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8-4-2 17:24 编辑
灯下心痕(33) 生死清明
清明,是我国传统历法中一个重要的又带有很浓文化色彩的节气。 在北方,清明是一年之中万物生长的开始。古诗云:“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节气歌里唱到:“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春播同清明一道来临。
人们在清明时节要祭扫已故亲人坟茔。早在战国秦汉时期,祭扫先人坟墓已成为祖先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但却无定时定日。到唐玄宗开元21年,李隆基下诏,规定清明前一日做寒食节,为扫墓之日。在以后连续至今的漫长岁月中,清明时节就成为祭扫坟墓的日子了。
清明扫墓自然是令生者伤感。唐代诗人白居易描写了清明扫墓的悲伤情景:“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雨珠、泪珠表达了生者对死者的情感,而九泉之下的死者听不到哭声,人还是要归去的。人归,梦也归。生者思念死者,更要活下去,迎接新的春天。如今,每到清明,人们或到故人坟上烧纸添土,或到殡葬场为故人揩去骨灰盒上的尘土,以表对已去亲人的祭祀和怀念;学校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举行祭扫活动,进行传统教育。
伴随清明到来的春天是美好的。就在同一时刻,历史镜头便映出走出家门踏青的人群,映出花红柳绿草青青的田野……
清明踏青古已有之,一向为人重视。春来冬去,人们摆脱冬日的禁锢,迎来了春风春雨,到处有春花春草,到郊外踏青迎接春日的大好时光。唐人顾非熊用“万家车马雨初晴”来形容众人踏青的景象,宋人柳永用“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来描绘春游人的欢乐。春天给人带来生机,或许这就是清明踏青郊游延续至今的原因吧。
如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又有双休日时间上的方便,便有能力有情致在清明时节邀友人或携全家出门旅游。海外旅游者,也随清明到来,到中国来参观旅游,于是又开始一个繁忙的旅游季节。
清明,集于了人们对生长的期望和对于已逝者的悼念,这一天有歌声笑语,也有悲伤泪水。清明确实又是一个奇特的日子。清明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它凝集着中国人民对待死和生的深沉与豁达。
(原载于《南海日报》1997年3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