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20-10-14 10:00 编辑
九州韵痕(90) 一潮三看钱塘潮
钱江观潮,海宁为盛。海宁的好友邀我去看钱塘江潮。记得苏轼曾写道:“八月十八潮,天下壮观无。”然好友却挑八月初二看潮,还说:往年八月十八看潮人太挤,据潮涨落的规律,今天也是正午时来潮,我们可“一潮三看”。我问,“怎么叫‘一潮三看’?” 他介绍说,我们得沿着海塘驱车从东到西20公里内,一路追赶钱塘潮。先是去盐官东7公里的“八堡”看“碰头潮”,再到盐官看“一线潮”,最后去离盐官西11公里的老盐仓看“回头潮”,在3个不同位置不同角度欣赏钱塘潮。
双龙相扑,“碰头潮”汹涌 早早吃完午饭,我们就出发了。好友说:“今天风大,潮水行速快,要抓紧才能赶上。”到八堡,已有许多人挤在海塘边。碰头潮的成因,是海潮涨入江口后,因南北岸势不同,渐成两段。南段进速快,北段慢。在南段涌向海塘,荡回与北段汇合时,潮头相撞,满江汹涌,称之“碰头潮”。 12时还未到,江面平静。我大胆走下海塘,跑到看潮最佳位置。但好友提醒:“两潮真要碰头很猛的,往年‘碰头潮’不仅冲上海塘,竟将堤岸上的人和车也冲进了河。”这一说,我自己知趣,不再冒这风险,早早上了塘岸。 12时左右,只见东南两股涌潮汹涌而来,其声隆隆如雷鸣,似战鼓,真可谓“海上涛头一线来,黑沙白浪相吞屠”,只见两股潮水先后撞上岸,迸溅出许多浪花,结果没有碰头。但即使如此,江潮一过,只见我原来站立的地方,已冲得满是污泥浊水。好险!我庆幸自己听劝上了岸。要不还真是玩命了。
白练横江,“一线潮”壮观 盐官的潮,又是一番景象。这里是传统的观潮胜地,海塘舒展开阔,一览无余。又有观潮亭、中山亭等许多制高点,站在上面一眼望去,真是海阔天空。 这“一线潮”来得似乎也比较正规。由于海水从百公里宽阔的海口涌入,受两旁渐狭的江岸约束而成涌潮。涌潮又受到江口拦门沙坎的阻拦,波涛后推前阻,涨成竖立江面的一道水岭。到盐官镇东南江面仅二三公里阔,潮势涌立之猛,可想而知。“一线潮”涌来,见潮头排成一列几公里长的横队,齐齐崭崭,那向上翻腾的涌潮成了眩目的银花和雪堆,伴随着雷鸣般的隆隆声滚滚而来。 站在观潮台上看潮,大有将军站在城楼检阅千军万马一样的气概。很快潮水汹涌而过,一切恢复平静。可谓:“八月江头卷怒潮,奔腾万里逞天骄,千峰银岭惊方过,万丈黄流看已遥。”
蛟龙脱锁,“回头潮”弄人 来到老盐仓,潮没来,江面静静的。以钱塘江为背景,我们照了相。还嫌不过瘾,又走过丁字坝,下海塘,期待回头潮的到来。 谁知这“回头潮”可不简单,因为在老盐仓处筑了一条伸入江心的丁字坝。潮水逼近,撞上坝根,突然怒涛惊竖,似猛狮,似惊马,直上天际,然后又碎作泼天骤雨,纷纷洒落,慢慢向东退去。还没回过神来,只见东流的潮水突然返冲塘岸。 说时迟,那时快,当我立即转身沿鱼鳞塘向上爬时,海潮已象巨人的手一样拍来,哗啦一声将我泼了个满身。好友见状一个箭步跨上鱼鳞塘,见我未上堤,俯身拉我,脚下一滑,两个人都跌倒在冲上堤坝的海水中了。这时,我俩只得紧紧拉住,谁知还有没有更高的浪头扑过来呢?江潮像故意开玩笑一样,把我们弄得浑身透湿,然后,缓缓地得意而去。 看我们这副窘态,同伴将我们拉上堤岸,还故意挖苦取乐:“弄潮儿”没做成,反成了“潮弄儿”。我是在狼狈中添了一分难忘的体验。同时又为钱塘潮重振雄风而自豪!江潮似乎也通灵性,在临走前如此撩拨你一下,似乎在说:谁说钱塘潮无生气了?尝到滋味了吧? (原载于《旅游·生活》2002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