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7-9-9 20:52 编辑
颜巷留痕(55) 蟋蟀声声
窗外,疏月梧桐。一阵风儿卷过,送来“唧唧”的蟋蟀声。瞬然间,我的心被这虫鸣挑得轻轻一颤,哦,秋天来了。 在我的记忆里,初秋的夜,有蟋蟀的歌声,便有孩童在这歌声中忙碌不停。那时入夜,蟋蟀声鸣阵阵,弟弟的眼睛就会乌黑发亮,拿着手电、小网、竹筒循声追去,轻手轻脚拨开丛草,掀起砖瓦,只要觅见蟋蟀那矫健的身姿,一身疲劳全无,仿佛眼前出现一片光明。 儿时的痴迷情致,至今难以忘怀。我清楚地记得1962年夏天那一夜,一场特大暴雨,使我们地势低洼的居民区成了一片汪洋,周围的邻居乱成一团,孩子的哭声,大人的喊声,随着风雨劈天盖地。我和弟弟被父母从梦中叫醒,迷迷糊糊地跟着父母从床底下向外搬东西。猛地,弟弟停手叫道:“虫,我的虫!”我还没回过神来,他已冲到墙旯旮捞起蟋蟀罐,救起幸存者,尔后全然不顾父母的喊声,双手捧着宝贝罐子在一边暗自抹泪。 30年过去,忆起此事,不免要调侃弟弟的“痴劲”十足,也感叹儿时捉“虫”的情趣不复再来。每每仰见秋月,品味蟋蟀的低吟浅唱,竟有点惆怅袭上心头,微甜微苦,微酸微涩,毕竟岁月难复呀。 其实,雄蟋蟀两翅摩擦,“唧唧”鸣叫,是为了求偶,文人骚客听出“弦外之音”,只不过附会幽思,借物抒怀罢了。蟋蟀又名“吟蛩”、“蛐蛐儿”,也叫“促织”、“趋织”,因为它的叫声又急又快,很像短促的织布声,所以民间有“促织鸣,懒妇惊”的俗语。 自解其意后,每逢听得蟋蟀声声,不禁汗颜。秋节时分,芳草不复绿,河水不复肥,蟋蟀的吟鸣又多了一重含义,仿佛鼓声点点,催促不已。尤其在静夜,无人声之际,唯有蟋蟀“唧唧”,一声紧似一声,一阵追似一阵,逼得自己扪心暗问:一年时日已去无多,是否懈怠了生命呢? (原载于《富阳日报》1994年11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