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年华 宋宝安 文革后期,自发的“红卫兵”已经不复存在,出现了革命委员会麾下的统一“红卫兵”。“工宣队”已进驻学校,主持复课闹革命。老初一每班进驻两位“工宣”师傅。红卫兵已经从“小将”降级到了小兵,任头工人阶级的领导,甘当工人阶级的副手。我们初一七班五十来号人只有12个红卫兵(6男6女),凤毛麟角,出类拔萃。整天围着分派来的两位师傅转,架两块“活宝”的秧子。转好了,架好了,极有可能分配工矿。老初三,老初二的分配,好歹留了几个工矿,挨到我们老初一,带着铲子马勺——连锅端,去黑龙江兵团。命运多舛,也得折本赚吆喝,六位男红卫兵跟着一位“活宝”——姓张的师傅,做学生家长的下乡动员工作。张师傅接近60岁,常穿一件家做的黑二大棉袄,没啥文化,但口才不错,每到一家必先发言:“同学们纷纷报名到祖国去,接受再教育,……”当他的面我们皮不敢笑,肉也不敢笑,家长表态支持学生报名时,“活宝”马上会说:“这位家长心眼儿很好”。脱开“活宝”,我们六个人弯腰跺脚地开怀大笑,“咱们快当归国华侨啦!”“动员都动员出心眼儿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