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847|回复: 4

心痕(61) 于静心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9 21: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灯下心痕(61)
于静心



    哈市郭桂芳大姐的《太阳岛寻秋》,图文并茂。我读来感同身受,喜好亦有相同之处。在大城市见惯了大马路大商厦大橱窗等,一个闹字,常见的是诱惑、浮躁;而一个静字,在意的是沉淀、清净。我想这静心之地,起码有三处,即去公园、博物馆和居家。
    先说喜欢去公园,是可感受一种空旷宁静,也可与大自然在作无声的对话。哈市的太阳岛是绝好去处。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的中期,哈市知青先后两次领我去那里聚会,玩了一天没遇上几个人,尤其喜欢公园有点欧式异国情调,决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因为那里没有其他公园那么花哨,没见装饰华丽的亭台楼阁,没见刻意打扮的小桥流水,只有一望无际的江漫滩湿地,和让人仰望的参天大树林。
    申城的公园大多太精致,精致得不敢触摸,也没有像样的树林。于是,就去远些的共青森林公园。也许是迷恋树,我就喜欢一个人站在树林里,和树说话,听树说话,可以很长时间。记得1996年回访共青农场,走进北山、冤枉山、四方山林场时,也有过这般别有情趣的交流。
    喜欢去博物馆,是被那里静候的历史珍藏所吸引,犹如想念那里安静的老友。文字堆出来的历史,难免让人枯燥乏味,而那些物化的历史,却会使人兴趣盎然。步入温州恬静的古村、廊街、祠堂是这样,靠近丹阳静谧的南朝皇陵石刻也是这样,走进静寂的古代书院、藏书楼、寺庙更是这样,分明是不同主题的博物馆。
    2008年的一个春日,我随刘茂新、许秀钢等几位兄姐,走在京城后海北沿,感觉倍儿安静。看似轻松遛弯,却俨然参观露天博物馆,随手一指,都可与人文历史对话。远处明清故宫自当辉煌不说,近处历史街区也沉浮古朴气息。
    这不,胡同四合院,绿荫掩映显出独特的古味;清代两王府,门脸张口诉述历史的变迁。钟鼓楼大气,不居东西安坐中轴,不比高低风韵依旧;银锭桥大肚,只管连接两海细脖,不顾桥似元宝与否。那么,什刹海呢,不闻古刹钟声,但见烟波滉漾,记录着古代地理水系的智慧,注视着当下后海前海的奇妙,映衬着孤岛酒吧林立的繁荣。
    原来,古典与现代,传统与前卫,只隔了一座银锭桥。
    喜欢居家,是在这港湾里的归属感,自然就会舒畅、心静。如果给假期,我可以待在家里一个星期一个月不出门,只要不饿着就成。我喜欢居家读书,半壁书橱因此成了我的“半壁江山”。与古今中外的智者为友,选最美的文章来读,智者美文就似一面宝镜,照亮我灵魂的旮旮旯旯。读到文字动情处便停下,怔怔地想。想到心血来潮时便拿笔,欣欣地写。宁静中,我读,我想,我写。此时,我的心中便生出一种很美的感觉,便不复知道还有什么比精神升华更充实的了。
    夜里爬格子乏时,我常爱站在阳台上看月亮。天空一派墨蓝色,深邃辽远,月轮高悬,月华如水,澄澄的,朗朗的,沁人心脾,启人心智。白日里的喧嚣于这静夜中消退了,烦人的尘嚣于这月华中滤净了。我陶醉于静谧中。这一刻,我的心也静若月光,一切明了清晰,干干净净。于是,我复回端坐。文思如泉涌,流淌到天明。
   其实,渴望静处,亦是心情,与其追寻,不如心静。有言道:静心则专,静思则通,静居则安,静默则熟。似诉述,亦劝说。

(原载于《宝泉岭论坛》2009年12月4日)      



    注:补发原文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2 20: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静思通则通思静,
定缘俗归俗缘定。
升华心底心华升,
梦如泉涌泉如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2 20: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心出得好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22: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博览 发表于 2020-5-2 20:38
静思通则通思静,
定缘俗归俗缘定。
升华心底心华升,

    欣读回文妙诗,在下躬身致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22: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宝安 发表于 2020-5-2 20:41
静心出得好文字!

   承蒙仁兄关照,在下不胜感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4 19:03 , Processed in 0.02467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