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785|回复: 6

回访名山随笔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3 22: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名山长相守  龙江万古流
石予民
    滔滔的黑龙江从北往南蜿蜒流淌,当它来到整条大江的最低纬度时,陡然以近乎直角的方位由北拐向正东。名山,就处于南北、东西两条直角边交汇的我方境内,扼水陆交通要道。它应该是小兴安岭南麓最后一座山头,静静地与奔腾不息的黑龙江相伴厮守了千年万载。名山的北麓卧在江中,山的相对高度63.8米,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四方,这是我亲眼所见的虎踞龙蟠。我们这边名山的后身是开阔的北大荒。对岸一马平川,呈扇形展开。站在名山山顶的边防瞭望站,大江南北尤其是对岸景色一览无余。两国交恶之际,这是让彼岸极其闹心的软肋。苍天有眼,把这一极具战略意义的制高点赐给了我们的祖国。
    名山边防站就设在这制高点上。边防站门前是一个带池塘的花坛,侧面是菜地、训练场。墙上写着江泽民为人民军队的题词。仅能容一辆大客车通行的水泥路在密林中盘曲而上,停车场绿荫翳日,下了车,顺着台阶来到观察哨所。哨所里书写了各种标语口号,“爱军习武当北疆卫士,镇守名山保边关安宁”,“笑迎风雪当卫士,戍边守卡铸国门”,“爱国奉献,强边固防”,“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少了点剑拔弩张,多了些温馨庄严。哨所跟所有部队一样,营地内务,整洁划一,装备先进,简单实用。从哨所最高处极目远望,江水浩渺,绿野无边,天高云淡,山青水秀,让人心旷神怡。
    三十年前,十二团工业二连(又称面粉厂)在名山镇鹤立鸡群,是当地最高大的建筑。“鸡群”还都是“土鸡”,全都是草房,洋草苫顶,年年修苫,越苫越厚,一尺厚的草屋顶,满街都是,整个一屯子。“新苫的房,雪白的墙,屋里挂着毛主席的像。”下乡前听这首歌,弄不懂什么叫“苫”,更不知这字怎么写。下乡后,特别是到名山走了几趟,才感性地理解了这个字。镇里就一条通江边码头的沙石路。唯一的饭店在一个大车店里,也是草房。三合土的地面埋上胳膊粗细的木桩,原木刚破开的长条板材刨两下、取个平,钉在木桩上,一边一排,算是餐桌条凳。窗户小,光线暗,黑黢黢的。我在那里吃过一顿饭,记得要了个摊黄菜。这还是34年前的事,但印象很深,因为坐在那儿,怎么看怎么觉得象座山雕年三十大摆百鸡宴的威虎厅。
    这次回去,一进名山镇,我愣住了:这是名山吗?草房看不见了,一水儿砖瓦房,沿江全是楼房,高低错落,风格各异。水泥路纵横交错,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正逢周日,游客来自四面八方,看长途客车的招牌,萝北、宝泉岭、鹤岗、佳木斯、军川、江滨、普阳,哪儿的都有。沿街布满了商铺、饭店、旅社,还有临时摆摊的,最多的是俄罗斯风情商店。原来的面粉厂厂房还在,老态龙钟,以它现在的尊容,似乎有损名山镇的形象了。最引人注目的建筑莫过于名山口岸的国门了。它有三四层楼高,形如大门,身姿宏大、雄厚,又象“H”字母,象征着黑龙江、鹤岗。门横上方嵌以巨大醒目的国徽,昭示着国家神圣的主权不容侵犯。登楼可一览大江风景、异国风光。名山属国家一类客货口岸。1998年,这里兴建了黑龙江上最大的煤炭装卸码头。此时的我们,谁不想尽快地见到魂牵梦萦的黑龙江。过了国门,不就该到了吗。
    我们又见面了,黑龙江!久违了,好兄弟!你依然一袭青衣,汹涌澎湃。即使冰封千里,在厚厚的冰层下面,你也从不停止向东方大洋奔腾的步伐。春天来了,你迫不及待地冲破冰盖,要与相隔半年的太阳见面。你焦急地推搡着厚重的浮冰,让它们互相碰撞、叠罗汉,发出隆隆的沉闷声响,惊醒了蛰伏一冬的生灵,呼唤着人们启动新一轮耕耘。夏秋时节,你象一条浅黑色的缎带,盘桓曲折地铺陈在葱绿的毡布上。人们站在江里盥洗衣物床单,摊在沙滩上晾晒,随后尽情地戏水。
    我曾经在你的怀抱里畅游,享受你的轻抚。那是下乡第二年盛夏的一个星期天,我们到老团部游玩。早就想下黑龙江游一游了,那天骄阳当头,晴空万里,正是好时候。我们从老团部江边往上游走了一千多米开始下水,这时才体验到黑龙江水的凉。从水平面往下,最多有二尺深的水能接收到阳光的热传导,胸部以下,冰凉冰凉。唯一的办法是尽快横着身子,浮起来,游起来。黑龙江水分大流、二流,二流离岸边约二三十米远,越往江心,水越急。会水的人,一猛子就到二流了。离岸边越来越远,第一感觉:爽!游得真快。第二感觉:不对,不是我游得快,是疾速的江水裹挟着我。在这里,再好的水性,也休想逆流而上。很快就过了老团部,开始往岸边游。此时才发现黑龙江这个岸怎么那么难靠,总觉得水中有股力量在把我往江心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脚底下终于踩着了沙石。呼哧带喘地上岸后,心里多少有点后怕。要知道,老团部不上岸,到了三马架,想上也上不来了。以后我再没下过黑龙江。
    名山镇沿江向东修建了1250米长的石板路,把六大景区、33处景点串了起来。其中一景是“上山下乡知青路”,与名山脚下的知青陵园遥相呼应,那里安葬着殁于十二团的所有知青。去年,我被一篇追思团部宣传队队员、上海知青张瑜的文章所打动,拟了一副悼念知青亡灵的挽联:“悼张瑜,悲夫灿烂申花,花谢花落龙江江畔;念众魂,嗟乎短暂青春,春驻春留名山山颠。”到名山来游览,我们不能忘了长眠于此的知青荒友。
    沿江石板路的东头,一座大桥横跨江汊,把江心岛与名山镇连接起来。桥上,来往游人络绎不绝。桥下,略显黑色的碧水轻抚着金黄色的沙滩,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和两岸成荫的绿树。桥头建了个下沉式广场,四周环以各色雕塑,广场一侧张着白色的大遮阳篷,像迎风破浪的风帆。江心岛开发成了公园,天然植被基本保留。建了两座庙宇,供善男信女求签拜佛,也不免有个别败类到这里祈求侥幸。公园修了环形通道,电瓶车拉着客人游览观光。从这里到老团部还有约3公里,目前尚未开发,保持着原来的自然状态。耿宝老师建议,下次再来,我带你们到上游太平沟去玩。听说那里黄金矿藏丰富,素有慈禧太后“胭脂地”之称,现在萝北还倚此列入了国家“黄金万两县”之一。回想1969年初,我也曾穿林海,跨雪原,上山伐木。汽车从13团开始在黑龙江冰面上飞驰,到太平沟上岸,顺着盘山路钻进古木参天的大森林,驶向深山里的得胜沟。在江面上,往车下看,江水冻成墨绿色,晶莹剔透,宛如天然大理石。两岸群峰对峙,红松覆盖,江面明显比名山那里窄得多。这里的夏天肯定别有一番情趣。
   名山镇江边停泊着大大小小的各式游船,大的上下两层,小的坐十几个人。还有更小的摩托快艇,游客穿上橘红色的救生马甲,随着快艇的颠簸起伏,享受水上飞的快感和刺激。
   同学们引领老师登上一条大船,向江心驶去。放舟黑龙江上,对多数人来说是第一次,大家自然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有学生轮番跟老师合影的,有同学们自由组合留影的,也有追踪两岸风光和美景的。江面上波光粼粼,凉风习习。大家最关心最好奇的当然是对岸,今天总算有个近距离观察的机会了。和三十年前相比,对岸变化不大。最西边是个码头,只有一条船,正在装货,货物已经码得很高了,但汽车还在运,几个工人从车上卸了货直接装船。有同学指着那船介绍说,那船装的是筷子,装完就出口到我们这边。名山码头与对岸码头斜向相望,直线距离也就1500米。这恐怕是世界上航程最短的水上外贸了。码头往东是绿树掩映下的小镇,房屋隐约可见,有两座三层楼房,记得当年就有。楼房外墙白色,竖长条窗户,扁宽的砖砌烟囱,一下让我联想到北京的俄罗斯大使馆,使馆院里的老房子就是这种建筑风格。高高耸立的哨所还在,哨兵比以前轻松多了吧,毕竟两岸虎视眈眈、兵戎相见的时代早已结束。沙滩上三三两两晒日光浴的,水里泡澡游泳的,悠闲舒适。小镇静谧安闲,依然是世外桃源一般。回过头看我们这边,楼宇鳞次栉比,色彩斑斓,人声鼎沸,熙熙攘攘。两边的反差真大。江上的游船都是我们这一方的。记得当年,对岸尽是铁壳船,烧油,还有先进的顶推式船队。荷枪实弹的巡逻艇威风凛凛,五六艘列队驶过,搅得江波起伏。偶尔还有飞翼船掠过,激起层层涌浪,拍打着沙滩。我们这边,高尔基笔下两边带大水车模样推进器的客船,烧煤,冒黑烟。运煤的是更落后的大木船。当时,我们就憧憬着,哪天我们这边跑的也都是铁船就好了。三十年,弹指一挥间,这憧憬不都变成现实了吗。不变的是名山的翠绿和微黑清澈的黑龙江,很幸运,这是我们国家为数不多的未被污染的大江大河之一。
    名山镇的变化是巨大的,说它翻天覆地,一点也不为过。但我也有一丝担忧。首先环境卫生不尽如人意,露天烧烤,露天酒吧,冷饮摊点,生意红火,但地面上垃圾乱扔,没有及时清扫。江边沙滩也不那么干净。更不用说去年闻名天下的虐猫事件。这是共性的公民素质问题。景点建设缺乏个性。前几天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放歌黑土地”的一个分会场设在乌苏里江畔的859农场,江边景观与名山雷同。持续发展与繁荣才是硬道理。但愿我的担心只是杞人忧天。
    真心希望名山这颗黑龙江边的明珠永远璀璨!
    真心祈愿黑龙江水奔腾不息清澈万年!
    名山永相守,龙江万古流。
                               2007年10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3 23: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石大哥回访名山随笔,感觉就是两个字,大气。
发上google卫星名山地图,为随笔提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4 19: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石耸名山百世传,予民龙江万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7 17: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文已经是第三次拜读,写的非常详实,挥洒情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7 19: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予民兄的回访文章篇篇精采,此文关于黑龙江畔面貌巨大变化的文字尤其生动。令人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20: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以上各位的夸奖和支持。在名山呆了十年多,应该为它留下点东西,它值得我们永记心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7 13: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颜兄《黑龙江吟》,想起石大哥的《名山长相守  龙江万古流》,皆为家园里的“龙江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3 00:28 , Processed in 0.02033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