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399|回复: 2

苔痕(30)故乡的声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8 20: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4-8-8 20:40 编辑

叶青苔痕(30)
          故乡的声音
                        
    如今,不知怎的,很多事在慢慢地淡去,怀旧却在悠悠地滋长,故乡老家的声音时常在我耳边响起。想想也是,谁不是在各种各样的声音中长大的呢?
    我从小是在丹阳乡村长大的。清早新雨后,“喔-喔-”,远远近近的鸡叫声声,“喳-喳-”,屋顶不时掠过喜鹊的欢快声,“嘡-嘡-嘡-”,迎来走街串巷换糖佬的镗锣声。
    村东南前艾镇上的铁匠铺,开了几十年,响了几十年,叮叮当当,好不热闹。“叮-当-叮-当-”(这是大小铁锤,交替敲打);“当-当-”(这是用铁剪在“剪铁”);“叮叮-当当当-叮叮叮-”(这是在修边打匀)。
    铁在炉里炼,“哞-呼-哞-呼-”老风箱拉起来,牛叫般的响,好些年没上油了。红通通的铁出炉时,热气呼呼地冒,在跟前呆上一阵,就会觉得嗓子眼里,有点甜,而身上跟泡澡堂子似的,一身汗。
    入冬前,村里还能听到弹棉花的声音,“嘣-嘣-嘣-”。弹棉花的师傅行踪不定,四海为家。来了,村上人新棉成絮,旧胎翻新。弹棉花的师傅腰上绑着一把长弓,弯腰低头,敲打拉弹,“嘣-嘣-嘣-”,絮花翻动飞舞,一地棉絮如雪。隔着门缝看去,总觉得弹棉花的师傅像风雪中的征战武士。
    走村穿巷手艺人的吆喝声也另有风味。修伞的敲着伞把,吆喝“修伞嘞-”;补锅的敲着锅底,吆喝“补锅嘞-”。还有锔缸锔碗的,那一声声吆喝声背后,便有绝活儿出现。见过一锔碗的在破碗断裂处,用手钻“吱吱吱”钻了两排小眼,“叮叮叮”敲进一排铜锔子(扁平的两脚钉),连合处滴水不漏。
    在老家的日子,几乎每天都是“吱呀吱呀”纺车声伴随我入睡的。一盏油灯旁,奶奶右手摇动纺车“吱呀吱呀”,左手里捏的是棉条,在转子“嗡嗡嗡”声中,优美向上一拉,指尖却飞出一根棉纱来,接连不断。日后,奶奶用这棉纱搓成了鞋底线,做新棉絮的牵纱……奶奶还用来织布,“咔嚓—咔嚓—”随着推板把一根根棉纱排列,织成两尺来宽的自织粗布。
    如今,这些已不多见了,有的早已绝迹,只记得些声音了。我家柜里珍藏着当年奶奶给我的自织粗布的床单、亲手衲的鞋底,还有那床下乡带去的棉花絮,用了20多年后转为收藏,至今完整无损,牵纱不断,一头牵着故乡,一头牵着游子,流淌着那纺纱、织布声音。
                                    (原载于《丹阳日报》2006年9月9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5 10: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老去,只有这不变的记忆中的声音依旧鲜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2 23: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成兴 发表于 2014-8-15 10:11
岁月老去,只有这不变的记忆中的声音依旧鲜活。

    是啊,故乡的声音,留在脑海里,也在文字里,更在梦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5 10:32 , Processed in 0.42285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