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慰·遗憾
在《名山家园文选》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窦忠强
1
各位作者,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以名山家园网管理员的名义,简要汇报关于文选征稿出版二三事。
1
一、文选征稿和出版的基本情况
2017年4月,名山家园网发出《秋实-名山家园文选》征稿公告,2019年3月,文选正式出版发行,历时近两年。
对名山人,这是一件大事,好事,网络上大家溢美祝贺,谢谢啦!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脉搏跳动基本正常,这已经是我主编过的第十一本书,如同去年第十一次回名山一样,归于平常了。只是想,这下好了,艰难和不安的征稿和出版过程终于了结,名山家园网可以向大家有个交代了。
近200篇作品是77位作者精彩的心血之作,构建成文选厚实的基础。
吴家芸、窦忠强、池秋生、谢肇祥和沈惠钟五位管理员组成一个文选工作小组,分别联络各地联谊会,有关征稿、编辑和出版的大事,我适时向小组报告,取得统一意见。
九位编辑--罗永占、薛守举、王显庆、毕国祥、张念胜、刘军、黄成兴和颜逸卿审阅、编辑了全部文稿,反复地提出修改建议,为尊重原创性,保证字句顺畅,保留一些“粗糙”,编辑们真是花费了大工夫。
全部文稿审阅修改完毕,面临的就是选择出版社和出版经费问题,魏秀荣和关文杰(原16团)等荒友热心介绍出版单位,杜晓阳(原16团)和乐嘉龙(原11团)两位资深美编乐为文选做封面和装帧设计,四位名山荒友愿意为文选出版捐资,他们是张念胜、王志钧、张书军和沈惠钟。
最终,出版费用和联系出版社诸多要事被原工程一连北京知青杨洪坛包揽了。没想到的是,这一包揽竟花去近20万元,包括今天的座谈会和向各地发运两千多本书的费用。杨洪坛审阅了所有的文字,为文选编目、加标题和撰写前言。面对文选的出版遭遇了四十年来未有的严酷环境,他这个文坛老手也得‘上下求索’,出版过程相当艰难,在此不便言表。凡正式出版的书,就要设个主编,主编不能是一个网站,更不允许是个“非法组织”联谊会,主编要代表作者签署出版合同和作品授权书,杨洪坛又承担起全部出版责任和出版风险。
著名作家贾宏图为文选撰写了长篇序言,鼓励名山荒友、赞赏佳作。
各地知青联谊会和名山农场宣传部大力支持征稿活动,在京知青联谊会为发放文选专门订做了700个布袋子。
工程一连在京荒友为文选顺利出版和筹备座谈会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六十九位荒友赞助的“名山家园基金”,由柳鸿文、马雁民和孙燕燕发起并管理,网站得以正常运转。
今天,又有来自荷兰的原温州知青池玉燕向基金捐献了两万元人民币。
我代表名山家园网,向全体作者、向杨洪坛、向贾宏图、向新华出版社,以及所有关心、帮助文选出版的朋友鞠躬致谢!
1. 名山知青活动的全纪录
自1990年-2017年的28年间,名山农场各地知青的大部分重要活动以“名山农场知青活动大事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了。
2.体现了名山人的文化风貌和思想水准
“名山家园网”连同先前的“名山205公共信箱”,存续了十年,积淀了四五千篇自创的各类文稿。几乎所有勤于笔耕、善于思考的名山人都在家园发表过作品,从中精选出不足200篇作品,编辑成一本“文选”,极具代表性。
几位移居海外和长期在海外工作的名山知青荒友,她(他)们观察世界、回望祖国、审视人生的视角尤其值得关注。
如此,说名山家园网的作者是名山知青和名山农场职工中的文化精英,毫不过分;文选再现了他们的文化风貌和思想水准,理由充足。
3.其它场团知青朋友加盟
早已经成为作家、记者和画家的颜逸卿、冯绪杰、朱米天和李燕臣等14团、11团、15团和内蒙兵团的几位战友,他们高水平的作品为文选增辉。
4. 网络新时代感
文选集录了名山家园网上美文佳句,构成‘名山名言’;文友和诗对句,你来我往,情趣足足,体现了网络时代特色。
5.表现特殊的一代人的人生自醒
占文选2/3篇幅的文字里,作者们谈读书心得、道创业时艰,言中外文化、评社会时弊、谈鲁迅、说回访、感怀故友、赞美家乡……倾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追求和对自身命运的思索,追逐年轻时迷念的文学梦想。
2008年下乡四十周年的时候,名山知青出版了一本《岁月名山》。
四连、十一连、十四连、十五连、工程一连都曾出过自己的纪念文集。
清清的鸭蛋河、美丽的莲花泡、到连队第一天,割麦子、收大豆、站岗、沤麻…… 北大荒的故事咱们讲了几十年,还能讲出新鲜东西吗?
文选收录了一些文章,讲的仍然是名山故事,但写作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大不一样了。
于秀凤的《探家》,把故事的热点聚焦在到家“敲门、开门”的场景,母女亲情直抵读者最软弱的心窝。
父亲风雪兼程从上海赶到北大荒,去伺候女儿月子,正月十五之夜,父亲挂起他亲手制作的“元宝灯”,胡芬兰的《父亲的元宝灯》,点燃了生活希望,温暖三代人。
金宝成的《我的选择》里,“站着进来,躺着出去”、“小米加步枪”和“离婚证书”的情节,让当代人也觉得匪夷所思,可这就是知青大返城后农场的真实“写照”。
以独到的眼光,发现有故事的作者,挖掘别样的作品,正是编者的追求和责任。
6.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文献价值
小小的名山农场,当年的知青总人数才2760多人(290农场仅北京知青5000人),正式出版自己的文学作品的就有冉莹、杨洪坛、刘军、池玉燕、赵桂久等,不少作者的诗文、书法作品发表在重要刊物和报章上,毛四维纪念文集也即将出版。
几十位名山知青和农场职工子弟中写作高手投稿文选,作品涉及小说、诗词、散文、随笔、游记、书评、时评、剧本、楹联和书法多种文学形式,体现出相当高的文学素养。
网罗了这样一群有情怀的作者,一批有温度的作品,文选定会是一本耐看的、颇有文学价值的作品。
“不有涓涓弱水,何成大江奔涌”,将来,史家们研究关于‘十年’和‘知青’专题的时候,如果发现这样一本书,它记录了极其特殊的一代人的命运和他们对命运的追问,或许会感觉到它和其它知青群体性的回忆录不同,自然会去挖掘一代人的人生真相。这就是它的文献和史料价值。
三、遗 憾
有六篇作品被出版社无情地拒绝了,部分文章、诗词被做了“敏感”性删减。
钟怡的《父亲十年的痛苦岁月》,第一个撞到了枪口上,这实在是给作者无法愈合的伤口上再撒了一把盐。
宋宝安的《工会吴姐》,作者以裸奔式地揭示自我,反衬主人翁的高尚,这不是常见的写作手法吗?正常人不应看出有什么“庸俗”。
读张一冰《宋大哥,我欠你一声谢谢》,让人想起那句名言:再黑暗的年代也会闪耀着人性光芒。贾宏图评价这篇文章:“作者的文字深入到人的本性和文学的本质,这样的文字足以留存世间。”
张念胜的《闲话派》,由戏剧的‘流派’和市场上的‘蛋糕派’,联想到十年黑暗中的这派、那派,渴望“人间多一些这样的美食‘派’,再也不要有那样的‘派’!”
王志钧的《安大爷》,故事发生在是非颠倒的年代里,悲苦屈辱一生的安大爷,临终前的那份遗书足以摇醒麻木已久的我们。
刘宝华的《在黑暗中寻觅光明,呼唤真善美--读赵丽宏“岛人笔记”》,是一篇读书笔记,作者感言“以自身的经历记录历史,以真挚的热情发现人性,以炽热的心呼唤真善美”。这不正是中国现今社会最需要的吗?
1
六篇作品无一不在主张扬善惩恶、揭示人性本质、呼唤社会正义、拥抱人间温暖,何错之有?!
几年前,这类直击“浩劫”的出版物处处可见,如今,却横遭砍杀!!
对没有被录用的作品,我痛惜,如同割肉。稍稍释怀的是,当以“犯了错误”的心情和六位作者一一打招呼的时候,他们都能理解胳膊掰大腿的道理,谢谢几位作者!你们是名山家园良知作者!
为对作者负责,名山家园网出资万元制作了一本简陋的册子《拾遗--名山家园文选》和一页书签,册子封面和书签所系“中国结”表达了名山家园的愿景,现在把它原原本本、恭恭敬敬地奉还给作者。
我一辈子买书、读书、教书、写书,知道什么是好书,能掂量出一本书的价值。
尽管遗憾,多少伤痛的《多少风雪多少情-名山家园文选》还是保留了它的筋骨和血脉。
四、结束语
各位作者,朋友们:
从青春年少到霜染双鬓,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这一代人独有的经历,哪能说放下就放下,拾起笔来,思想于字里行间,以我们最后的表达,告慰即将谢幕的人生。
1
五十年间,我们携手从名山走进、走出,这就注定,我们的一生都和名山不能分开。
名山属于我们,《名山家园文选》自然属于名山人,今天它出版了,让我们一起来拥抱她!
2019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