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梦 王显庆
“梦”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儿。因为没有哪个人是不做梦的。 1 可是,并不是所有司空见惯的东西都能被人透彻了解。就拿我们身处其中的大千世界来说,一个人穷其一生对这世界能够了解多少呢?更别说那浩瀚无垠的宇宙,虽然也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可是人类对它至今也还是知之甚少。 1 其实“梦”也是一个虚拟的宇宙。“梦”有许多都是超现实的,有时甚至是离奇古怪,无法解释的。梦总是让人感觉有几分玄妙,像是隐藏了多少不可泄露的天机似的。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对“梦”都是感到好奇与敬畏的,都引起人们追根溯源的研究与探索。惟其如此才有了《周公解梦》、《梦的解析(佛洛依德)》之类关于梦的专著。 1 那么怎么给“梦”下一个定义?《辞海》里面说:梦是睡眠时因脑部的意识活动而引起的幻觉、幻象。 1 可见“梦”的前提是在“睡眠中”。也就是说,只有睡着了以后意识的活动才叫作“梦”。而像人们通常说的所谓“中国梦”,“大国梦”,“强军梦”;还有所谓“多梦的年龄”、“梦中的女神”、“大学梦”、“飞天梦”、“发财梦”等等,这里所说的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梦,而是“梦想”,或者叫做“理想”、“幻想”。这些都是人们内心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或对心仪对象的思慕。所说的“有梦才有未来”就是说的梦想,而不是真的梦。 1 当人们指责别人不切实际的想入非非的时候,会说“你做梦呢吧?”或指斥“做梦!”这里说的其实也是“梦想”。只不过是“不允许你的梦想实现”。 1 告诉你一个秘密:真正的“梦”其实都是很短促的,一般也就几分钟,有时甚至只有几秒钟。梦醒后,有的人说“没睡好,整宿都在做梦”,或者说“做了很多梦,累死了”!那都只是一种错觉。人在睡梦中没有完全休息的脑电波大多是“闪回”式的“重启”,这种瞬间的被激活是断断续续不连贯的。这有点像阴雨天的雷电,东一下西一下,时而强时而弱。一个闪电会瞬间照亮一片特定的区域,下一个闪电又照亮了另一个区域。这两个区域之间可能是相邻相关的,也可能是毫不相干的,它们之间很难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只有“梦”能搞出“拉郎配”的戏码,硬把它们捏合到一起。 1 “梦”还有点像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或者小说中的“意识流”。情节随着奔放的思维跳跃不定,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发展脉络难以捕捉。有时候那些梦里的人物在现实中可能彼此根本不认识,他们被做梦的人拼接在一起,连缀成一个故事。比如,你正在单位会议室开会,会上讲话的居然是三十年前北大荒时你们的连长……所以梦里的故事常常是荒诞不经,逻辑混乱的。所以,有些梦因为情节混乱,在脑海里会一划而过,留不下什么印象,醒来就忘记了。 1 那种长篇大论的,情节曲折、结构严谨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梦境故事,其实都是“白日梦”。或者说都是文人骚客们精心编织的“假梦”。它应属于托梦言志、借古讽今或旁敲侧击、讽喻劝诫之类“别有用心”的文学作品。比如《南柯一梦》、《黄粱美梦》那样的民间故事;《庄周梦蝶》之类的哲理寓言;《金陵春梦》、《红楼梦》那样的鸿篇巨制,都是“说梦而非梦”,只因为社会处境之禁忌颇多,人生现实之难以言说者也。无论中国还是外国,从来都有许多话不能直白。所以,文学自古以来就与“梦”结下了不解之缘。 1 你看,从圣经故事、古希腊神话到《简爱》、《呼啸山庄》、《复活》,还有《十日谈》、《百年孤独》、《飘》,莎翁的《仲夏夜之梦》、《麦克白》,再如《唐吉坷德》、《红与黑》到《艾丽丝漫游奇境记》、《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这些作品所描写的梦境,无不寄托着主人公内心深处或强烈或隐晦的欲望。 而在中国,从远古神话,民间故事,到《诗经》,诸子散文,历代散文;从汉赋、唐传奇、唐诗宋词到元杂剧,明传奇、明清小说……“梦”弥漫了中国古代文坛的几乎一切领域。特别是冯梦龙、凌濛初的《三言二拍》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面的梦境描写简直俯拾皆是。《三言二拍》对梦境的描写真切、自然、可信度很高。《聊斋志异》的梦写出了伦理和哲学。其中《凤阳士人》篇中写了三人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作了同样的梦。故事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你要是参透作者真意,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有异曲同工之妙! 1 更不用提《红楼梦》了,那简直梦里梦外都是梦,通篇竟有三十三处写梦的章节。 1 但是,时至今日这个优良传统却逐渐式微,很少见优秀的梦境的作品了。近几年我也看见了很多学生描写梦境的作文。不过坦白地说,孩子们所写的恐怕都是在那些蹩脚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硬编出来的“假梦”,了无真趣。 1 那些习作实际上写的还是“梦想”,而不是真正的梦!或问: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1 真正的梦,它就只是一个梦(虽然有时候也会对人有所启发);而梦想,是可以经过不懈的努力变成现实的。 1 梦是脑海的滩涂上拾来的“天然”贝壳,梦是心灵的旷野里“自然”开放的奇葩。总而言之梦总是被动的,梦是某种虚拟的现实里意识“失控”的产物。所以不要指望从一个“梦”里就能提炼出什么“微言大义”。要说有,也只是砂里的金子、璞中的美玉,必须经过精心的淘洗与艰苦的开掘。 1 “梦想”全都是美好的,高大上的。而“梦”中的世界并不总是晴天。有时候那些悲凉的梦会让人双泪长流,或者痛彻心扉;有时候会有凶险的恶梦让人疲于逃命,甚至惊出满身大汗! 1 “梦”当然跟个人的人生经历有关。个人的政治立场、处事态度、学术见解、文化水平、道德修养等等都会体现在他的梦境中,所谓“是什么人就做什么梦”梦是你的“小宇宙”。梦里梦外体现的是同一个人的脾气、秉性,同一的世界观。假如不是这样,那只能说明“你藏得太深了”!就是说生活中的你并不是真实的你!所以审讯间谍的时候经常采取“催眠术”来瓦解人的伪装。 1 当然,梦也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运气好,你淘到的可能不只有砂里的金粒,甚至会有一颗硕大的钻石! 1 数学家可能在梦里解开一道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而幸运摘取“数学王冠上的宝石”;文学家可能从梦中获得一个灵感而创作出一部传世的文学名著;科学家可能在梦中受到一些关键性的启发而发现一个划时代的定理……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比如著名的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吧。你一定知道他,对!就是那位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创始人: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他就是在梦里看到了类似的图表,在“梦”的启发下编制出了引领世界至今一百五十年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并且精准预告出多种未知元素,为新元素的研究和发现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 然而,这些有如神助的科学发现、文学巨著,绝不是凭空捡了一个大便宜,应该叫做“妙手偶得”吧。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是那些科学、文化巨匠们长期艰苦探索与积累,日思夜想,殚精竭虑,最终水到渠成的思想结晶。也就是说你必须是“妙手”,你才能有“偶得”。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只有鸡蛋才能孵出小鸡。倘若是石头,是无论如何也孵不出小鸡来的。 1 “梦”或有奇迹,然而梦的启示是可遇不可求的。梦的作用绝不可以夸大,尤其不可寄予祈望或依赖。那样的话,你只能变成一个守株待兔的傻瓜。
2020年7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