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057|回复: 8

哈尔滨老道外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2 23: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哈尔滨老道外印象
白爱文
                  
    一九五七年的暑假,一年级小豆包的我,在阳光下,象无笼头的小马驹到处乱跑,象小鸟一样,任性地飞来飞去,更象风一样东、南、西、北率性的窜来窜去。除了到周边农村捉蝈蝈,就是同一帮小伙伴,整天无拘无束的疯玩,不到天黑吃饭,很少早早地回家,玩累了就躺下,饿了打开碗柜,找到吃的就吃两口,无拘无束。
    这几天爸爸,妈妈照常上班,妹妹照常去幼儿园,而一些要好的小伙伴,利用暑假去了爷爷家或姥姥家,剩下我就难耐寂寞,于是决定也去在哈尔滨市区的爷爷家过暑假。
    爷爷家在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古十四道街,一个主要由低矮平房围成的大院,两扇朝东的黑色的大木门。大院的中间是一口水井,院分内外两圈,居住四、五十户人家,院中有多条通往住户的小道,七拐八拐,弯曲而又狭窄。大院的东、南临街,西边毗邻另一大院的住房,是一座木楼梯在外、朝南的两层砖瓦结构二层楼房。此二层楼的整个底层,北开门脸,是哈尔滨市手工业,著名的刀、剪品牌 “三盛炉”的作坊。白天一整天,炉子火红火红,叮叮当当锤打敲击声不断传向周边。那时的太古街的马路,铺设的是和中央大街一模一样的石块(就是老哈尔滨人说的坦克道),通有公交车,也是人来人往。三盛炉老东家的二太太,带着唯一的孙女,就住在我爷爷家的隔壁。其孙女小名叫宝玉,我叫宝玉的祖母为康奶奶。院里其余人家,多是手工业者,小商小贩,小买卖人家,文化层次低,都是底层劳动者。邻居家的叔叔婶婶,爷爷奶奶都很和蔼友善,操着各种方言,东家出西家进,有着底层民众的淳朴,他们的底层生活,平淡无奇,却有着十足的生活味道。
    早上,爷爷早早地上班走了,门口三分钱买一张大煎饼。我就撒开两条小腿,伙同爷爷邻居家的几个要好的小伙伴,直奔老巴夺,手脚并用,拉扯着小树,薅着荒草,艰难的爬上,约有四、五十度高高的土坡,翻过铁栅栏,忐忑不安的进入林茂树密,冷风飕飕,处处是残倒石碑,毛子坟(苏联人的墓地,又叫毛子坟)里静悄悄,阴森森,使人汗毛倒立。蹑手蹑脚,怀里象揣着一只小兔子,蹦蹦直跳。东瞅瞅西望望,除了好奇外,受小伙伴的蛊惑,来毛子坟寻找骷髅牙上的金牙套,据说一个金牙套可以卖五元钱,五元钱那可是一笔巨款,能买多少糖稀,多少棉花糖,捏多少糖人,卖多少米花糖,卖多少炸面鱼,卖多少糖块。要知道两分钱,就可以买一个玻璃球大小的糖稀,够玩小半天。这些诱惑让我这朦朦瞪瞪,鼻孔上还挂着鼻屎的傻小子,担惊受怕,白白地跑了好几趟。也曾尝试着拿根麻绳,到老巴夺的大上坡,去拉小套,听说拉一次可挣到一角钱,每次我都灰溜溜,悄悄溜回爷爷家,或许幸运女神没看中我,或许因为我太小的缘故,没人用我,只好放弃了拉小套的雄心。小套没拉成,却栽下了儿时,对老哈尔滨眷恋的种子,它的根深深的扎在松花江畔的泥土中,不论落叶飘向何方,深深扎于黑土中的根,和心中的依恋将会永恒缠绕在一起。
    不顾一身臭汗,多次前往极乐寺玩耍,曾数次远赴过黄山嘴子。在黄山嘴子满是荒草,遍地是朽木的坟圈子中,扑捉过蟋蟀,在远离道外二十道街的松花江边,大储油罐旁的江水中爬泳,在江边的芦苇丛中,钻来钻去,玩得乐不思蜀……。
    爷爷家偏东南方向,隔一条道木院门的斜对面约四十多米处有一座城隍庙,此庙当年居住好多道士。他们脚穿牛鼻子布鞋,一身黑色或一身灰色衣裤,裤脚用绷带紧扎,上衣袖口宽大,头戴上端有一圆孔的圆帽,头发从帽子的上端开口处露出一发髻,他们住在城隍庙的东厢房,那时香火不太旺盛(如果是现在,那一定会人山人海,信徒多多)。庙的西侧临街,开一水房,南北方向并排搭建两排炉灶,每排五个炉眼。从天亮开始,烧白开水,每壶三分钱,一直到夜晚熄火,我还多次在那里卖过开水,水房风风雨雨,一年四季不断。一是结个善缘,二是解决庙里资金短缺问题。
     那时少不更事,白天车少人稀,常独自一人溜进城隍庙中,见一个个手拿钢叉,高大狰狞的彩色泥塑小鬼,牛头马面,和拿着绳索的无常,握着大笔的判官,威严无比的城隍老爷,心中总是忐忑不安,胆战心惊。在静得出奇的庙中,风刮动木窗,发出的嘎吱声,都会浑身起鸡皮疙瘩。眼睛左右环顾,常会生出无缘无故的感觉,有小鬼在身后飘来隐去,总会惊恐的突然回头瞧瞧,唯恐突然跑出小鬼来。稍有风吹草动,头不敢回,撒腿就跑。夜晚只敢趴着门缝瞧瞧,是绝对不敢去庙里,只因里面黑的吓人,会听到风摇树叶沙沙声,年久失修的门窗,被风吹发出的吱吱嘎嘎声,再加上猫叫声使庙里的夜晚更加恐怖阴森..... 除此之外就静静的...静的瘆人。
    热闹的地方,永远少不了孩子们。跟随敲锣打鼓吹喇叭,抬着纸人纸马的人群,涌进城隍庙中,等纸人纸马纸轿子在大炉中烧过,尚有余火,不等事主离开,一群半大孩子们,蜂拥而上,抢食纸灰中的白馒头。小伙伴们说:吃了这样的馒头,牙齿坚固,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现在仔细想来,或许是吃不饱饭的家庭,或者不常吃馒头的人家,教孩子们刨食的一种方法。这就是那时一些淘气鬼,或者说那时的熊孩子们的生活一瞥。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可笑,可怜,更有点酸涩。
    景阳大街,靖宇大街是哈尔滨市‘老道外’最热闹繁华的地段。南十六道街,与景阳大街很近并与其几乎平行,和靖宇大街垂直,十分繁华。南十六道街两侧,大小商铺密密麻麻,山货店、干果店、水果店、糕点店、布料店、五金店、洋铁铺、铁匠炉、裁缝店,各种饭店……应有尽有。著名的“老鼎丰”和“世一堂总店”都在这条街上,相距不远。老鼎丰的对面还有一个大型商场。此外还有三座剧院:新乐剧院,华乐剧院,安乐剧院。这些剧院出了刘小楼,云燕铭等戏剧大家。听爷爷说:为支援抗美援朝,给志愿军买飞机,中国戏剧界的泰斗梅兰芳,程硯秋,周信芳,谭复英等都来过哈尔滨市,在乐华唱戏。爷爷说一票难求,一块袁大头买一张普通票。要知那时一块袁大头,可满足一个三口之家一月的生活费用。周信芳从艺五十年纪念唱,场场爆满,连续演了近一个月。周信芳的‘徐策跑城’,场上戏迷连连叫绝,久久不愿退出剧院。  
    出于好奇心,我这小屁孩 ,装模作样的推开大门,大摇大摆走进世一堂老店,药堂内鸦鹊无声,进门第一眼就见,左手一红丝绒为罩的条几上站立一威风凛凛、体型硕大的东北老虎,虎头朝天,微向门口倾斜,毛皮鲜亮,黑色、黄色斑纹分外清晰,张着巨口,露出白森森的两排虎牙,虎须噴张,根根分明,醒目黑色虎毛组成的王字,横在老虎额头的正中,更显老虎威猛雄伟。虽知那是一只死虎,心里仍十分恐惧。那时到世一堂抓药的人寥寥无几,一名店员客气的问:小孩有事吗?我装腔作势的在里边转了一圈,只瞅见周边全是写着白色中文的高大药柜,除此之外什么都没看到,边走边说:我进来看看,说完就象做错事的孩子,匆匆忙忙跑出了世一堂。六十多年了,再也没去过世一堂的老店。
    靖宇街东西走向,西与景阳街相通,东达二十道街的道外公园。沿街两侧多是巴洛克建筑,多砖木建筑,前店后厂,且遍布商铺,饭馆,这里是商家必争的黄金地带。同记商场、不理包子铺、老独一处饭庄、老仁义羊肉馅饼、牛肉蒸饺、张包铺排骨包子、永发合的缸炉烧饼锅贴店、火勺店、酱牛肉铺;包子、馒头、烧麦、煎饼、烧饼、油条;干果花生,各种瓜子、蜜饯;各式点心、绿豆糕,长白糕、槽子糕。冬天里的糖炒栗子,大簸箕里的冻梨、冻柿子、冻花红…… 应有尽有。平日里,红肠大列巴店,糖果店,水果店的各式蒲包,摆在货架上,人来人往,生意红火。夜晚理发店的转灯,商店的霓虹灯闪闪发光,摩肩接踵,突显繁华。记得每次去同记商场,都会去两个哈哈镜前照上一照,见识一下自己变得又矮又粗过份夸张的尊容,或者看一看自己变得如麻杆一样的身材,乐此不疲。靖宇大街是道外众市民和哈尔滨市民,喜爱且常光顾的一条大街。
                          2018年5月19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2 23: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2.jpg

3.jpg

5.jpg

u=3635337671,2756274834&fm=15&gp=0.jpg

u=2504530657,1485898346&fm=26&gp=0.jpg

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3 19: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前几年朋友送我百元一条『老巴夺』烟,挺好抽,但一直不明白老巴夺是什么意思,現在终于知道了。好文,文字功底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3 22: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土豆精美的图片。谢谢宝安兄的鼓励。老巴夺是道外,南岗区和太平区的结合部。比北边的滨江火车站高约二三十米。1932年哈尔滨发大水,人们就在其上避难。上面分布着哈尔滨卷烟厂,极乐寺,现在的文化公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7 13: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你的这篇文章,叙述清楚,引人入胜,有点城南旧事的味道。文中有几处应该是买都写成卖,不知我理解的对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7 23: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爱文 于 2019-11-24 03:04 编辑

谢谢云淡风清。谢谢一字金般的指正。文中还有多处错误,今后定加注意,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6 16: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有空儿,一口气看了白老师两篇文章。白老师记性真好,小时候的事情还能回忆得这么细致而风趣,配上窦大哥的彩图,更显相得益彰。感慨时代变迁,还有回不去而忘不了的童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7 22: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毛佩莲 发表于 2019-11-26 16:36
今天有空儿,一口气看了白老师两篇文章。白老师记性真好,小时候的事情还能回忆得这么细致而风趣,配上窦大 ...

谢谢毛佩莲。这人那有时也怪怪的,该记住的有用的反而没记住,一些琐事和无关痛痒的小事,却记得十分清楚。这也可能是年纪小心无旁骛的原因吧。随着岁月的流逝,以往渐行渐远,但希望记忆还有些许清晰,这将是不幸中的幸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8 19: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马雁还保留《生活报》呢?
谢谢提供珍贵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4 19:56 , Processed in 0.0203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