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272|回复: 1

再访(8)月亮湖品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5 20: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4-8-25 20:22 编辑

再访琐记(8)
月亮湖品莲

    回访宝泉岭,游览尚志公园,走近月亮湖,但见砌池植莲,并依水建立桥、榭,构成观荷景区,这是中国式园林的传统手法,各地名胜风景,均广泛应用。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北国此地,竟也有水域占面积三成多的公园,一湖三池植莲,池间曲桥相连、小径环绕。游人沿岸观垂柳、赏荷花,宛如置身江南。
    初识月亮湖,沿岸赏荷花,使我激动不已,又见荒友摄影进纪念册,知青献画上宝坛网,使更多的人一睹映日荷花的芳容,共享北国江南的美妙。我对莲一直是情有独钟。每逢盛夏酷暑,我总要寻找莲的踪迹。在荷湾浅池旁,欣赏她那亭亭玉立的倩影,在朦胧月色下,追慕她那高洁不凡的风姿,在飒飒微风中,吟颂她那高标傲世的气节。
    我爱莲,从童年开始。丹阳老家的后院外,有一个浅浅的小池塘,每逢春夏之交,那莲的细瘦如指的根茎上便拔出来,慢慢地,节节向上直至抽出叶和花梗来,到了夏日蝉呜之时,满池塘都是迎风摇曳的田田莲叶和凌波而立的莲花。那淡红色、鹅黄色、银白色的莲花,虽没有牡丹的富贵、桃花的浓艳、菊花的隐逸、桂花的香冽,但她在翠绿色的莲叶映衬下是那样的典雅、清丽,难怪朱自清能写出那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来。
    我对莲的由爱到敬,还是读了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是周敦颐对莲的赞美,也是对莲的品格的高度概括。我想,莲能“出污泥而不染”,那么被称为万物之灵的人又未尝不该如此呢?在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之风盛行的封建社会,况且有象周敦颐那样身处污浊,不愿苟随时俗而保存持高洁情操的士大夫,那么在激浊扬清、世风日清的今天,更应有不谋一己之利的“廉洁奉公”的公仆。市场经济的大潮尽管激起阵阵波澜,使沉淀塘底的污泥时时泛起,有的“公仆”在金钱、地位、美色的侵蚀下与污泥为伍去了;然而涌现出更多的是“出污泥而不染”者,他们构成了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丽图画。
    人们曾用一生光明为他人奉献来形容蜡烛的无私,那么对于莲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入秋,莲花谢后,花托渐渐膨大,长成“莲蓬”,内生坚果。剥开莲蓬是一粒粒椭圆型、浅绿色的莲子,肉,是乳白色的,入口脆嫩清香。至于藕,更是可生熟食用、妇孺皆喜的食品。除了莲子和藕,荷叶、叶柄、叶蒂也是治病的良药。我敬仰莲,正是敬仰她的这种无私的献身精神。
    900多年前,周敦颐曾面对苍天,发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衰叹,喟叹时俗中洁身自好者寡,趋炎附势者众;今天,爱莲之众已不可同日而语,那么莲的风骨,莲的精髓,在为世人所敬仰的同时,我想,如果人们都有能真正像莲那样生活,社会风气何愁不好转呢?
                                                (写于2008年8月13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2 10: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莲,不怕烈日炎炎,不畏秋风瑟瑟,花谢藕成身骨正,风气清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3 00:19 , Processed in 0.82262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