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岁月(35) 人在旅途上
怎么也忘不了三十年前那个充满幻想且又漫长的初夏,刚跨入十八岁的我要远足了,要从熟悉的南方城市来到陌生的东北农村。 上山下乡,出门远行七千里路,肩上是沉重的行囊,耳边是双亲的叮嘱,还有街坊邻居的祝福。与家人亲朋好友依依惜别时,心中不由涌起一股失落感,想起古人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踏上那趟从上海到鹤岗的知青专列,置身于人潮如流的车厢中,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当时的心情,只是心中在想: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还是很无奈?回过神来看看窗外,一望无际,刚出家门就觉得乡愁如雾如烟一点点漫上来,笼罩心头。 终于,我在萝北县境内青年农场北部的大山脚下,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整日置身于广袤而赤裸的旷野,看到了那黑沃沃的地,那白皑皑的雪,那红彤彤的拖拉机……色彩如此鲜明、强烈,象征着我们曾经有过的热情、纯洁和爱情。然而,无情的现实,并非诗歌描写得那般田园。 虽然作好了吃苦的准备,但真正尝到的滋味,比想象的要苦涩得多。喂马、养猪、赶大车,伐木、采石、盖房子,种地、烧炭、修水利,喝冻菜汤、啃窝窝头……每每因自己身体欠佳或被生活琐事困扰时,不自觉脑海里又浮现出双亲和蔼的面孔与期待的双眼。但是,这一切又似乎很缥渺,现实逼迫我去渐渐地适应周围的一切。 人真的奇怪,遐想没有见到的事物时,那种美丽和渴望在一刻刻膨胀,走近了才知道,原本也是很平凡。细细一想,原本就是我错了。风雨兼程的人,是没有权利欣赏沿途风景的。美好的东西,固然值得追求和回忆,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 于是乎,我痛定思痛,把握今天。记得有位哲学家说:“过去、未来,皆是现在”,因为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尽管我们当时是那样的幼稚、天真和狂热,尽管我们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我们毕竟赢得了成熟和厚实。坎坷的经历,本身就是宝贵的财富。 记得每逢探亲,我像倦鸟归林似往家飞,仅仅是为那抹不去乡愁吗?不,一种小憩,一种心灵的歇息后,要以一种新的微笑去面对新的一天。我知道:家,只是驿站;人,永远在旅途上。 (原载于《静安时报》1998年12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