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客里 留言和回帖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留言和回帖的对象你可以完全不熟悉,可以不问其年龄、性别、学历出身及胖瘦身长,只对博客主人的观点感兴趣,当然也可以因为其它理由。 浏览葛长根教授公子的博客: “fish gwo的鱼缸”,http://fish_gwo.blogone.ne--一来是被他的《黑龙江兵团怀旧之旅》所吸引,二来想看看这个被他老爸称做从来没出过华东师范大学大门(幼儿园--研究生)的小伙子卖的啥膏药?三是想把他和我的儿子做个比较。 阅读后随手在几篇文章里回复了一些话。 对我在‘鱼缸’的里的留言,‘小鱼’都很快回复了,积累下来也有几篇。 ------------------------------------------------------------------------------------ fish gwo:
读了你的“黑龙江之旅”,把“黑龙江之旅”做为“思考之旅”,看出来你有这样的准备,很有意思。可是没有看到8月“名山之旅”后的文章呀,很想看到。
我也喜欢何清涟的作品,如你一样的年轻人读懂何清涟的人可能不多吧。
北京的老土豆叔叔 2006年1月 ------------------------------------------------------------------------------------ 留 言(2) fish gwo : 你好,老爸老妈都好吗?
宝泉岭论坛(http://www.baoquanling.net/)转发了你的“黑龙江之旅”,我摸索着抓到了一条小鱼,发现了你的“鱼缸”, 又刚刚看到“黑龙江旅游日记”,很有兴趣,我已经全部下载,准备发给你老爸老妈的老朋友,不反对吧?
老土豆叔叔
土豆叔: 谢谢,爸妈都好。本来是想跟着表姐去西藏的,但是父母不同意,所以去了黑龙江,在火车上顺便把刚买的书读了。我不懂经济,但是何先生写的还是比较清楚,功力深厚啊。“名山之旅”以后去了佳木斯、天津,细节比较多,也就不想写了。 fish gwo ------------------------------------------------------------------------------------ 留 言(3) fish gwo: 我更不懂经济,连增殖税发票也看不懂,看见股市上红绿曲线头就发晕,实际上她写的不仅仅纯粹的经济问题,我喜欢读何清涟女士的文章,尤其是那本被称为大书的《现代化的陷阱》,爱屋及乌,很欣赏这个人。 如你说,何先生功力深厚,这是基础。但更重要的她是一位有着学者的道德良心、对国家和百姓有责任的人,其观点学问是他们基于现实、独立思考的结果,所以他们能无畏,不唯上、不唯书,求真求实。我以为,当下的黄万里(已去世)、吴敬涟、沙叶新、郎咸平、徐友渔等都是这样的人。知识分子要独立、傲骨而不跟风很难做到。他们的观点常为当时的环境所不容,但无一例外的是,没有几年工夫,大路小道都如他们所前瞻论述的那样自然的成为坦途,可见真理和权威不是一回事。要是干事业、做学问都这样就好了。 在网上可以看到介绍何清涟女士的文章《心在路上》。 老土豆叔叔 回 贴 土豆叔: 哦!《现代化的陷阱》正是我读的第一本她的书,在毕业市场上买的,让我知道了原来还有这样的本土学者。何先生说香港版叫《十字路口的中国》,还有大陆版删去的两篇序,我后来在网上找到了。我觉得,有点头脑的人不会不赞叹这些学者的功力,但环境居然容不下他们,有人中伤,有人打压,其理由却非常牵强。何先生好像去了美国,朗咸平在上海办的节目至今没有重新开播。不知道这是怎么了? fish gwo ------------------------------------------------------------------------------------ 留 言(4) fish gwo: 在学校30多年,天天是满目的朝气勃勃的年轻人,每年都有新面孔,可谓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就很容易觉得自己还年轻。我喜欢和你们年轻人接触,但实际机会并不很多,因为大家都很忙。有一次几个男女学生下课路过办公室,就进来聊天说话。女生说,老师你身上有股味道,我知道他们不是指“体味”,故意说,我十天没洗澡了,急的她直说不是不是。男生说,你是我们的偶像,我说我长的象刘德华吗?逗的他们哈哈大笑。后来想,可能学生比较接受我的比较有个性的教学方式和比较认真的教学态度以及对他们的最后的考试结果不十分看重的缘故吧。因为这几个学生是大一时给他们上过课,不是夸我几句脑袋一热给他们好成绩的关口。想到我也有自己的“土豆丝”,能不高兴吗?你看,老土豆叔叔观念不老吧? 但真正走进年轻人的心里,不太容易,这可能就是“代沟”问题?从你的文章了我看到了,你和老爸老妈能经常交流,还能坐在一起看电视节目,能两次随父母去黑龙江,这些比我的儿子强多了,我曾认真地请他和我一起去,他不去,可能他以为我要把“黑龙江之旅”生生变成一次“黑龙江再教育之行”,那还有什么快乐呢?看来,你老爸和老妈是成功的。 老土豆叔叔 回贴 土豆叔: 如果最后这句给爸妈听到了,一定会摇头吧,因为他们不觉得我很成功。土豆叔认为交流多,可能是相对而言吧。因为与同龄人比起来,我一直待在父母身边,这不是什么好事—在我接受心理咨询后,他们也觉察到了。其实我跟爸妈平时交流不多,我不清楚他们的想法,他们也不清楚我的想法。他们不知道,他们处处以身作则,确实给了我树立了榜样,但也成了我心里的一堵墙,我觉得阳光总是透不过来。人们常说对待问题有堵、疏二法,爸妈很注重堵,但是很少疏。而面对现实问题,堵往往是没有用的。
至于第二次去黑龙江,我也是抱着再一次“再教育”的想法的。他们不同意我去西藏,我又没有自己出游的经历,所以只能跟着他们走。黑龙江之行的主角是爸妈,我是个完全的闲人,好在我还知道察言观色和思考问题,所以写出了旅游日记,算是一次见闻吧。
不知道土豆叔是教什么的?您这样的老师总是最受欢迎的,但是人数总是很少。时代不同了,年轻人面对的是一个多彩但又浮躁的世界,很多事老少之间无法相互理解。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给学生作出榜样,学生佩服、崇敬老师,然后传承老师所学,我觉得这是最好的事情。 fish gwo ------------------------------------------------------------------------------------ 留 言(5) fish gwo: 看你的博客,挺有意思的,开篇词就有个性: 多管耕耘,少问收获;多讲因缘,少谈是非;多求圆融,少求圆满。 文科的学生活跃、无忌,接受和创造新的理念的能力强,敢于自我表现,和我们理工科的学生很不同。我们学校学生的课余也很活跃,你知道“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吧,我们学校连续几年夺冠,前年是国际大赛的亚军。学生们自己组织的人文讲座,我也常挤进去听听名家的讲演,去年底请来了凤凰卫视的陈鲁豫,人太多,进场凭票,没挤进去。同学们的兴趣点和提的问题都是我们年轻时不可想象的。比如,梁晓声的那次讲座“文学漫谈”,由文学谈到人生,梁叔叔摸准了大学生的“脉搏”,来点幽默,说“我上大学不知道谈恋爱,恋爱多好啊,同学们,恋爱吧。”学生也问他“梁老师,你有红颜知己吗?” 现在学生们搞活动需要经费,都是自己去到外面的公司拉赞助,还很有办法。这些都是老一辈人想不到也不敢想的,真好。 真羡慕你们赶上了好年代,衣食无忧、生活多彩,工作可以选择、个性得以发挥。你研究生毕业想往哪个方向发展? 流行一种说法,不出国就出家,是玩笑话吧? 八几年,我去过你们华东师大,那时你们家住在一栋好象是筒子楼的一层进门左拐第一个门。 明年是你老爸老妈的60大寿,好好庆祝一回吧。 老土豆叔叔 2007-2-22 回 贴 土豆叔: 开篇词是从其他地方借用的,原文“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讲因缘,不谈是非;只求圆融,不求圆满”,是位有一定生活经历和佛学造诣的老先生说的,我做不到,所以就打个折扣。
总是听长辈们说我们碰上了好时代,虽然确实如此,但是时代变得太快,很容易让人迷失。我的中学同学可以称得上“衣食无忧、生活多彩,工作可以选择、个性得以发挥”,但我总觉得精神跟不上。“不出国就出家”,我大概两边都挨不上吧。其实我觉得,出家才是世界上最难做的事情哩。 今年老爸已经庆祝过60大寿了,据说是“做九不做十”,全家都喝了点茅台。 fish gw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