3月我去了墨西哥,站在阿兹特克人修建的金字塔下极为震撼。与其说它像埃及的金字塔,倒不如说它更像东方的祭坛;四方八面的基础及其符合东方远古文化特色,层层拔高的阶梯很像点将台,无论是祭祀还是典刑,其特质彰显出部族酋首至高无上的权威。虽然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庄严肃穆的格局勾画出北美洲大陆的文明;大约九千年前,古代墨西哥人就开始普遍种植玉米,农耕文明促成远古集镇出现、形成众多文明遗迹遍布山间林地以及雨林周边。 也许燃起文明圣火的城市早已化为齑粉堙没荒滩,然而递进的接力依然在传承;即便阿兹特克人以及玛雅人在公元十六世纪初神秘消失,大量的遗迹证实他们曾经真实地存在,如同曾经拥有的过去不会被遗忘。
起源于公元十一世纪前后的阿兹特克人所建立的社会是等级分明的奴隶制社会群体,而在农业和艺术方面开创出中美文明的新纪元。走进博物馆,阿兹特克部族遗存众多布满展厅,太阳历浮雕位于中心,大如磨盘的石面上刻满纹饰,象征居中的太阳照亮宇宙,周边四框内有风生水火之类的形象浮雕,表述认知过程中维系生命的四种必须物质。神话般的太阳神周边,还出现一些乐章符号,另有一些小型浮雕形成环状带,其内容描绘的是日常所见场景及司空见惯的家畜与动物图形。以此表示阿兹特克人宗教日中的每一天,共计二十天;仔细读来,恰似中国干支表中的十二生肖。
中国历法从远古走来,历经五千年之久,沿用至今,也是世界上从古至今依然存在、尚且使用的历法。     如果你走的国家越多,便会感到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孕育出的华夏文明唱响在东方,燃起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圣火。中国历法统称“夏历”或称“农历”,因与太阳历周期有别又称阴历。夏历源于中国,动静相宜、四时分明,首先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月”,平均月长度等于“朔望期”,这点与阴历原则同理,所以也叫“阴历”;为与太阳历相合而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接近回归年366天,并设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变化特征,与太阳运行轨迹相合;因此夏历集阴、阳两种历法于一身,又被称为阴阳历。如今世界各地华人以及朝鲜、越南等国家,仍旧使用夏历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与华人共度佳节。
中国编年史与夏历息息相关,从古至今历代都要修订历法“立正朔”,史书记载夏朝,以冬至后、两月中的寅月为正月,按干支纪年法立冬至为首月,定为开年第一月,即“子”月;商朝改正朔,向后推一月。
自周朝始即改正朔,在商朝基础之上又推后一月,沿用八百年之久。汉初制定太初历,以建寅月为正月,以后每朝虽然仍立正朔,但均以建寅月为新年正月。
司马迁等人编写《太初历》之后,刘歆作《三统历》,两者的特点是年岁合一,定全年的天数为365天,不再使用之前历法366天。以“加差法”替代“减差法”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始趋于固定,用数学计算就能确定闰月,不再以“星象”定位,以“五行”考证、推论历法,自此以“阴阳五行”学说建立的基本理念退出历法。之后、中国历朝颁布的历法,均与太初历大同小异;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纪年采用公历及民国纪年并用。解放后废除民国纪年,全面采用公元纪年,在使用公历基础上,依旧颁布中国传统夏历,并延续干支纪年、以农历春节为每年新春起始。改革开放后,逐步恢复夏历年节,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并入年节休假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缘文化是民族振兴的起源,传承与积淀如同日月、山河流淌在民族血液中的是文脉。无论是中国的夏历、古埃及的太阳历以及阿兹特克人的神圣历,均离不开祖辈传承的那片热土,如此发扬光大之后,才会有多姿多彩的世界文明光耀地球。数十亿年过去,早已物是人非,无论是惠奇洛波奇特列战神的战车所向披靡,还是成吉思汗的铁骑横扫欧亚;荡去的不过是万里尘埃,无法荡平的是根深蒂固文脉传承。如今宁夏贺兰山、内蒙古阴山、卓资山以及辽西赤峰发现的岩画,上可追溯到一万五千年之久,深深凿刻在岩石中的曲线表述前人的探索与发现,点燃的是薪火相传的文脉传承,所以令人震撼。
   贺兰山岩画
银川、内蒙之旅(二)
作者、燕然搦管
2019年7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6 10: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骏马山,动物画,最佳地配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6 14: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20-12-6 14:35 编辑

   自远古到汉代到西夏,先民们在贺兰山地区创作了自己的文化图解――岩画。尤其让人惊奇的是,人类童年的生活场景早已被时光的隧道所湮灭,但留在岩石上的画卷却成了永久的信息,成为文字产生以前先民们活动的重要石刻文献,也是远古人与现代人沟通的历史性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6 19: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世存文明绘岩画,
永恒记忆有佳话。
祭祀变幻演绎时,
传承恒久皆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2 23:40 , Processed in 0.02126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