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608|回复: 5

知青安养中心患者喜游世博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7 15: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宝泉岭论坛:http://www.baoquanling.net/dispbbs.asp?BoardID=212&ID=66322

世博会的特殊客人

——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精神疾病患者喜游世博园
耿明志
                        世博,唤起对精神残疾人的关爱
    世博会有史以来从未接待过这一群体的客人。
    然而,今年9月23日,中国上海世博会却迎来了这个群体的第一批客人——黑龙江农垦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12名精神疾病患者。这一天,正值中秋节的第二天。官方报道,这一天超过63万人游览了世博园,创下一天游览人数历史之最。
    在这人山人海中,12名精神病人会有怎样的表现?长期封闭治疗的他们,能适应这样热闹的场面和繁华的市景以及那千姿百态的楼宇馆所吗?
    显然,人们的这些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只要看看来到上海的这12名患者,就会发现,随着人文关怀不断进步和医疗科技不断发展,今天许多精神疾病患者经过医学治疗和康复训练后,早已不是过去那种精神晃忽胡打乱闹的样子了。他们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路说话沉着稳重,不是专业人士,很难看出他们就是精神疾病患者。
    可是,人们的这些担心又不无道理。当初,就连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的医生护士们得知医院和残联要组织正在住院治疗的患者参观世博会,也都不禁一愣,他们参观世博会,能行吗?谁的心都揪得紧紧的。世博会,那是什么地方?是当今世界瞩目的盛会!别说是精神残疾人,就是正常人进到里面都会眼花缭乱。且不讲精神病人在世博会上是否会弄出点什么事来,哪怕就是一不小心出现一点点小小的闪失,单凭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和人们对这一群体的敏感性,也许就会酿成世界性的大话题。
    其实,心揪得更紧的还是黑龙江垦区残联的理事长董兴业和农垦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的院长黄春光。他们知道,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不会是小问题,都是责任如山。但是,他们并没有被可能出现的闪失和问题所吓倒。因为他们更知道,在人类社会中,各种原因致残的精神残疾人构成了一个很大的社会群体。如何对待精神残疾人,已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以世博会为契机,组织精神残疾人参观世博会,不但是垦区残联和精神病防治院多年实践的开放训练模式的升华,也是给精神残疾人更多一些关爱,为他们早日回归社会创造更好的条件。而更重要的还是,它将更加广阔地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在全社会形成维护精神残疾人权益,保证精神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良好风气。它将是鼓励全社会为我国千百万精神残疾人造福的一件大事!
    可是,要组织好这些精神病人参观上海世博会,又要确保万无一失,不出任何问题和瑕疵,谈何容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54万城市知识青年奔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参加边疆建设,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知青患上了精神疾病。他们大部分与家人中断联系,无人照管。有的长期在外流浪,蓬头垢面,衣食无着。有的知青患者甚至锁链缠身长期处于关锁状态。虽然他们在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经过治疗后病情有了极大的好转,可是,他们长期与世隔绝,丧失了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功能,不知道怎样与人交流,不知道怎样参与社会生活,甚至不知道怎样走路才是正常人的仪表体态。马上让他们回归社会,也是绝对不行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医生护士们从年初就开始了对这些患者进行起居、用餐、服药、就寝、集合、接人待物、行为规范、礼貌用语、体态行走和世博会注意事项等内容专门系统训练。他们带这些患者走出精神病院,游遍了佳木斯市所有城市景观,让他们熟悉和接触现代城市。他们带这些患者下饭馆、吃野餐,学会在社会上怎样集体用餐。他们带这些患者走进宾馆酒店,学会入住宾馆酒店后起居餐饮的基本常识。他们发钱给这些患者,带他们到超市学习购物。这些患者出去后都不知道怎样走路,眼睛四处看,他们就一遍遍教患者用正确体态行走,学会了在大街上正确走路。他们还变换多种社会角色不厌其烦地千百遍与这些患者进行语言交流,让他们学会社会交往和接人待物。因为他们去上海往返都要乘坐飞机,所以还要针对进入机场、通过安检、候机、登机以及在飞机上应该注意的事项都要进行手把手地传授和演练,甚至还专门带领他们长途跋涉去了一趟哈尔滨进行演习拉练……
    经过半年多的训练,这些患者终于有了今天与正常人没有多少区别的精神面貌和社会交往基本能力。这些精神疾病患者能有今天饱满的精神状态,又饱含了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医生护士们多么巨大无私的爱心和心血!

                    世博,放飞精神残疾人的梦想

    经过专门系统训练后,挑选出来的这12名患者,将代表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全体精神残疾人去上海参观全世界都在瞩目的世博会。
    这12名患者中,有6名是当年来自天津、上海、浙江和哈尔滨的如今已是60高龄的老知青,还有6名是当年知识青年的患病子女。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和日常的康复医疗,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选派了17名主任、医生、护士长和护士全程监护。
    9月22日早晨4点,他们乘车从佳木斯出发。9点到达到达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从进入机场、通过安检、候机到登机,一切按部就班,一切非常顺利。下午3点到达上海浦东机场。在中国残联国际康复中心安排下,下午5点入住诺宝中心酒店。晚饭后,又安排他们乘船游览黄浦江。
    这些精神病患者第一次乘坐飞机,甚至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第一次住这么高级的酒店……对他们来说,太多的第一次,在他们的脑海里产生了强烈的印象,这都将是他们终生不忘的。当年3师19团的哈尔滨知青崔玉杰高兴地说:“真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坐飞机!我这辈子没白活!”登上游船,望着黄浦江两岸高楼大厦五光十色的夜景,他们的眼睛都看直了。就连当年5师51团的上海知青戴志坤也认不出自己的故乡了。他时而引颈仰望高高的东方明珠电视塔,时而双手驻膝两眼紧盯江上一条条镶嵌五颜六色光环的彩船。从他饱经风霜的脸上和那全神贯注的眼神,不难读出他的内心如同这大江的滔滔江水一般翻滚奔腾。
    游船上,负有监护任务的主任、医生、护士长和护士,一边频频为他们拍照,一边陪他们观赏美丽漂亮的沿岸景观。他们时时刻刻都在紧紧地攥紧这些患者的手,紧紧地挎紧这些患者的胳膊,紧紧地抓紧这些患者的衣服,生怕稍有疏忽惹出大祸。要知道,这是在船上,下面就是水深莫测的大江,万一出点什么事,是谁也担当不起的!安全这根弦,他们时时刻刻都绷得紧紧的。
    第二天,一来到世博园,他们的眼睛就更不够用的了。在《黑土情》杂志社记者、北大荒老知青的帮助安排下,他们首先来到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之称的宏伟壮观的中国馆。巍巍中国馆的中国红,似乎也因为他们的到来,在一片绿树葱茏中更显亮丽。他们不但兴致勃勃地在这标志性景观前面合影留念,还每个人手举上海知青联谊会送给他们的吉祥物“海宝”,在摄像机、照相机前留下这最美好的时刻。
    黄春光院长还特意从残联康复中心借来了5个轮椅,如果他们走累了,让医生护士推着他们游览。但是,他们勃勃的兴致,早把“累”丢到脑后了。他们游览了一个又一个国家馆,照了不知有多少张照片。集中了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耆那教、锡克教以及基督教等多元宗教特色于一身的半径37米的“大穹顶”并充满“万象和谐”东方文化气质的印度馆;精美造型和流畅线条还有一对骄傲地支起耳朵的澳门馆;按16世纪拉合尔古堡以“1:1”比例复制而成的巴基斯坦馆;掩映在枣椰树树荫下的沙特馆;“云中房子”的世界气象馆;连绵起伏并具有狂野之美的澳大利亚馆。外形犹如一只飞翔翅膀的新西兰馆;由6万根蕴含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被称为绿色城市中一朵“蒲公英”的英国馆;外墙采用了“透明混凝土”材料的可以折射出光影效果的意大利馆;郁郁葱葱的葡萄架和树木环绕着一座小巧咖啡色城堡的卢森堡馆;12个塔楼和“悬浮在空中”的立方体以及充满童话色彩内部装饰形似“太阳花”的俄罗斯国家馆;外墙都由藤条装饰的线条呈流线型的西班牙馆;观光缆车和屋顶草坪以及阿尔卑斯山影像的瑞士馆……这些国家馆的精美造型都给他们留下了十分美好且又极其深刻印象。
    他们还在一些国家馆内流连忘返。在外形颇像一座漂亮王宫的泰国馆里,他们在会说话的雕像前频频照相。在非洲联合馆里,纳米比亚有趣的大象岩,赤道几内亚的比奥科岛,乌干达著名的濒危动物“山地大猩猩”,坦桑尼亚“长颈鹿”和“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见证着6000年尼日尔文明史历程的珍贵文物和手工艺精品,毛里塔尼亚瑰宝的沙漠古城,被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的马拉维原生态与现代文明并存的奇观……或郁郁葱葱,或金色沙滩,或蔚蓝天空,或清澈湖水,或自然野趣,或千古沧桑,一切都保持着未被污染的原始状态的风景中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在城市生命馆里,他们通过序厅、生命区、阳光区和爱心走廊等区域中的演绎和体验,感受着生命的多元和价值。在互动区域,他们时而饶有兴趣地伸手触碰感应器,观察着屏幕上显现的奇特变化;时而一遍又一遍地把握指令球,操纵着人造手关节的张合。通过各种高科技辅助器具和无障碍设施的展示,他们体会着“城市让残疾人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理念。
    让他们更感惊奇的是第三天参观的东方明珠。无论是谁,站在高耸入云、雄伟壮观的电视塔前,无不感到一种深深的敬仰和震憾。他们当然也不例外。从电视塔大台阶步入塔内底层,可载50人的每秒上升7米的高速电梯,从底层宏伟的大厅平稳送至离地面263米高的观光层,只需40秒钟。那天天气格外晴好,视野十分清晰。他们在观光层里感受“360度全方位”的视觉体验,尽情领略百业兴旺、百舸争流的都市情怀。在“凌霄步道”之称的悬空观光廊,他们透过脚下的透明玻璃,俯视黄埔江两岸全景,无限深情地感受着在云中漫步的感觉。在神奇的东方明珠,他们除了感叹,还是感叹。
    他们还浏览了九条老街依水旁河、千余栋民宅临河而建的千年古镇朱家角。保存得最完整、最富有代表性的明清建筑鳞次栉比,粉墙灰瓦错落有致,窄窄街道曲径通幽,石板条路逶迤不断,老店名店两旁林立。他们漫步在布满全镇的大河小巷,这些江南水镇特有的景观,这一幅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仿佛带他们进入了梦境一般。
    他们还参观了位于松江的泰晤士小镇。他们从进入小镇的那一刻起,便不由自主地被小镇绮丽的英伦风情所吸引。尖耸的哥特式教堂,红色的邮亭,街头雕塑,叠彩的墙面,维多利亚式露台和弯曲的鹅卵石铺就的街道,这一切,仿佛时光倒流,一切都回到了从前。当年2师16团的天津知青李俊英也唤起了少年时代的记忆。他深有感触地说:“这多像天津的老租界啊!”甚至还回忆起儿时的往事来。本来那天松江城市规划展示馆已经闭馆,但因为他们到来,当年32团的广播电视局局长、上海老知青张传榜还特意把服务员和讲解员找来专门为他们开馆。走进记录了松江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的发展变迁展示馆,不仅使他们领略到松江府城的千年文明,而且还领略了松江现代化工业的最高水平。
    26号,他们就要乘坐下午4点的飞机返程了。上午,他们来到城隍庙。城隍庙和豫园不仅是旅游名胜,而且还是购物的好去处。这里不仅有小商品、土特产和特色商品市场,而且有大型综合商场和名点小吃。院长黄春光与主任、医生和护士长商量后,决定给每位患者发100元,让他们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分散活动,自由购物,自己解决午餐。城隍庙游览区里,偶尔可见他们的身影。他们有的悠闲地逛着市场,有的寻视着沿街摆卖的小商品,有的端详着修饰一新的城隍庙,若有所思……他们都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挑选了自己喜欢的各种小吃,平静地吃了午餐。他们都在中午规定的时间内返回了停车场,上了大巴车。

                 世博,让精神残疾人早日回归社会

    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12名精神疾病患者来到上海后,得到了上海知青热情周到的帮助。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上海北大荒知青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会、黑土地公益基金、《黑土情》杂志社和黑土情知青艺术团积极组织和承办各种接待活动。上海的老知青企业家也解囊相助。在上海的5天里,始终都有上海北大荒老知青相伴左右,为他们跑前跑后。
    9月24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专门举办了“探索精神残疾人社会化服务模式”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上海社科院的社会学家、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教授和博士、上海交大和上海大学的教授,还有《新民晚报》、《新闻午报》、《文汇报》、《黑土情》杂志等新闻单位的总编和记者。黑龙江垦区残联领导和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领导、主任、医生、护士长和护士以及12名精神疾病患者全部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讨论十分热烈。专家教授表示,精神病患者是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生活在自己虚幻的精神世界里,没有健康人的社会功能,不能体会亲人的关心,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无穷的烦恼,如果不进行系统持续的正规治疗,他们不但给自己,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灾难。这不只是一个家庭问题,而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他们呼吁社会对精神病患者呵护和关注,呼吁全社会对精神病患者关心和关爱,让精神病患者感觉到社会的温暖。
    黑龙江农垦残联和北大荒安养中心领导以及医护人员也结合多年实践畅谈了自己的体会。多年来,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为了改变落后的治疗方式,将治疗与康复相结合,摸索出了一条开放训练治疗的新模式。在患者中开展卡拉OK演唱和娱乐健身,请他们参加打棋牌、台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等体育运动,帮助他们阅览图书、网上冲浪和手工制作等多种康复项目。为了增强患病知青的社会劳动技能,安养中心领导带领医护人员亲手建成了30亩地的康复基地,开展养殖与种植等农疗项目。他们养殖了奶牛、梅花鹿、猪、鱼等;种植了玉米、大豆、蔬菜等农作物,通过有计划地组织部分有劳动能力的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为将来回归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康复基地所生产的牛奶、猪肉和蔬菜等全部用于改善患者伙食,安养中心的患病知青每天早上都能喝到一杯香浓的新鲜牛奶。
    来自官方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城乡现有精神残疾人1300万,这还没有把忧郁症等计算在内。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精神病患者人数每年还在不断增加。在农村,精神疾患的情况更为严重。世界卫生组织称:中国精神疾病已取代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癌症等疾病,成为中国民众最高威胁疾病。
    我国精神疾病防治和康复工作任重而又道远。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为我国精神疾病防治和康复工作进行了很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如今,融入上海、融入世博,进入角色,通过世博等多种契机和途径,宣传开放训练模式康复理念,唤起全社会对精神残疾人的关爱,又把我国精神疾病防治和康复工作更向前推动了一步。
    100年前,13岁的从小就双耳失聪的盲女孩海伦·凯勒,在芝加哥世博会上用指尖轻轻触摸一艘船模、一块南非钻石、一部电话机、一部留声机以及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更多物品。后来,她在自传《我的生活》中说:“世界博览会,使我的知识有了长足的进步。从童话故事到玩具,增加了我对现实世界中真实而平凡事物的热爱。”
    100年后的今天,在中国上海世博会,精神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第一次以他们的思维和意识感受到了世博会的每一份精彩。世博园里不断引领人类发展的最新理念、不断宏扬的人类最优秀的文化传统,必将给这些精神残疾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他们将来回归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5: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馆前留个影。_副本.jpg
中国馆前留个影
20101011222338339.jpg
上海知青企业家张念胜赞助晚宴并致欢迎词

20101011222227768.jpg
黄春光、12团上海女知青、耿明志、张念胜
翁德坤、耿明志、上海老知青、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黄春光院长、孙晓敏科长..jpg

上海知青企业家看望戴志坤.jpg
上海知青企业家看望戴志坤



上海知青与参观团合影.jpg
《黑土情》杂志社社长致欢迎词.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5: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患者付出巨大爱心和心血的医护人员..jpg
为患者付出巨大爱心和心血的医护人员

每天都有热心的上海老知青陪伴.jpg
上海老知青与天津、上海老知青患者握手.jpg 上海老知青看望患病知青.jpg
上海老知青与天津、上海老知青患者握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6: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晓红的母亲收养哈尔滨知青李文魁20多年。她特意赶来陪他参观世博会.jpg
刘晓红的母亲收养哈尔滨知青李文魁20多年。她特意赶来陪他参观世博会
患者在取早餐.jpg 患者表演节目..jpg 胡立相、戴志坤、张彦地和李文魁泰晤士小镇湖边合影..jpg 20101021234520471.jpg
走在上海的大街上.jpg 上海知青的患病子女汪远芹发自内心的笑..jpg

上海知青的患病子女汪远芹发自内心的笑
2010101714321149.jpg 2010102123361285.jpg 回到酒店后医生和护士长为每位患者发药.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8: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些我们的昔日的战友,心痛。
看到黑龙江农垦总局和各界朋友,老知青们这样关心他们,欣喜。
突然想,如果这些人自发地高唱《东方红》,一点不奇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8 10: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黑龙江农垦总局建立知青安养中心,悉心照料这些患病老知青,也为他们的家人解除了后顾之忧。安养中心这个名字好,有创意,人性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6 07:54 , Processed in 0.03650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