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友纪行(10)
灵岩心景
初识雁荡,记得是读了沈括的《梦溪笔谈·雁荡山》,便想亲眼看看作为和五岳齐名的三山之一的雁荡山,是怎样怪异而独具个性。初次领略雁荡风貌,是1993年到温州走访,朋友陪我转过一趟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新鲜感冲淡了对景点深部的欣赏。 日前,我与戴文龙等如约赴温州,借与蒋庆涵、应国光、沈惠钟等黑兄聚会之际,终于有幸与他们一道再游雁荡山。 我们一行人沿着“灵岩”景点往里走,路上见青绿山林中,数座形如青蛙的巨石突出,头朝一处,名曰:青蛙聚会。据说这些“青蛙”是来自1.21亿年前火山喷溢的流纹岩层,其上叠加火山爆发的溶结凝灰岩,风化后形成的奇岩。看了不由戏言道,如今,我们这些走出黑土地的“青蛙”,跨越时空也到这里聚会,便是亿年等一回了。 一景多变,移步换形。仰望天柱峰顶,形如雄鹰展翅。与之相对的是260米高的展旗峰,从命名可知该山峰犹如展开的一面大旗,迎着山风飘扬。此外,还有众多山峰,恰如沈括所云:“峭拔险怪”,“不类他山”。让我联想到留在北大荒的近3万老知青,与我们曾同扛一面“屯垦戌边”的大旗,如今我们走了,他们扛旗依旧。比如普阳的上海知青“红旗你飘”,守望那方黑土近40年,至今无怨无悔。入冬普阳无雪,他更是不怨天寒恐天旱。让人感动不已。 一路转山欲神交,一路心景与求索。有同伴问:“雁荡山水如此灵奇,为什么长期不为人知呢?”我搬出沈括的说法:“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以至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也就是说外围的山都高过雁荡山诸峰,所以从外面往里看就看不见里面的山峰了。当然,那是因为从北往南走,如从南往北走,南面的山相对低矮,雁荡山就显露出来了。其实,人生不正是如此吗?在人生的大房间里有很多扇门。如果常开的那扇门关闭了,大可不必再等,也不必去撞开,只要你冷静下来仔细寻找,就会发现另一扇门。 雁荡有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塑像,他曾数次来雁荡,掷笔而叹:“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如今则不然,到灵岩山上,可以乘电梯,免得我们劳神又累腿,轻轻松松游览。山上有龙口湖,断肠崖,我们迅即想到了《天龙八部》中杨过与小龙女的海誓山盟,“十六年后,在此重会,夫妻情深,勿失信约。小龙女书瞩,珍重万千,勿求相聚。”也许是想到他俩在十六年间,在伤心与思念中终于修成正果,不少年轻人马上在此留影纪念。其实,不过影视遗踪,并非历史遗迹,而雁荡山门数处,唯见此灵岩最大,但求相聚,何必断肠?!我们也在此合影,遂移去“断肠崖”仨字,自题一句:山门天池人长久。 从山顶坐电梯下来,来到灵岩古刹后,刚好赶上下午三点半那场“灵岩飞渡”,一种高空准杂技表演,有介绍称其为中国一绝。我们坐在露天茶室观看。15元一杯茶,说是当地产的茶叶,山泉水泡的。我说:“借人家玩命发财,够黑的。”沈惠钟一数杯中的菊花:“3块钱一朵,暴利啊!”新朋老友都笑了。说茶室老板抢钱不假,飞渡表演挣钱却不易。两座拔地而起的山顶间,连接一根钢丝绳,只见在高200余米、宽200余米的空中,表演者缘绳飞身渡涧,并不时表演连翻跟斗、天女散花、高抛绣球等动作,有胆识,有绝活。这也许是雁荡山里人勇敢品性的生活写照。 据介绍,这些表演者都是当地人,昔日里上山采药练下的功夫。我说,现如今呢,一年到头,风雨无阻,一天挣80块钱的买卖,却是一行玩命的营生,茶室收益该与表演者分成才是。沈惠钟接口道:“你别说,还真有人从空中掉下来,摔死了。因为以前用的是麻绳,后来才改用钢丝绳的。” 我不由心头一颤,不知怎地,想起了当年的兵团战士、那些年轻的生命,因为蹦树桩、枪走火、发大水、扑山火、打石头等,永远地留在了北大荒。 其实,一片风景就是一片心景,而神交雁荡成就我的山水之旅,造就我的心路历程。心在旅途,既能在山水中领略风光,也能在神交中探求心景。人生之旅或许也正当如此。 (原载于《宝泉岭论坛》2007-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