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韵痕(92) 读西湖
西湖,一直是我心中最为神往的人间胜境。读着这些妙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我便认定“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绝非虚妄。然而,当我真的来到杭州,置身西湖之后,却发现眼前的一切,并不如想象的那般超凡脱俗;湖面不如想象的大,湖水不如想象的绿,亭台楼阁、垂杨绿柳,也不如想象中的那般富有诗情画意。 是西湖的景致今不如昔?还是古人文过其实、溢美过甚呢?带着失落后的疑虑,我找来了白居易、苏东坡的传记,找来了林和靖的诗词,找来张岱的《西湖寻梦》,还找来了一本西湖的民间故事。浏览之后,却发现古人对西湖的赞誉并无溢美之嫌,而都是发乎内心的热爱和叹赏,虽然所爱所赏的并非同一种美,但真诚却是无庸置疑。 白居易和苏东坡都曾是杭州地方官。虽然游山玩水是文人的天性,但他们却并未沉湎此道,而是想民生之疾苦,忧西湖之淤塞,在并不很长的任期内疏湖蓄水,筑堤植柳,留下了令中国文人自豪的白堤和苏堤。看着千古西湖在自己的手中倍添风采,他们怎能不发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赞美,留下“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的眷恋呢? 林和靖是一位真正的隐士。《宋史》说他“结庐在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以梅为妻,以鹤为子。隐士写西湖,往往会少几分豪放,但他心中的那份宁静淡远,却是白、苏等官场中人所没有的。以这种心境看湖山,自然不难体会到另一种沉静幽雅之美。 至于明代遗民张岱,自称少年时“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俊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是一个玩遍西湖的公子哥儿。可国破家亡之后,他隐迹山居,成了老病穷酸的一介寒儒。此时回首旧事,寻梦西湖,必然会体验到一种凄艳苍凉、令人心碎的美。 读着先贤这些心态各异的文字,我也循着他们的游踪,顺着他们的视角,领略了西湖神韵不同的各种风姿。渐渐地,我所见的西湖和所想的西湖重叠在一起了,此时,我才真正完成了自己的西湖之旅,并悟出:读西湖,既要用眼,更要用心。 (原载《漓江日报》199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