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人生征程
1966年6月,我们高二的学生正在紧张的准备考试,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改变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从此,老三届、老知青这些带有时代色彩的称谓,便成为了我们这代人的代名词,也注定了我们这代人坎坷与磨难的人生之路。 1967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联合发出《关于大、中、小学校复课闹革命的通知》,从而结束了全国学校一年有余的“停课闹革命”状态。不久,上山下乡动员工作开始,去向有内蒙、河北省等地。 这时,中苏边界日趋紧张,自1967年1月开始,苏联边防军多次侵入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我国领土珍宝岛,打伤中国边民和边防战士多人。1968年6月18日毛主席批示:“建立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我们冒着酷暑参加了动员天津市知青到黑龙江屯垦戍边的动员大会。当我们在会上听招兵的领导讲的部队官兵保卫边疆的英雄事迹后,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散会后就找到兵团来员的所在地,表示了到边疆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决心。当时到兵团的人数有限制,对政治条件要求也比较严格,班级推荐后还要政审。当时我胆大妄为隐瞒了父亲正在被审查的事,所以心里一直忐忑不安,一旦暴露就会成为政治问题。没到父亲单位调查就顺利过关。得到被批准成为兵团战士的同志时,一致认为自己应该是很兴奋的,可不知为什么就是高兴不起来,心中总是笼罩着一层愁云。 我开始着手下乡的准备,当时家境并不十分富裕,说实在的也没有什么可以带的。棉衣被褥是统一发的,不过是把自己日常的衣物、日用品收拾一下罢了,最大的家什就是买了一个木箱。说起买这个木箱也是很不容易,要靠下乡证明领条子,到指定的商场去买。我记得可能是十几块钱,可是拉回来可是费了劲了。当时没有交通工具,我硬是用木板垫底,放在自行车后架上一手扶吧、一手扶箱,从十公里外的商场把它弄回了家,一路上几次要翻车,急的我眼泪汪汪的。 69年6月28日上午,天津东站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红旗和标语铺天盖地,欢送天津赴黑龙江的青年。登上了北去的列车,准备告别亲人和故乡,奔赴祖国的东北边陲那片神奇的黑土地。 火车开动的那一刻,我心情异常复杂,二十岁的我,就要踏入独立生活的人生之路,我认定自己选择的路是正确的,很为自己感到光荣和骄傲。可是,想到即将要离开还在牛棚在押的父亲、身体不好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仍为那阵阵揪心的疼痛所袭扰。火车开动的那一刻,只听车上车下哭声一片,我再也无法控制的眼泪如涌泉一般抛撒出来。在火车上我们这群青年,特别是女生,情绪异常波动,时而为即将开始的新生活所产生的憧憬无比激动;时而为想念亲人和各自家中不为人知的愁事伤心难过,一路上笑声和哭声交替出现,这种复杂的心情,对于没有经历过这种心理历程的人恐怕是难以想象的。 经过的两天多的旅途劳顿,终于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新华,一个距佳木斯市不远。我有幸分配在团部卫生队工作。在那个夏季,踏上人生的征程,生活的磨练从此开始,准备着迎接未来人生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