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790|回复: 3

《生死提纲》后我的回帖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2 00: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死提纲》后我的回帖2
2,关于知青与子女以及子女的子女
    如果说到知青的人生,不得不说是与自己的子女甚至子女的子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天下父母都为子女,但知青尤为甚。因为,他们由于“文革”及上山下乡运动的缘故,使他们把自己没有达到的目标都变成了对子女的殷切期望,并付出了全部的财力和后半生的操劳。
    从某种角度说, 为了子女,就是知青的人生。
    知青返城后,生儿育女是首先遇到的人生一大难题。知青刚返城时,大多在街道工厂集体企业,工作劳累,收入微薄;也大多是大龄成婚,独子难养;大多知青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下,省吃俭用,抚养子女。每个人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
    知青一生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子女能够好好读书,考上大学,甚至出国留学。这又是知青一生遇到的又一大难题。被耽误的知青,大多难以自己辅导子女读书。有一知青战友把毕生积蓄倾囊而出,甚至不惜举债,为供儿子出国求学,花了三十多万。但是,一、二年后,儿子空手而归,没带回半张文凭。父母一片心血一生期望,就这么付之东流了,真是欲呼无语、欲哭无泪!
     知青子女的婚事,更是知青一生遇到的另一大难题。婚房和办婚事所需的高昂费用,知青大多难以承担(尤其是儿子的知青)。上海住房本来就不宽裕(有的知青还与父母住在一起),买房根本买不起,能够付出首付款,已经相当不错了。有的知青实在没办法,只好让出自己住房(也就是一室一厅之类的小房子,如遇到不懂事的子女还嫌小),搬到养老院;办个婚事,知青要拿出相当积蓄,有道是“儿子办好婚宴,勒紧裤带三年”。
    更有甚者,子女婚后有了子女,其抚养的重任毫无争议地落在知青的身上。理由很简单,子女要工作,带孩子没经验,知青已退休。这还是知青一生遇到的难题。许多知青都在埋怨,大呼“吃不消”,毕竟年老体弱了。虽然他们以“尽责任”自嘲,但是,这何年何月是个头呢!
    恕我不厌其烦地罗列了那么多知青后半生的难处,当然还有其他许多难处,不过这些足以说明问题了。
    面对这些人生的难处,我们知青是如何对待的呢?我以为,绝大多数知青是坚强的,作为子女的父母他们是称职的。
    正如我在前面的贴中说的,我们知青具有“一种能够面对艰难,勇敢生活得精神;一种能够不断进取,积极生活的观念;一种不断学习,适应生活得能力。这不能不说是北大荒对于我们知青的历练和造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2 17: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念胜 于 2013-4-12 17:43 编辑

    这是石予民兄的顶贴:
    念胜所列皆为实实在在的知青现状。我常想四十多年前我们父母的心理,他们在我们身上寄予的希望不亚于我们对子女的期望,一夜间,希望成了梦幻,他们只能把失望和痛苦咬碎往肚子里咽,无处诉说,无处宣泄。我们的激情给他们留下的是牵肠挂肚的思念,“可怜天下父母心”,此时的父母最可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2 21: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3-4-14 14:31 编辑

    念胜兄谈论后知青生活状态,分析透彻,议论到位,读来不无感叹,想起晚唐诗人李商隐一首《无题》的诗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虽说是抒写爱情心理,但在那深沉感叹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自然还有无望的归属,寄情深微,意蕴幽隐,极为丰富,似乎是在写知青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4 0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颜逸卿 发表于 2013-4-12 21:27
念胜兄谈论后知青生活状态,分析透彻,议论到位,读来不无感叹,想起晚唐诗人李商隐一首《无题》的诗句 ...

    颜兄以一首李商隐《无题》来喻知青情感和情景,颇为别致,别有一功。谢谢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5 16:35 , Processed in 0.02010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