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韵痕(126) 九州崖佛第一尊
孔望山,连云港云台山的一座秀丽的山峰,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那里有一座比敦煌石窟还早二百年的佛教摩崖造像,被誉为“九州崖佛第一尊” 沿山脚的石子小路西行,穿过小树林就可以看见一堵赭黄色的崖壁赫然突兀面前。依崖势镌刻着108个人像,大的同真人差不多,小的仅有10厘米。整个摩崖造像古拙的风格,生动的人物形象,跃于石壁之上。有两个造型最大的坐像,其神态深沉,姿态正襟危坐,这就是土生土长的道教中顶礼膜拜的偶像—— 黄帝和老子。传说战国到东汉,道教盛行。到了西汉末年,随着佛教传播者借助于本土的“偶像”来宣扬佛教的教义,道佛两教信仰出现交糅现象。这种以道教为正统,以佛教为辅的宗教艺术,正是这个特定时代的产物。 “涅槃变图”或称“释迦寂灭图”,是孔望山摩崖造像的中心。其用精巧的艺术手法表述了释迦牟尼收了最后一个弟子之后,到永无生死的西方净土作佛祖去的故事。艺术家在三块高低参差的岩石上,以高浮雕的手法塑造了佛的涅槃像。佛微闭双眼,坦胸露腹,睡在胡床上,表现了释迦悲哀死亡和欢乐永生的对立统一。在佛的头前雕着一个神的形象,正在前面导引着释迦的升天,把一个“涅槃变”的佛传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孔望山摩崖造像中,还采用了“拟绘画”手法。山壁正中凿出一个长方形的石槽,平整的底部用阴刻画出人物形象,俨若嵌在镜框中的一副人物素描画。坐像上方用波浪纹刻出垂挂的帷幕,飘若流云。两个盘膝的长者对坐,风度潇洒,侃侃而谈,仿佛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身后侍立五人。情景生动,洋溢着浓郁的汉代生活气息。 1980年4月,摩崖造像被确认为东汉佛教内容的艺术珍品。这埋没了18个世纪的孔望山摩崖造像,载着“九州崖佛第一尊”的盛誉,进入“中华国宝”的行列。 (原载于《漓江日报》1997年4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