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7205|回复: 15

话说六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5 12: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话 说 六 六
    老三届里最高一届是66届高中,这批人绝大多数属猪,1947年出生,今年六十六周岁。常说六六大顺,66届高中恰逢六十六周岁,两个六六相连,六六六六,这应该是六六巨顺了。
    但民俗并不看好六十六岁。说六十六也是一个“关”。语云:“年过六十六,阎王要吃肉”。作六十六大寿时,女儿要买猪肉回来祝寿,只要寿星吃过猪肉就不要紧。还说:“六十六,不死掉块肉。”说得挺邪乎。于是,晚辈或是弟妹记得年纪又上心的,会送来一大块后鞧,让切成六十六块,一气儿吃了,这个块儿可大可小,切成小小的肉丁也成,原则是一顿吃完。而且不一定非要生日这天,六十六岁这一年里哪天吃都行。
    我们从小熟悉的是“六六顺,哥俩好”的划拳吆喝声,而且多是从电影里的国军土匪喝酒闹出来的动静里听到的。现在,亲朋好友相聚或者有喜庆筵席时,喝酒少不了猜拳行令,凑热闹,烘托喜庆气氛。在划响拳时,人们把猜“六”这个数唱成“六六顺”,也有的人把“六六顺”当作是吉祥和顺,万事顺利的意思。“六”即“陆”,“路”的谐音,“六六顺”即“陆陆顺”“路路顺”。
     “六六顺”并非起源于酒桌,它的典故来自春秋战国时期。卫国上卿大夫石碏在治家格言中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我们中国历来重视仁义道德,人与人之间交往最讲礼仪。因此,“六六顺”成为约束人们道德行为的规范,一直流传至今。

    “信则有,不信则无。”“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对“六六”、“六十六”,我们遇到了姜昆碰到的吃苹果削皮好还是不削皮好的两难问题。我只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方法了,取其褒义,摒其晦气。
    其实这都是瞎掰,只要我们自己的心情好,什么“关”、什么“坎儿”,都拦不住我们。六十六岁,确实老了,不老那不成了妖精了。我们中身体差点、情绪低落的,甚至都发出“有生之年”怎么怎么样的哀叹了。劝他们戒烟戒酒,答曰“抽不了几年了”,“还能喝几年哪”。听着悲凉、伤感,但绝不能受其感染,该劝还得劝,是朋友还应该管。乘着腿脚还利落,安排好七十岁之前的休闲生活。坚持健身健脑,自然养生,每天写写字,涂涂笔,走走步,打打球,做做操,溜溜弯,练练拳,踢踢腿,跳跳舞,唱唱歌,旅旅游,拍拍照,尽最大的努力,延缓或不得老痴,不让疾病缠身,不拖累家人。过了七十,再看老两口的自身情况制定下一个五年计划。
                           石予民(2013年4月4日清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5 20: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兄说得好,
岁月催人老。
只要心不灰,
六六还算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5 20: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3-4-5 21:02 编辑

    予民大哥话说六六,颇为精彩,读来长知识。看来数字也是个有趣的话题,得闲写来与大哥及诸位交流。
    新社会倡导新文化运动,将古人讲究的道德称之旧道德。小时候,我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家里灌输三字经、四维、五伦、六顺、八德。于是,新文化与旧道德并存,真要装进脑子的东西,闹革命也很难被扫掉,终究没敢“忘八”,“六顺”自然其中了。
    记得大哥在沪时,咱俩曾谈及六六。“六顺”是道德,六六是年龄。六十六是关,是一种习俗。六与顺相关,便借顺过关。而奉肉过坎,又属孝道了。
    其实现今的老年人,六十六大顺,早已不是关,阎王也奈何不得。为啥呢?因为六十六才度过退休后的不适应期,再往后的是两个阶段:低龄老年和高龄老年。若按习俗关注的是七十三、八十四、九十五。而如今七十三,还是低龄老年,抑或低于平均寿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5 21: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显庆 发表于 2013-4-5 20:30
石兄说得好,
岁月催人老。
只要心不灰,

显庆不易,心态可嘉。多加保重,问候小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5 21: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颜逸卿:“予民大哥话说六六,颇为精彩,读来长知识。看来数字也是个有趣的话题,得闲写来与大哥及诸位交流。”

话说六六的话题,归根结蒂是你跟我的“蛇年初六,快乐六连”主帖引起的,你在那里提到“六六大顺”,启发了我这六六届老高三。你的文史修养颇深,上海的电话增添了新的素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5 21: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予民 于 2013-4-5 21:42 编辑

   拙文发出后,突然想起2月15日北京团拜会上,徐爱茂、宋宝安的精彩太极拳表演,怎能把他们落下,于是改了一下,加了练练拳,踢踢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5 23: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3-4-5 23:56 编辑
石予民 发表于 2013-4-5 21:34
    话说六六的话题,归根结蒂是你跟我的“蛇年初六,快乐六连”主帖引起的,你在那里提到“六六大顺”,启发了我这六六届老高三。你的文史修养颇深,上海的电话增添了新的素材。

    予民大哥客气了。能与老高三交友、轻松交流,既是咱哥俩有缘,也是在下之荣幸。
    一篇《话说六六》,不仅知识小品,还有养老理念,尤其未雨绸缪,读来不无道理。
    敢在这里说三道四,甚至借题发挥,是因诸位仁义包容。环境宽松,就百无禁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6 14: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3-4-7 07:59 编辑

  读予民兄这篇《话说六六》,感觉亲切。当年知青队伍中,六六届高中生是很受我们尊敬的一批兄长、大姐。我在名山农场当知青教师时结识了一些六六届高中生,如二连学校的李晓东、王恩华。一中的郭纲荣、王勇美,李德贵、原政云、王显庆、程桂春、赵冬莲、陈先洪等老师。他们不仅学历比我高,而且为人师表,各有专长,很让我敬重。予民兄和葛长根两位虽不在学校工作,但他们正巧都是一中的姑爷,也是我较早认识的好友。光阴似箭,这些当年高中六六届的兄长、大姐如今年届六六啦。六六是个吉利的数字,衷心祝愿他们六六大顺,晚年健康、快乐、长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7 06: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国荣 发表于 2013-4-6 14:30
读予民兄这篇《话说六六》,感觉亲切。当年知青队伍中,六六届高中生是很受我们尊敬的一批兄长、大姐。我 ...

谢国荣提醒,拙文我已补齐。
国荣好记性,但赵冬莲、陈先洪的名字还是错了一个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7 08: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予民 发表于 2013-4-7 06:45
谢国荣提醒,拙文我已补齐。
国荣好记性,但赵冬莲、陈先洪的名字还是错了一个字。

惭愧,多谢仁兄提醒,已改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5-5-10 09:19 , Processed in 0.02336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