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巷留痕(18) 挑荠菜
在溪边,偶然地发现几棵细xiao的荠菜,那便是春之信号吧。 流水依然无声地冷,悄然流去,不理不睬岸边的一切。冬天里的风,冬天里的水,野地里却有了这细细小小报春的荠菜。不再有风雨中的忧愁,随之而来的便是漾漾然无边草色。 丹阳老家的野外长着各种各样的野菜,奶奶有一肚子的野菜知识。春之端倪,绿了溪边田头,我拿着小铲刀,挎上小竹篮去挑荠菜,田野便留下了我的足迹。我的小手冻得红红的,但提着满满一小篮荠菜,便有说不出的喜悦。 溪边坡上沙土中的荠菜长得棵长叶绿。田头地角的荠菜中部多半铁红色,短小结实,却特别香。野荠菜最好是经人畜践踏过的,更茁壮有野味。水田里有一种也开白花的苦荠,我起初认不准,奶奶常在我的篮子里,择出一大捧去喂家禽羊儿。 正月里是荠菜又肥又香的时候,我挑来的荠菜是家里桌上的常菜。荠菜炒鸡蛋、荠菜炒笋丝、荠菜豆腐羹,气味清香,百吃不厌。自然少不了荠菜肉馅包馄钝,味道鲜美,至今难忘。尤其来客人时,奶奶用粉团烙起一张张饼皮,荠菜配肉丝豆芽杂炒做馅,包成一只只春卷,或油煎或锅烤,外面饼皮金黄脆香,里面馅料鲜美清香。 老家还有一种待客的传统菜“翡翠圆子”。这是将切细碎的荠菜,配以切丁的冬笋、香菇,加入肉馅,打上鸡蛋,添点芡粉,搅拌成稠料后,用手挤成一个个小圆球,油炸汤煮均可,鲜香诱人。 在奶奶的眼里,荠菜还是一种良药。她常叨念:“三月三,荠菜花儿上灶山”,把三月里开花的荠菜拔来,晒干了挂在灶上。家里人有个眼肿、肚疼、上火、下痢的,她就在灶边祈祷一阵,掰几棵干荠菜用水煎了把汤喝下去。如此几回后,多半见效果。 人由草木而知春秋,草木又何以知春知秋的呢?让人难以解透,或许是某种特别的灵性吧。 (原载于《富阳日报》1997年3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