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595|回复: 4

诗词创作需要“真点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1 17: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词创作需要“真点评”
胡中行

          点评,应该是属于批评范畴的,实际上是比较即兴、比较随意、比较具体细致的那种批评,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诗话词话,多属此类。它既可以施诸笔端,也可以述诸口头。在古代,“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是一种文人骚客相互切磋的雅事,其中留下了许多佳话。有诗友之间的。比如,唐代诗人郑谷看到诗僧齐已《早梅》诗中的两句: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点评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
   齐已不觉下拜叩头,这就是“一字师”的来历;也有师生之间的。比如,苏轼有一次读秦观的《水龙吟》,中有“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之句,点评说:“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从而点出了秦观词“言多意少”的毛病,令人不得不折服。

   现在的诗坛风气不比从前了,诗友间缺少了那种自然真诚的点评。少了“真点评”,于是廉价的吹捧便如一地鸡毛般地飞了起来。尤其在微信群里,朋友圈中,倘若男的写了一首诗,就是“李太白”;女的填了一首词,必是“李清照”。更为可笑的是,那些被吹捧的男女居然真的以为自己是李太白李清照了,有位朋友拿了自己的一本“诗集”给我,撂下的一句话使我立马厥倒:“你看看我跟李白怎么样?”我真想把他的“诗”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到底“跟李白怎么样”了?

   相比较而言,师生之间的情况要好些。老师对学生习作的点评,是诗词创作的重要一环,也是学习诗词的有效手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领悟到这一点。当然,有效的点评对点评者是有较高要求的。他应该有一定的诗学理论修养,有丰富的创作实践,有良好的教学方法。下面举一些我在青少年诗词创作教学中的点评案例,供同道者参考和批评。

   1、 指出必须改的硬伤
   先说一首研究生的习作,我布置的题目是“咏秋”,这位同学写了这样一首诗:


   斜阳迟暮入灏穹,飒飒清风弄蚁虫。
   落叶伶仃不胜舞,垂杨水绿转头空。
   残花枯草原无意,闲恨闲愁念断蓬。
   春日岂能长复久,伤心何必怨哀鸿?


   从诗的框架和意境看,写得还是不错,但是硬伤也是不少。我为她一一指出——
  灏穹之“灏”为仄声,而此处须用平声;“伶仃”是连绵词,下句的同一位置也必须用连绵词,这里对以“水绿”显然不妥;“残花枯草”与“闲恨闲愁”句式上也没有对好;再有,“念断蓬”的“念”与上句的“原”字也是词性不合。

  这位学生根据我的点评作了如下修改——

    斜阳迟暮入高穹,飒飒清风弄蚁虫。
    落叶伶仃不胜舞,垂杨缱绻转头空。?
    残花残草原无意,闲恨闲愁似断蓬。
    春日岂能长复久,伤心何必怨哀鸿?


    这样一改,显然好多了。

   2、 炼字造句皆不可随意
    再举一例,上海市民立中学有个“三苏诗社”,这里的三苏,并非指苏轼父子,而是民立中学的创始人苏氏三兄弟。我是这个诗社的导师。某次四位高中女生每人一句写了一首“民立三苏”的藏头诗,原诗如下:

   民为璞玉锋芒敛,立德修行并广知。
   三户名扬头角崭,苏门学子展英姿。


   藏头诗不好写,四位同学勉为其难,已经不错了,
   但缺点还是要指出的——“锋芒”是不能用来形容璞玉,“并广知”不是诗的语言,“三户”典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与诗社何涉?既然“敛”,怎么又“崭”了呢?“展英姿”也是用得太滥的词汇。经过反复修改,最终的定稿是——

   民为璞玉宜藏拙,立德修行人不知。
   三载推敲露一角,苏门学子有风姿。


3、让孩子懂得“诗言志”的道理
    再讲一位预备班的学生,他是外来民工的孩子,学习十分用功,悟性也高。有次写“迎春”诗,要求用七律的形式,他的习作使我眼前一亮——

   寻春闲过小园桥,柳影轻摇雪渐消。
   雨点青衣沾竹韵,风吹红蕊染花娇。
   流连树上黄莺啭,自在天边白絮飘。
   把酒邀君尽余乐,人生难得几良宵?


    写得真是不错,格律严整,用词典雅,充满着诗情画意。但是末联很成问题,这种及时行乐的颓废,不该出自一个小学生之口。我把他找来做了严肃的批评,讲了“诗言志”的道理。他哭着接受了批评,几天后,他交出了修改稿——

   寻春闲过小园桥,柳影轻摇雪渐消。
   雨点青衣沾竹韵,风吹红蕊染花娇。
   流连树上黄莺啭,自在天边白絮飘。
   三五同窗尽欢乐,千金难买此良宵。


    一年后,他随父母回老家读书,临别发了条长长的微信,向我,向小诗友们告别。最后他写道:不管我身在何方,对诗词的热爱永远不会改变。当初我们以诗词的名义相聚在一起,今天再让我用诗词来和各位告别吧:

   无边柳絮惹情思,满树繁花响绿枝。
   弦管莫听离别曲,且将诗酒趁芳时。


   对于他的离去,我是很不舍的。所以步他的韵写了一首送别的诗:

   暂断因缘莫断思,殷勤青鸟折新枝。
   最是令人动情处,微信频传佳作时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像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通过对习作的点评,可以让学生们学会炼字,学会造句,学会谋篇,乃至学会做人。

   4、 知平仄 遵古韵
   最后,再举两例我的点评,请行家们看看是否“到位”?
           《上学偶记》
   梦醒方觉白日高,惺忪倦眼束纤腰。
   途中桂子熏人醉,停步凝息逗野猫。

【点评】 这首诗写得很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有些“诚斋体”(杨万里)的味道。可惜的是,这位来自北方的学子尚未学会辨别入声。这首诗里共有五个入声字:觉、白、日、束、息。其中日、束二字今读去声,处在仄声的部位没有问题;白字今读阳平,但在可平可仄的部位也无大碍;问题是觉、息两个今读平声(古音为仄声)的字,放在了该用平声的位置上,那就非常严重地违反了格律。从中亦可看出北方朋友写格律诗的困难所在。

            《咏莲》
   籽落淤泥心惨淡,天高水洁亦难观。
   荷花百态映朝日,陪伴观音入佛龛。

【点评】 此诗写得比较一般。第二句的“难观”令人费解,第三句的“荷花”,也违反了咏物诗的通则,即诗中不宜出现所咏之物。“籽落淤泥”与“百态映日”完全是两种情景,中间又缺乏联系过渡,使人莫名其妙。末句略有意思,但因没有铺垫烘托,亦是孤掌难鸣。
    此诗又未按平水韵写,“观”为上平十四寒,“龛”则为下平十三覃。

(注: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出韵、错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1 17: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胡中行先生为复旦大学教授、《诗铎》丛刊执行主编(兼诗词社社长),先生关于诗词创作的点评,读来受益甚多。转发家园,给喜欢诗词的朋友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2 22: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一片好文章。
胡老师“真点评”,学生真受益,那位农民的孩子会一辈子牢记老师的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3 11: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吟诗作对要严谨,错了就改,字字较真,此文显浅的几点真点评很受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4 19: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真点评,读文颇收益;创作应讲究,对照当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2 19:58 , Processed in 0.25390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