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729|回复: 8

贾宏图:序-《名山家园文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2 09: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生最忆是名山
--序《名山家园文选》
贾宏图
1

    “名山”在何处,为什么让那么多年近花甲的老人对它梦魂牵绕、思绪不断?这是哈尔滨知青王志钧在思念中写下的诗句:
    世界上有无数的名山大川
    但在中国东北的国境线上
    在黑龙江畔
    耸立着一座百米高的小山
    它叫名山
    是我们心中的山
    心中的名山  
1
    这座黑龙江畔萝北县境内只有百米的小山和以这座小山命名的“名山农场”(原黑龙江建设兵团二师十二团)之所以声名远播,是因为这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发的军垦农场,在六十年代未期,如从天而降了2730名青春勃发风华正茂的青年,他们是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和温州的中学生,他们是被政治风暴席卷到这边塞苦寒之地的,但是他们火红的青春溶化了冰雪,他们蓬勃的生命化作了让荒原变良田的力量。在那些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的化剑为犁的转业军和背井离乡投身边疆建设的农场职工的引领下,他们创造了人生的奇迹,把娇嫩的青春花朵转化成了沉甸甸的丰收的粮食。也许比这些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在北大荒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们长大成人了,成了共和国历史上一批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1
    曾羁绊在黑龙江这片大荒原上的作家聂绀弩在《北大荒歌》中发出这样的喟叹:“不有天神下界,匠星临凡,天精地力,鬼斧神工,何能稍改其面庞!”
1
    按着聂老先生的说法,和北大荒的老一辈开拓者一起把千古荒原变成“中华大粮仓”的四十万知青,也属于下界的“天神”了。因此说“名山”之名,不是因为其高耸,而是因为几千大城市的知青在此“下凡”吧!实事求是地说,北大荒,也包括名山,之所以声名远扬,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标志,首先要感谢当代的文化流人、在特殊年代的被下放到北大荒的艾青、丁玲、吴祖光、聂绀弩和丁聪等大文化人用生命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的诗句,让鲜为人知的北大荒有了自己的歌声;这之后解甲归田的十万转业官兵唱出让全国人民感动的歌声;这之后,北大荒拓荒生活真实写照的电影《老兵新传》和《北大荒》风靡全国,让这片土地成了独特的风景,这里创业者的激情燃烧的生活,让国人敬佩有加,更让许多年青人心向往之。
1
    可以肯定说,在这片地先后生活十年的数倍于转业官兵的知青是北大荒故事和精神的传播者,开始是那如雪片一样从大荒深处飞向全国各大城市的含泪带笑的家信,把“北大荒”这个生疏名词成了无数家长的最大牵挂。后来,知青云集的北大荒成了中国知青文学的“发祥地”,生于斯写于斯的梁晓声、张抗抗、萧复兴、陆星儿等知青作家的作品,让一代人苦难的风流成了当时最吸引人的“中国故事”,开创了中国新时期文学靓丽的风景。
1
    当知青像退潮的海水一样返回自己的家乡后,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对北大荒的思念与日俱增。刚回城的那些日子,他们忙着“从头再来”的“二次创业”,忙着养家糊口、扶老带幼或再补文凭,可时代大潮对他们没有丝毫的优待和挽留,当下岗和红色的退休证书和他们的白发相映成辉的时候,他们想到了北大荒、回到了北大荒,好像要找回失去的青春,他们在向苍茫大地发问“时间都去哪儿了”;他们好像有许多屈委要对母亲述说……于是,一种神奇的文化现象呈现了,千万知青几乎人人都写回忆录,好像要告诉世人,他们是“知识”青年,他们有话要说。于是,各种知青回忆录如雨后春笋般展示在书店里,流传在千百万老知青的手中。几乎凡是知青下乡的地方,都出版此类图书,陕北的、云南的、贵州的、海南的……也许,北大荒的知青出书最多。就黑龙江兵团来说,九十年代就出过《北大荒知青风云录》,后来就更多了,不仅各团的知青出,就是有的连队也出。兵团的知青出,农场林场的知青出,连插队的知青也出,一时间,黑龙江成了知青图书大省。仅仅出书已经满足不了广大知青需求,接着他们利用现代传媒,开博客,办网站,又搞微博“朋友圈”。这些年“知青”成了网络“热词”,“知青团队”成了中国微博中数量最多的“朋友圈”。
1
    到今年,名山农场的知青们的“名山家园”网站已经办了六年,发表了名山知青各类文章3500多篇。这之前的2008年,名山农场的知青们为纪念上山下乡运动40周年征文出版了一本文集《岁月名山》,这部书让名山人激动不已,一时间“洛阳纸贵”,人人争读,爱不释手。适逢“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五十年,“名山家园”网站的几位管理员商议,今年他们要再出一部《名山家园文选》。他们力求这部书和《岁月名山》有不同,希望走出“下乡第一天”、“割麦子”或“上山伐木”的“记录”模式,要体现出知青回城以后几十年的基本面貌、反映出我们这代人的理想、追求和对人生命运的思索以及不懈的文学情怀。
1
    现在,这部《名山家园文选》的书稿就在我的电脑里,147篇稿件都是从“名山家园网”发表的数千篇原创作品选出的。76名作者是名山农场(十二团)的各地知青、部分外场团知青和农场职工,其中还有“荒二代”。文稿类型有小说、诗词、散文、随笔、游记、书评、时评、剧本、楹联和书法等。
1
    感谢老朋友窦教授送来的书稿陪伴我度过南海之滨浪漫又单调的日子。读知青的文稿并为之写序,已经不是第一回了。可这一回让我心绪如三亚湾的海潮一样波涛激荡。这几年,一到北方飘雪的日子,我和老伴就跑到海南岛避寒取暖。当我赤脚走在金色的沙滩上,当我仰望高大椰树上的累累椰果,一时间,我竟忘了我是谁,我是从哪里来的。看了名山战友的文稿,我又回到了那片广袤的黑土地,我又回到那呼啸的“大烟炮”之中,我又想起了我也曾是他们一样的知青,一样的兵团战士,度过共同的岁月!血脉相连,息息相通。“苟富贵,勿相忘。”我又找回了自己。
1
    我沉浸在这部书稿中而不知如何下笔的时候,突然在网上“朋友圈”里看到关于毛四维的噩耗:他和夫人去波兰旅游,突然染病住院,回京后不幸去世。我知道,四维是下乡到名山的上海知青,当年他在十二团里当报道干事,我在兵团战士报当编辑,我们工作中多有交际。后来他考上黑龙江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团中央工作,公派到印度学习后,成了职业外交官,最后在中国驻印度加尔哥达的总领事岗位上退休。毛四维的突然离去,让我和名山的朋友痛沏心肺。稍有宽慰的是这部书收集了毛四维的一篇文章《中国印度,相互联系又大相同的两个大国的文化》,读着这篇简略的讲演稿,我不禁热泪盈眶。我仿佛又看到一身书卷气的四维,仿佛听到了他朗朗的中国声音……
1
    也许,就是毛四维的这篇遗作,更证明了出这部书的必要和这部书的珍贵。
1
    这部书稿的每一位作者在回首往事的时候,都不免表达出自己对这片滋养自己成长的土地的感慨,真切地表达这段非凡的经历在自己人生中的意义。
1
    那位1966年就下乡到名山的哈尔滨女知青何永华,1976年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农场工作,一直在这片土地奋斗了四十年,她在办完退休手续后写了《抉择》这篇文章,文中说:
    有人问我: “在农场干一辈子你不后悔吗?”此刻我可以欣慰的说,在名山农场终生务农,我把青春、热血、知识和才华都献给了你,在农场我活的踏实。
1
    曾在北大经过生死考验的张念胜在《生死提纲》一文中说:
    我们知青具有一种能够面对艰难,勇敢生活的精神;一种不断进取,积极生活的观念;一种不断学习,适应生活的能力。这不能不说是北大荒对于我们的历练和造就。
1
   
    罗永占是在北大荒长大的“荒二代”,对北大荒、对名山的爱,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他在《与名齐闻与山比肩》中这样评价名山农场:
    世上任何一座名山大川,都有坚硬的岩石、挺拔的松柏、清澈的山泉和向上的石阶,而名山,正是具有这种岩石般的团结、松柏般的拼搏、清泉般的廉洁和石阶般的进取,才使得“北大荒精神”得以升华,才使得“名山”有了灵性,有了名气,有了高度。我们才可以自豪地将这座并非“名山”的山与三山五岳相提并论,与崇山峻岭一比高低。
1
    王显庆在《一别名山三十载,再回首已花甲人》中写到:
    曾经有人问起:你是哪他大学毕业的?我一本正经地告诉他“我是‘北大’毕业的,学的‘开荒系’。只是我的北大,不在燕园,也不在昌平园。在它们的北边的北边的北边。
1
    我特别赞同书中陈恩在《一代幼稚的热血青年》的文中的那句话:
    回首所走过的人生历程,觉得我们这群人最引以为自豪的是:在共和国最艰难、最动荡的时候,我们曾用自己稚嫩的肩膀为共和国分过忧,负过重。 1
    我们这一代人,成长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大部分人的文化基础并不高,更没有接受专门文学训练的机会,但是,名山朋友们用他们的诗文告诉世人,无论在兵团的岁月里还是在回城后更为艰难的条件下,他们都没有放弃对文学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不少人出了自己的诗集、小说和文选,不少诗文发表在刊物和报章上,体现出很好的文学素养,实现着他们各自的“文学梦想”。你看胡芬兰笔下《父亲的“元宝灯》:在那个特殊的年月,年近七旬的老父亲千里迢迢从上海来到名山农场为大女儿伺候月子,老人家生怕她妹妹在插队的农村生子夭折的悲剧再发生!担心夜里给孩子喂奶时电灯晃了母子的眼睛,老父亲用铁丝制作了一盏插蜡炷的“元宝灯”,挂在炕头。灯下女儿和外孙感到特别的温暖。那是北大荒最严寒的季节,父亲在北大荒的一个月里,冻伤了耳朵,年年冬天疼痛,这成了女儿一生的心病!刘宝华的那篇《半本“牛虻”》,让我泪流满面,久久难以平静。他因严重风湿症,住在了师部医院。病痛让他痛不欲生,小刘把医生每天给他安眠药装在小瓶子里,想早有一天结束自己的生命。同病房住院的师部园艺连连长张爱国是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因严重的胰腺炎,瘦成了65斤,靠妻子抱着才能行动。他把刘宝华情绪的变化都看在眼里,忍着自己的病痛,天天开导小刘。他让妻子把自己最喜欢的那部破旧的小说《牛虻》拿给小刘看。他看小刘读得入迷,就对他说:干脆用我的书换你那瓶安眠药吧,我也睡不好觉!50天后,康复的刘宝华出院了,他明白挽救自己生命的,不仅有医生,还有张连长和他的那半部《牛虻》。临走时,他问让张连长想吃点什么?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想吃山里红。听说鹤岗的街里有卖的……”第二天,刘宝华跑到了鹤岗,买回一军用挎包山里红,当他跑回医院的病房时,张连长的病床空了,他刚刚去世……当年知青老师的学生们、老垦荒队员的孩子们都快退休了,岁月无情人有情,她们的文字颇具文学风采,如陆秀娟的《好文章看结尾》、毛佩莲的《医院里的阳光》。1
    宋宝安的《大宿舍》和池玉燕《在异国的月台》,一长,一短、一“土插队”和一“洋插队”,小说以小见大,描绘的何尝不是一幅“宿舍”、“月台”内外的人生画卷。
1
    张一冰《宋大哥,我欠你一声道歉》,说的是一段另类“抗麻袋,上跳板”的真实故事,作者的文字深入到人的本性和文学的本质,这样的文字足以留存世间。
1
    陈亚平、池玉燕、黄成兴、薛守举、梁建一等人的诗歌,无论是格律体诗还是自由体诗,回首边关、写景咏物、叙事抒情,思索人生,传导出一种个人化的写作风格,作品敞开心灵,表达自由, 让我反复咏读。
1
    《退休有闲,重读名著》、《寻访当年青春岁月重返名山慰问老职工》、《在北大荒居家过日子》、《小村落中的我》、《我家小院的故事》、 《童年记忆》、《我的安大爷》和《老家的菜场》等等美文,作品抒写生活感悟,语言自然流畅,风格清新率真,使人产生情志的升华,彰显名山知青朋友们的文学功力,令人赞叹。
1
    颜逸卿的《也说“鲁迅”淡出课本》和张念胜的《闲话“派”》,其文字深入到更广阔的时空,他们担起知青一代人可贵的、不可泯灭的对历史和社会的一份责任。
1
    作为这部书的第一读者,我可以负责地说,这是一部可以细读可以珍藏的好书,每一篇文章都用心血写成,读读这本《名山家园文选》吧,它会使你思索良久,让你伤心落泪,更让你感慨万千。
1
    最后,特别感谢名山知青朋友对我的信任,让我为你们这部传世之作写下以上这些多余的话。当然,也要感谢温州知青黄成兴的这首诗,为此文提供了一个好标题:雪风白桦青春地,往事匆匆尽换颜。飘定尘埃情系处,一生最忆是名山。                                                 
                                     2018年3月于三亚桃花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 14: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低开高走,犹如主题讲座。
    深入浅出,好似炕头唠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4-2 16: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 17: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3 11: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贾洪图老师,谢谢贾老师对名山人的赞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9 17: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土豆由孙刚元指引,结识了贾宏图老师,后来,在《我们的故事》里贾老师为名山人王志钧和孙刚元撰写了《挺起腰,向前走》、《给我一个支点》;贾老师在“兵团战士报”工作时和12团报道组毛四维等人是老熟人;几年前,受宝泉岭管局邀请,贾老师还到了龙江之滨小小的名山农场考察过,名山家园多次转载贾老师的文字...... 如此这般缘分,请贾老师为《名山家园文选》写个“序”,最合适了。
1
     贾老师来信很爽快地应下来,在海南休假期间,写来长篇“序”,给名山人以鼓励和赞赏。1
    土豆在此代表名山家园网和网友、文选作者,向贾老师致敬、致谢。
    贾老师,您是名山人的好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11 06: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韩清云 于 2019-4-11 06:54 编辑

贾宏图老师的序言是对各位知青老师所付出心血的赞赏和认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11 06: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宏图老师和各位知青老师都是大家啊!能在有这一片净土家园里学习和交流,真是难得的机会。
感谢窦老师和其他知青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11 21: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朋友窦教授送来的书稿陪伴我度过南海之滨浪漫又单调的日子。

贾宏图老师度假时间分心为家园文选写序,令人感动!
谢谢贾宏图老师为文选写序!
谢谢贾宏图老师对文选作者,特别是对小人物的肯定与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8 16:13 , Processed in 0.03487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