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586|回复: 1

开会啦之五十三 生死提纲(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1 23: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会啦之五十三
                生死提纲(二)——答龙兄
                       张念胜
三、死亦回家     
    人如何认识死亡,解读死亡,甚至如何面对自己的死亡。各人有各人的说法,也就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们的老人家是论生死的高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题给了一个不屈服于敌人铡刀的十五岁的小姑娘;“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以何等的伟人气魄激励战士们在战火中不畏牺牲去冲锋陷阵,在老虎凳上不怕死亡去咬紧牙关。这些革命先烈的信念使他们大义凛然、不惧死亡。“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斗士们,也是有一种精神在激励着他们面对死亡。所以,老人家总结说,为人民利益而死是重于泰山的,否则就轻于鸿毛。我们中华历史文化历来倡导烈士杀身成仁,忠臣为国捐躯,老人家的生死论是与之一脉相承的。
    然而,我们现在说的人的死亡,是在当今和平和谐的年代(既不是战争年代,也不是“与人奋斗”的年代)我们普通凡人的生死观。
    先哲们有许多说法,列举一二。(为省篇幅,恕不具名)
   “死亡使奴隶与主子平起平坐,使王权与法律没有差别,是相异的变成相同的”。
    我很喜欢这句话。无论你的身份贵贱,职位高低,财富多少,权威大小,但是,死亡使你们由“相异变成相同”。人的本质是相同的,在这里是死亡把它体现出来了。
    “死亡是辛劳与苦难之后的休息”。
    这有点佛教的人生轮回,普渡众生的意味。
    “诞生之日意味着生命的开始,也意味着死亡的开始”。
    “开始了生命,也即开始了死亡”。
    这是说,死亡和生命开始是没有区别的。
    ……
    但是,我还是喜欢余纯顺死亡亦是回家的说法。所以,我一口气写了三篇《回家的余纯顺》。他说:
   “我认为死亡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回家,回到我们的来路,回到我们的前世,回到我们父母和祖先长眠的地方。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天下的事情都是相对的,有生必有死,既然每一个人都要面对这样一个归宿,那么死亡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每分钟都有可能死亡,但死亡不算什么,八年前我早已死亡,走了八年倒是从无知走向充实,从浮躁走向稳重,从浅薄走向高尚,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因此,在那远天之下,有我迟早要去的地方”。
   “死亡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回家”。
    说得何等好啊!把死亡说得如此自然、如此轻松、如此坦白、如此恳切、如此无惧,我此生只有在此聆听得到。
   “回家”,是一种向往,是一种理想;“回家”,又是一种意念,一种境界。“回到我们的来路,回到我们的前世,……。”佛教的六道轮回,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一种轮回的升华。
    我在文中说:“在如此富有哲理和禅意的话语面前,在如此把生命和死亡说得透彻的话语面前,任何解释、说明都是枯燥乏味的;任何感慨、高调都是苍白无力的。”   
    读着余纯顺,使我迫不及待地再去读奥修,虽然,他们两位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在心灵的“回家”上是那么的一致,那么的相通。
   《静心》的译者有一段经典的文字,说的亦是“回家”。
   “在翻译和静心的过程中,我仿佛一直听见一个千古的回声在召唤着:‘回家吧’!——它是大海对一滴水的呼唤!这呼唤令我常常感动不已,如同一个孤独的、找不到家的孩子,突然听到了妈妈的呼唤,突然发现了回家的路……这份刹那间的狂喜愿能与朋友们一起共享:回家!”
四、如何活着
     
    写这一节,原本就想是个结束语。
    塞·约翰逊说:“一个人如何死,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如何活”。(摘自《约翰逊传》第三章第四节)所以,本节起了个“如何活着”的小题目。文章写到这里,我才发现,如果让我来说教“人如何活着”,一是我还不够格,二是怎么说也是很苍白。
    无论谁议论生死,其落实点大多是应该落在“生”上的,也就是,如何活着。我们人生六十载,每个人都会有如何活着的精彩事例和感想,都会在一生为人处事中总结出点什么来。
    回到我们原来的命题吧!“我们知青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我想,还是留给战友们来继续吧。
    有一句话很经典,抄录如下,与大家共享。
    “用感情生活的人的生命是悲剧,用思想生活的人生命是喜剧。”

                            2009.6.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2 00: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念胜 于 2013-4-12 00:28 编辑

以下是颜逸清的顶贴:
    念胜兄:大作《生死提纲》,洋洋三千余字,援笔立就,证引该洽。
    咱没那么多学问,只记得也有知青说,喝过北大荒这碗酒,什么样的酒都能对付了。瞅瞅,这酒里有生活,也含生死。咱不抠字眼,这话与你的命题意思差不多,思维也符合逻辑。咱在小文《开膛剖肚》说过,从死神那里回来后,生的境界便起了变化。
    故猜想你的那句话,多半是处于弱势的知青所言,有时侯,死不怕,活也难。
    常见仁兄解读佛语,咱亦录联凑个热闹:
    六道轮回,分明在眼前,看贤愚利钝妍媸清浊悬殊,岂非道道包含六道;
    三生因果,不仅于身后,感祸福穷通夭寿悲欢难料,也是生生显现三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5 16:37 , Processed in 0.02380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