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146|回复: 4

名山归来触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7 22: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丫海脚 于 2013-12-17 22:22 编辑

搜狗截图20131217220314.jpg
   38年前的一个拂晓,我还是个怀揣理想的小姑娘,来到北大荒,来到黑龙江,来到名山。“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心里燃烧着一把火,要把荒原烧光,要将冰雪消融,要让一个崭新的北大荒在荒火中闪闪发光
   30年前一个拂晓,我已经是个年轻人,默默地、舔着心头的创伤,背负着无色的理想主义,走出15连,走出名山,走出北大荒。马车、客车、火车——北大荒渐行渐远。
    几年后,我走得更远。随着异国年历的替换,随着他乡年轮的旋转,故乡的路,知青的路愈渐遥远,愈渐漫长,愈渐陌生。然而,北大荒、名山、15连、黑龙江;15连、黑龙江、北大荒、名山;黑龙江、名山、15连、北大荒——颠来倒去,一日不休地在脑子里翻腾。
    30年后的八月初,又是一个拂晓,我回来了,带着已经长大成人的小儿子,回到了北大荒,回到了黑龙江,回到了名山,回到了15连。头上,湛蓝深邃的苍穹是北大荒的天,脚下,葱郁宽广的原野是北大荒的地。青纱帐,防风林--北大荒的天地今非昔比,只有那一川浩瀚之水风采依旧。
r1.jpg
    我回来了,我的第二故乡。笔直的林荫道的尽头是曾经是我的15连。然而,我步履迟疑,这是15连吗?这柳树环抱的村庄似曾相识却又如此陌生。这些年来,由于职业的关系,我坦然自若地足遍不少国家,可这次回乡却心怀忐忑——昨日、今天、旧故、新知,会看到什么,会见到谁?
    冒然推开一家虚掩的栅栏门,我惊喜地发现是原来的“大下巴”郭副连长家。一声“演莹”唤起了潮水般的亲情(15连的许多人把“冉”读成“演”)。多少年没听到了,好亲切!曾经朝夕相见的面孔,多少年没看到了。我又回家了。
    虽然才十一点钟,郭副连长和他家属小高(不,现在是老高了),硬要我们在他家立刻吃中午饭,然后再去看其他的“老人儿”,象是怕我和儿子会被别人“霸占”。油豆角一口比一口香,大馇子粥一口比一口甜,比宴席上的山珍海味不知道好吃多少倍!!!
    午饭后见到的“老人儿”里有我记得他们,他们也记得我的人,如机务排的董茂环(俺们当年嘻嘻哈哈地尽在一块儿耍贫嘴),大地排的刘明显。有我记得他们,他们不记得我的人,象当年开55的小薛,工业三连调来的陈世举(当年连队着火,他抱着个大猪头从家跑出来),赶马车的张海,基建排的张守成。有她们记得我,我不记得她们但是很快就想起来的小曲和李琴(俺们住过一个宿舍)。有记得面孔记不得名字的;有记得名字不记得面孔的;还有面孔、名字都记不得的。可惜,小薛他爹,当年的薛排长上场部赶集去了,没见着面。
r2.jpg
    最最欣慰的是,今天的15队,家家户户门前的草垛子被消灭了,全连家家户户和所有的知青共用的那口水井被填了。宽敞的住房,电灯,电话,电视,自来水都具备。尽管,由于起点和地理位置的巨大差异,许多人的生活条件不能与城市看齐,但是比起当年必竟是鸟枪换炮。15队不再是当年的15连了,我为15连的变迁而由衷地高兴。
    离开15队直奔场部去找老郭头家的大哥大嫂。大哥大嫂不知道我是谁,连名字都想不起来,毕竟是三十年了,但并不因此见外。我离开连队后大嫂又生了两个女儿。如今四个女儿都成家立业,个个给大哥争气,每人生了个儿子。大哥得意地指给我看墙壁上最醒目之处挂着的一张镶在镜框里的巨大的全家福:大哥大嫂和四个女儿,四个女婿,四个外孙。从大哥大嫂家出来,迎面碰上二女儿。在她脸上我清楚地看见她生母影子,她和大哥大嫂关系融洽也是同样的鲜而易见。
r3.jpg
    三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连弹指一挥间都算不上,但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却是漫长的。世上有多少人连第一个三十年的路都没有走完。我们这些快要走完第二个三十年的路的人不应该也不能忘记那些还在第二故乡的,已经走上了第三个三十年的路的“老人儿”。跟我们一样,他们是从祖国的五湖四海走进北大荒的。跟我们不一样的是他们没有打推堂鼓,他们始终在默默地耕耘着那片土地,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北大荒人,是最敬、最可爱的人。
    李德贵大哥说的好:“每一个善良的人不应该忘记他们,应该善待他们、帮助他们。”
    郭副连长也替那些“老人儿”说了他们质朴的心里话:
    “祝大家工作一帆风顺,希望大家常来,希望大家常来信。”
    离开北大荒时,儿子对我说:“你这趟回来是寻找过去的自己,寻找当年的痕迹。可是,我看你也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喜悦。”
我说:“对,还要回来。要动员大家一起回来。”
r4.jpg
    注:儿子用的是夏威夷人特有的表示友好的手势。
                                                                                   记于2007年8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8 11: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吴卫东 于 2013-12-18 11:55 编辑

名山是屹立在我们心中的山,黑龙江是流淌在我们心里的江;名山的父老乡亲是我们心里想念和惦念的人。冉莹离名山比我们远得多,远得到了地球的另一面;但她对名山的感情和思念却和我们一样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8 21: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跨入2000年以后,知青回访第二故乡的故事,渐渐地多了起来。他们或组团回访,或结伴而行,或独来独往,形式多样,目的相同,重返自己曾经待过的地方,看望当年队里熟悉的乡亲。知青们不远千里万里再踏黑土地,就是为了这简单的走一走、看一看。他们有的领着自己的儿女而同行,也有不顾体弱抱病而前往,更有一路坐着硬席而回归……
    回访第二故乡,探望父老乡亲,像倦鸟归林似往回飞,仅仅是为那抹不去的乡愁吗?不,也应包括一种对青春的凭吊,一种让心灵的歇息,然后以一种新的微笑,去面对新的一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1 11: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冉莹《名山归来触感》以前就拜读过,是窦老师发到四连每个战友邮箱的,很喜欢她的文章,与她人一样,正直、爽快、幽默,亲切。记得2007年8月冉莹带着她的小儿子,参加我们四连“2007年相聚哈尔滨”纪念活动。她还是我们四连麻子协会成员,从此四连战友对她就更亲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1 17: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忘名山,难忘经历,那一草一木,那一声声关爱,那一抹抹白云一垅垅青黍都留刻着难以忘怀的眷念。我们把人生最美好、最憧憬的年华献给了你——我的名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2 23:31 , Processed in 0.03843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