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522|回复: 5

荒友行(23)回访与到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6 22: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20-9-16 22:06 编辑

回访与到位
——读《你也是我人生中精彩的驿站》有感



    前不久,江滨农场垦荒二代“淡墨书红妆”发文《你也是我人生中精彩的驿站》。她写得情真意切,我读来不无感慨,遂留言道:“队里曾经的知青,有这么淳朴的乡亲惦记,有这么多年的牵挂,即便家人也不过如此,可谓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幸福。”
    隋虎兄顶帖支持:“颜兄所言绝对到位!”感激之余,“到位”一词,给我带来思考。也许是我曾有两次回访的经历,也就容易理解“回访”涉及的主要对象:乡亲和知青。这也是“淡墨书红妆”纪实文字表达的主题。但见乡亲的牵挂到位,那么知青的回访到位与否呢?
    读文可见,“淡墨书红妆”写乡亲的心情是客观的,非常实在、真诚,不由得为之动容;写知青的表现是客气的,不无包容、宽容,不经意渗出遗憾。这不,前者写了1800余字,后者仅用300字。于是,从作者的字里行间,去捕捉想写却没写的心绪,去寻找写了又修改的痕迹,去解读那意犹未尽的省略号。由此便想到,乡亲很到位,可敬可爱啊;知青没到位,应有歉意吧。
    知青回访,多半想做的是,到度过青春、流过血汗的连队里走一走,去曾经关爱、如今惦念的乡亲家看一看。去想去的地,见想见的人,说想说的话,这是知青与乡亲的交集,也是往昔与现今作对接,共同将足迹再延伸。我将此浓缩为“串门”。如果“串门”被压缩而大打折扣的话,那么诸如“聚餐”、“娱乐”、“游览”之类的活动能有多重要,还有多少意义呢?!忽视了“串门”,那大荒情缘、黑土情深还剩多大内涵,应当如何理解呢?!
    记得有位荒友在帖中写道:“知青回访农场连队,常常是红旗标语、开会聚会、喝酒吃菜、参观留影,心情沸腾,赶个热闹,很少有静下心来,去做‘走进乡亲家门唠嗑、看望留守知青叙旧’这样的事情,更别说将此作为回访活动的首选要事了。”读“淡墨书红妆”的文章后,感觉亦如此。作者用较多笔墨写师生情,知青在感受师生情的同时,恐怕也在意被感恩吧;作者用较多笔墨写老乡思念情,知青在感受老乡情意的同时,又用多少真情感恩呢。
    再读《你也是我人生中精彩的驿站》,不知如何去感受作者母亲的心情,从“急切盼望”到“空落落的”,尤其眼光停留在“面对这样一群如此质朴如此善良的乡亲,不知道那些叔叔阿姨们会不会感动”,心里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甚至有了内疚的感觉。起码“淡墨书红妆”在表达乡亲对知青情感的同时,也是作为乡亲的代言人来这里交流对话,更给已经回访抑或打算回访的知青上了一课——回访中一次“串门”比一场“娱乐”更重要!
    老知青在回访中,忙着自我娱乐、自我肯定、自我满足的同时,不妨也抽出一点时间,作一点反思,扪心自问初衷与作为。如何?
(原载于宝泉岭论坛2012-8-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6 22: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宋宝安 于 2020-9-16 22:44 编辑

    从众心理组个团儿,有人招待跟着玩儿,将来养老还抱团儿,那可不是闹着玩儿。
文章讲得在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7 11: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访是圆梦,战天斗地时,累的要死,真的没有仔细看看黑土地啥模样?真的没有好好端详身边的风景。我们知青情感,拉在北大荒的青春,我们的付出,只有我自知。我们回访就是回家,回家不能装腔作势,随心所欲看看,走走,玩玩,一道上心滿意足梦圆。你们说还要作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9 19: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20-9-19 20:00 编辑

附录:
你也是我人生中精彩的驿站

淡墨书红妆

    伴随着吴新雅阿姨的一声“保重”,宁开棣叔叔和他的学生们在一遍又一遍的叮咛一遍又一遍的道别后,大门终于关上了,妈妈伤感的一句“刚刚还满屋的人声,这一下子肃静了,心里咋这么不得劲~~”听得出妈妈心底无尽的难过和失落……   
    很小的时候,因为没有人看护,我和姐姐就常去爸爸的学校里,把那儿当作幼儿园,所以学校留给我最早的印象就是那里有一群漂亮帅气、能歌善舞的叔叔阿姨。学校里唯一的那台脚踏琴,一天到晚响个不停,施建生叔叔教我和姐姐弹奏的“小燕子穿花衣”,在记忆中唱了许多年。新雅阿姨那里有许多“画”着她的漂亮画片,她常常把画片里的她剪去后,送给我们作书签,画片上的高楼大厦亭台楼阁羡煞了小伙伴们……每年春节叔叔阿姨们要回家探亲,妈妈会把一年里省吃俭用存下的一壶壶豆油、一包包大豆装好了让他们带回城去,春节后,探亲回来的叔叔阿姨们常常会给我和姐姐带回漂亮的新衣服、花花绿绿的围巾和甜得馋掉牙的糖果,这些东西都是小伙伴们眼中可望不可及的好东西,这是小时候最值得炫耀的时刻了……   
    也许是因为总是和知青们“混”在一起,对知青这个群体比同龄人更多了几分理解和熟悉。渐渐地长大了,他们也先后一个个离开农场,我甚至目睹了为了返城,玉兰姑姑和六叔要办假离婚的场景,也知道为了返城他们中一些情侣劳燕分飞的伤感故事。记得有个叫张德山的北京叔叔要带我回去,在他们的宿舍里住了一宿,准备第二天启程,是妈妈突然的不舍,一大早又领回了自己。这样一群快乐且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我幼年的记忆里留下了许多美好而深刻的影子。
    年轻时多少还是不能理解爸爸妈妈对他们的感情。我和姐姐小时候就时常埋怨父母,那个年代本来就缺乏营养物资,一年到头吃不到几次肉,更没有其他奢侈品可以分享,家里唯一充足里一点儿的的就是豆油,因为那时豆油是根据人口按月分配的,而妈妈每年总是把有限的那点儿豆油,省了又省,攒起来留给知青们作回家的礼品,以至于我和姐姐都觉得小时候缺少足够的营养,才使我们姐妹长得那么瘦弱。慢慢地,我知道正是因为那些付出,才体现出父母对知青的感情,宁愿付出自己的所有,也会珍惜与他们的友情。
    91年我从外地上学回来时,知青们几乎都走尽了,连已经在北大荒扎下了根的天津知青王立芬老师、哈尔滨知青赵桂琴老师也返回了城里。开始几年尚有书信往来,渐渐地,越来越少,想必是因为返城后的紧张节奏、生活压力太大了,直到我那条让伙伴们羡慕妒嫉恨的“布拉吉”再没有了替代品,就没了知青们的消息。
    爸爸妈妈很想他们。每年都要念叨上几句“不知道吴新雅去了北京还是回了上海”“孙乔仁个胖子会不会瘦一点儿了”“林菲菲的孩子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于桂香过得好不好”,有时候会骂上几句“死光先,找不着电话就不能写封信”,直到我们姊妹一个个成家,为了我们的下一代忙碌才不再熬红眼睛的念叨他们……
    原以为生活也许就这样了,爸爸妈妈和知青们的渊源就这些了。2000年的时候,电视上有一个寻亲节目,再一次勾起妈妈对知青的想念之情,命令我:去给那些电台打电话,让他们帮着找找光先叔叔、开棣叔叔、于桂香阿姨他们……我知道,电视里那久违再聚的情谊重新勾起了爸爸妈妈对知青们的想念……很想帮父母圆了这个心愿,我知道如果今生不能再见那些曾经的年轻人,爸爸妈妈今生就有遗憾了……工作出差之余,就常常打听他们的消息,08年春天去上海见到卢萍阿姨和张淑芬阿姨、王琢义叔叔他们时还向他们打听,但终没有什么讯息,回来又不敢向父母如实汇报,只得说,有朋友在帮着打听了,总能看到父母眼中的失落……
    这一年的夏天我正在工作中,突然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声音因激动而急促,带着哭声,几乎不能成句,吓坏了我,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情,听了几遍才听清楚“知青光先叔叔回来了……”那喜极而泣的声音让我知道,老人家的心结终于打开了!
    6月初就知道农场今年要有大批知青回访,爸爸妈妈让我打听都有哪个回来,名单下来后,我专程打印了十七连的知青名录拿回家给爸爸妈妈,两个人带了花镜一个个对着想,说着当年某某的糗事,居然乐了一个晚上。爸爸已经七十岁了妈妈也已经六十五岁的人了,平时他们常常因为生活琐事的健忘而打上半天的官司,却对四十年前那些年轻人的点点滴滴记忆犹新……让人不得不叹服,还有什么比这珍贵的情意更令人情深呢?
    因为接待能力有限,农场动员老乡们把知青领回家里居住,我把这消息告诉爸爸妈妈后,他们马上把房间都收拾出来,甚至连让他们看房的徐叔叔家也收拾好了,恨不能把整个十七连的知青都邀请到家里去。听说知青只能在农场待一天,妈妈又伤感起来,一天时间还得参观还得开会,能有时间唠嗑吗?看她那么着急,我安慰她:来了不就联系上了嘛,唠不过瘾回头咱去他们那儿找他们唠去!听此话,妈妈却说,“他们也不容易,城里住房又紧张花钱又多,去了多麻烦人家,那可不行!”这样的想法,我相信,所有的老乡们都有,面对这样一群如此质朴如此善良的乡亲,不知道那些叔叔阿姨们会不会感动,我却常常为父辈们这些朴素的品质自豪……
    25号一大早,妈妈就起来忙活开了,洗好了新鲜的油豆角,煮好了特意腌制的咸鸭蛋……下午3点知青的车队才能到,可爸爸妈妈不到1点就到大道上去守候了……
    短短的两天,不一一赘诉了,多年未见,来访的乡亲很多,因为是老师,还有许多当年教过的学生来看望叔叔阿姨们,疾病缠身七十多岁的刘老师也专程从宝泉岭赶来看望当年一起工作的同事们,眼泪与欢笑共存,这两天妈妈家一直没有断人,热闹非凡,而妈妈忙得却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因为应畴多时间紧,叔叔阿姨们其实一顿饭也没有在妈妈家里吃,但每天晚上一定回来与爸爸妈妈唠一会儿,快乐的时光总是过的那么疾速,知青们匆匆来匆匆走,当一屋的热闹化为一片宁静时,我知道爸爸妈妈的心却无法那么快的安静下来了……妈妈说:咋一下子心里空落落地了呢?
    如果说,北大荒这片土地曾经是知青们人生的驿站,知青,其实也是包容、接纳过你们的老乡亲们心中重要的驿站啊!因为你们,他们难忘,因为你们,他们精彩!
(2012-8-9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9 20: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宝安 发表于 2020-9-16 22:38
从众心理组个团儿,有人招待跟着玩儿,将来养老还抱团儿,那可不是闹着玩儿。
文章讲得在理。

    多谢宝安兄关注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9 20: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成兴 发表于 2020-9-17 11:01
回访是圆梦,战天斗地时,累的要死,真的没有仔细看看黑土地啥模样?真的没有好好端详身边的风景。我们知青 ...

    是啊,知青下决心回访不容易,大老远去一趟也不容易随心所欲就好,去想去的地,看想看的景,见想见的人,说想说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2 18:46 , Processed in 0.03316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