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韵痕(145) 千古奇绝朝源观
天府之国的怀抱里,掩映着一座以道家为主,融儒、释合一的大型古刹——朝源观。此观始建于北宋建隆年间,坐落在江津县四面山镇洪洞村西北海拔1382米的七星山半山腰古林深处。寺观四周古树参天,荆篁摇曳,恬静安宁。透过灌木丛,即能见到呈“斗状”的7座小山峦沿中轴线拔地而起,阴阳八卦里谓之“七星点斗”。 正殿后面是倚峰而建的经堂。经堂石门前,有4尊石像拱手相迎,虽历经风剥雨蚀,石像神态仍依稀可辨。石门右有“老君碑记”,其中诸多用“天”、“无”、“男”、“女”、“人”等组成的奇异字形,令人难识费解。门左“经堂碑文”后书:“皇明嘉靖四十年岁次辛酉印文吉日……”的字样,可为经堂重建时间的证明。 儒、释、道三个教派,六朝时曾趋于合流,以后又时分时合。明朝嘉靖年间,又出现过三教共体思潮。经堂为高大石砌拱顶,堂中塑有摩岩群造像,正中的道家三清(太清、玉清、上清)圣人,头部饰以圆形光环,姿态潇洒飘逸。左右分列手执如意的儒祖孔子,持《道德经》的道祖老子,意态悠然的佛祖释迦牟尼,以及各呈仪态的五老真人浮雕。这些造像的线条、形象,无不清俊超逸。瞧着他们那种微笑思辨决疑的智慧神情,令人油然而生神秘虚幻、越凡绝尘之感。 经堂右侧草丛中有石阶,拾级而上,便是朝源观始建人道士杨来霖墓。墓室下面刻有“幽谷”、“含春”及“三叠琴主”、“静养灵胎”等字句。墓室分内外两室,四扇整石墓门古朴厚重,开启时“嗡嗡”声震山撼谷。外室塑有杨来霖像,此像秀骨清逸,侧身而卧,沉吟不语;一童执壶,一童捧书,侍立两旁。内室为杨来霖棺室,室中央置一巨大石缸,可储油1200斤,用以点灯使墓室长明。据传,杨来霖道长临终前,自谓3年后可重生,曾嘱咐弟子油灯不能熄灭。然而,世事沧桑未能如愿,“长明灯”没能挽救超度者的亡灵,终于还是熄灭了。 朝源观内还有一处尤为奇妙,经堂通往墓室的小路旁,建有一座微型小庙,内塑有石刻像一尊,童子手捧小便,淙淙清泉由童子体内流出。朝源观初成之际,香火盛旺,杨来霖曾收徒百余人,饮水皆赖此童子的“便溺”,说是能解除百病,长生不老。游人至此不无钦佩前人思维之大胆,设计之精妙。目睹绝世佳作,叹为观止! (原载于《萧山日报》1995年12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