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巷留痕(54)
怀念竹篮
小时候在丹阳老家生活,外婆的房间里就摆着几个精致的竹篮。那是一种长方形的由几层叠合在一起的篮子,由于有了年代,漆得锃亮的朱色外表已开始剥落,包角的铜皮也有了铜绿。据说外婆年轻时的人们出远门,就常常带个这样的竹篮,里面放着一些赶制的食品,时间长一点也不会坏。竹篮伴着远行的亲人,就这么山一程水一程地来来去去,也可谓见过市面了。 与我们这代人联系较为密切的则是另一种竹篮了,比如元宝篮,它简单大方,可以用来买菜,也可以兼作他用,这种竹篮几乎陪伴我们长大。家乡人手巧,竹篮编得结实耐用,也不乏精美可爱。小时候,我走在古镇集市上,犹如步入竹篮的世界,街巷两侧装着农副产品的篮子,列队成行,招徕买主;人流中晃动着各种各样的篮子,提挎挑挂,粗糙精致,圆的方的,大的小的。竹篮有按外形命名,更多以用途起名,如菜篮、饭篮、香篮、草篮、布篮…… 家乡农村到处产竹,不肯闲着的男人便利用早晚不下田的当儿编起竹篮子,换取一点烟酒钱,而不断变换手中的竹篮去赶集,也就成了女人在生活中的一大乐事。那时一些漂亮的篮子还可以用来走亲戚或去医院看望病人,在篮子里装上一些鸡蛋、糕点,再盖上一条花粗布方巾,我就多次见过奶奶外婆这般挎篮走出家门。 后来到了城里生活,成家过日子,每见街上有卖篮子的,总会不由自主停下来挑选,一旦有了中意的便掏钱买来,以致老房子屋檐下常常挂满了各式各样、各有各用的篮子。 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手里的竹篮被悄悄取代了。这一切替换得竟悄无声息,只见得市面上买东西越来越方便,想买什么,卖主马上给你用袋子装起来。现在用来装物品的都是塑料袋,方便自然方便了,但却是以污染环境作代价的“方便”。 怀念竹篮的心情,如今经常会冒出来。其实,也是在怀念一种我们曾经拥有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日子。
(原载于《诸暨日报》2004年4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