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711|回复: 5

生命里的美好回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2 17: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命里的美好回忆
张莲英

    生命里有了美好的回忆,永远也不会后悔。
    三十多年前,我有幸认识了你们--四连的转业官兵和知识青年们。
    每当在网上收到一封封信件、文章、照片和战友们的书信、贺卡问候心里就充满激动和喜悦。想想在2005年四连的160多全国各地以及国外的战友们汇聚在北京的“昌平大富豪酒店”的一桩桩、一幕幕,真是让我终生难忘,感慨万千。虽说已过几年,聚会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还是那样激动人心。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庞就在眼前,一声声亲切、温馨的问候时时响在耳边。端详着、回忆着,不禁又使我想起那“流金岁月”。
    我是一位老职工的女儿,和你们在四连相识、相知。
    1969年底,命运把我这个苦命孩儿(那时母亲刚刚去世)从老场部抛向了四连。那时备战,中苏边境非常紧张,上级决定老场部所有单位全部后撤。本来父亲单位(当时的工业三连,现食品厂)按组织要求应到七连住“地窨子”,可根据当时的家庭条件,弟、妹还小,母亲的去世对我打击太大了,那时的我好象什么也不懂,傻呼呼晕呼呼抹着眼泪投奔了四连的姑姑家(姑父刘金贵)。这当然离不开组织上的照顾。那年我刚好15岁。
    来四连的第二年,也就是1970年初,又晕呼呼的跟着上了一年半工半读的学。我的第一任老师是上海知青王琴心,她长的白白静静,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我很喜欢她。那时四连连学校一共才十来个学生,(后迁单位的都算上),而且还是混合班几年级的都有。王琴心老师大概知道了我的情况,对我特别关爱,时时处处关心我。那年冬天有一天我去连部门前的井上打水(学校和连部一栋房),60-70年代用的井是手摇辘轳井,而且还是铁把,井台上的冰别提有多滑,很危险王琴心老师看到我,赶紧跑了出来,她当时没戴手套,直接去握那铁把的辘轳,手立刻就粘了上去,等我把她的手拿扯来时,哎呀天那,可把我吓坏了,她的手掌全变成了白色,我惊呆了,傻傻的站在那里哭不出来,不知道说什么是好。(因为她是老师啊,我真的好害怕)即使这样她还是坚持要帮我把水挑回家。我感激她,非常的感激她。
    1971年元月一日我就工作上班了。后来听说王老师被调入8连,自那以后就再也没见到过她。这些年来,我一直没有忘记,想她、念她、更想见到她。这次相约北京她没能够来,按照通讯录和从战友那里录来的电话号码,打了多少次电话,总是无人接听。最近我又打过数次,竟是空号。如果能和她联系上,如果她能看到我们的信件,我想对王琴心老师说,“无论您在哪里,您当年的学生张莲英向您问候,祝您身体健康,祝好人一生平安!”。
    张文楹既是校长又是老师,工作认真负责。他学识渊博,还会俄语(那时中苏危机都在普及俄语)。
    张老师,您还记得吗?有一天,您上俄语课时,正好有两个发音不同的字母很搞笑,一个是e(爷)一个是r(儿)。上课时您在前面念(爷)的时候,几个淘气的小子在嗓子眼里就挤出个(我),当您念(儿)时,下面回答(你)。惹得我们几个女生哄堂大笑,而您却蒙在鼓里什么也不知道,那时不懂事的我们是多么幼稚可笑。这些年来每当和同伴谈论起这件事的时候,从心里感到自责和内疚。对不起了,亲爱的张老师,请原谅我们当年的无知吧。
    张老师在授课阶段直到毕业我也是最受宠的幸运儿之一,一些事情他都分配我去做,包括连队里的一些活动,如“讲用会”“批判会”等都叫我去参加,使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就因为这引起有些同学对张老师的不满,还大肆质问:“你为什么这样偏向她?”张老师的回答是:“你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记得有一次,连里开批判会,我写的发言稿中有这样两句话“看,一条黑线多么清楚,一双黑手多么恶毒。”张老师审稿后说:“这两句话说的好,有力有节,有阶级立场,而且还在这两句话的下面加了重号。”我当时心里那个美呀!
    当我“毕业”的时候,张老师以校长的身份给我写了鉴定,在“缺点”一栏中,他非常认真的写了一句话“工作有时波浪式”。被我知道了,有些不满,心想:老师呀,你为什么给我写缺点。可我又不敢说。从此这句话就永久的留我的档案中。参加工作后,老师的这句评语对我的促进很大,当工作中情绪低落时,我就用这句话鞭策自己,千万不能时高时低忽起忽落。这些年来虽然调动了许多单位,但无论在那个岗位,我都扎扎实实的去做好每一项工作。感谢您张老师,谢谢你的教诲!
    马静燕、王美华,您们还记得那年的冬天吗?有一天,我下班回家,一进屋看到你们两人的手中拿着针和线早已等候在此,我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呀?”你们俩同时回答:“给你弟弟缝棉裤来了。”“啊?”我吃了一惊,“缝什么棉裤呀?”听你们说明情况后,我才知道,原来是弟弟张太平和张柱(大奔喽)两人非常淘气,背着滑冰鞋,拎着鸟笼子,抓家雀儿,掏鸟窝。不知什么时候把棉裤刮破了,在大街上跑时被你们看到,下班后你们俩饭都没顾上吃就来我家了。当时我好感动呀,你们看到了吗?我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在那个年代你们真是带着“深厚的无产阶级革命感情”给弟弟妹妹送来温暧,在那以后的岁月里,看到弟弟时不免想起此时情景,使我难以忘怀。
    那几年663复转老兵刘仁举大夫几乎就成了我家的保健医生。我父亲和弟、妹时时处处都离不了他。有天早上“天天读”刚结束,有人告诉我快回家看看吧,我跑回家进屋看到我的小妹躺在炕上,好像没有呼吸一样,又看到刘大夫手里拿着“银针”轻轻的在给小妹针灸,转眼之间小妹的眼睛慢慢睁开了,我们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这些年我为在四连生活过感到自豪。生活在那个戏剧性的年代,
    我感谢与我一起生活、工作过的你们----四连的父老乡亲、转业官兵和知识青年战友们,是你们给了我温暖和关怀,没有你们的帮助和关爱,我不会有美好的今天。
在这几十年里,我想念着、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再见到你们。
    2005年7月16日的这一天,终于圆了我的梦。和战友相见是幸福的、快乐的,但相聚时的短暂让人无法接受。“相见时难,别亦难”,18日的早上我们是第一批离开“富豪宾馆”的,当我们来到车前时,送行的战友早已等候在那里,每个人的眼里都含着泪水,替代语言的只是握手、拥抱,依依惜别。此情此景,我在心里只有默默的说:战友啊亲爱的战友,请把我心留下,我把你心带走,无论相隔多远,我们的心是会永远连在一起的,我们也还会再相聚,但再不会是二十年,三十年,不会的,不会……
    “2005相约北京”,这是一次生命的聚会,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人生之旅,把这生命里的美好回忆久久珍藏,让这友谊的桥梁把我们永远连接在一起,愿我们笑对人生常相逢!                        
                                        2006年3月16日写于萝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3 17: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生活怎样艰苦,人性的善良都不会改变。如今回忆过往,点点滴滴都是美好。一篇充满激情与爱的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3 18: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佩服作者的记忆!这些细节小事,着实令人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4 11: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写得好!赞!在北大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人生就像五个调味瓶,不知倒哪个瓶子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4 16: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热心的张莲英,文字和人一样充满激情。
难忘的师生情、荒友情一篇美好的回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4 15: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8-6-14 15:46 编辑

    当年四连,老师学生,成长碎片,记忆圆梦……张莲英踏上理智与情感的旅程,找寻那些沉淀在内心深处的坚硬与柔软,用最坦然的本真,记录那曾经的人和事,回应这喧嚣嘈杂的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5 01:39 , Processed in 0.03239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