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的文章一贯比较严肃,一本正经,缺乏诙谐幽默的元素,这次想改改文风,不知会不会弄巧成拙,画虎不成反类犬。好在我们的文章不给外人看,看的都是知根知底的兄弟们,姑且试一试。小豆边走边唱(21)集唱过王志钧,咱五音不全不会唱,只能说说王志钧。有句俗话怎么说来着:“说的比唱的好听”,说不定真比他唱得好听呢,哈、哈、哈! 前些日子王志钧因为工程的事被请到国内,他在北京小豆那给我打电话,在电话中我们俩互相恭维一番,他像个童心未泯的大男孩,居然关心起我在文章中写过的我的恋爱对象如今的命运和现状,让我的心一下子年轻了许多。我们谈到2005相约北京,还谈了许多战友的近况。他说这次工程做完了,要到天津看望天津的战友,并请我们吃饭。我说应该我们请,略尽地主之谊,他说一定要他请,恭敬不如从命,我们期待着这次聚餐。我们在电话中山南海北兴高采烈的聊着,可怜窦教授的电话费呀! 我们连队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志钧多才多艺是连队数一数二的才子。他能写会画,他的字和画小豆已经唱得很好听了,咱就别再画蛇添足了。他做的工程一流的棒,在国内小有名气。文章写得风趣幽默,让人爱不释手。声音宏亮的男高音把一曲《松花江上》唱得荡气回肠,余音绕梁。最爱听他唱的山东风味的‘小芳’,令人捧腹不止,如果有机会还要听他再唱一遍。借用一位作家赞扬他的话:“企业家的素质,艺术家的风度,凝聚了一代人的精华。” 在连队的时候,我和志钧不熟悉,甚至从没说过话。打开记忆的闸门,依稀记得一个他画黑板报时的背影。他和袁静在同一个车组,从袁静那略知道一些他的情况。他对我的记忆也仅局限在69年我们刚到连队时,我代表天津知青在大会上发言,他很惊奇:“这孩子怎么说普通话,没有天津味儿呢”在电话中他说记得最深的是 你们天津青年刚到连队时皮肤特别白,小豆在旁边插话说:“像富强面馒头。”几十年过去了,他从一个瘦瘦高高的帅小伙,变成风度翩翩的中年企业家,尽管历尽沧桑,脸上仍然挂着童贞的微笑。 最难得的是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为了找到对他有滴水之恩的崔喜山夫妇,他费尽了周折。他多次帮助生活困难的战友,在连队搞的历次活动中,踊跃捐款。据我所知“2005相约北京”志钧捐了5000元,他回到新西兰后,听说活动的后期费用不足,于八月份委托专人送来了3000元钱。2006相约沈阳志钧捐了3000元,这次听说连队通自来水工程。有的老职工掏不出1000元的初装费,他毫不犹豫地掏出口袋里所有的2500元钱。我不知道的事情还有许多许多。他的善良,他对金钱的豁达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我为有这样的战友感到骄傲和自豪。 记得2005相约北京时,我们天津的几个战友刚一出北京站,就看到一张热情洋溢的脸,他高高地举着一块牌子来欢迎我们。我一下子怎么也想不起他是谁,悄悄地问袁静,袁静说他不就是王志钧吗。噢!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志钧。晚上吃饭时他特意跑到我们桌,和我们一起喝酒吃饭,畅谈过去许许多多共同熟悉的事,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熟悉起来。后来看了他写得“回味”及一系列文章,更加深了对他的了解,看到了他那感情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在回味中写了他在北京接站时的情景:“望着火车徐徐开近,就像在盼望久别的亲人,(虽然有一些见了面也不认识的亲人),翘首望着出站的人群去寻找那记忆中的面容,但他们到了我面前我还傻傻地举着“2005相约北京”的牌子,从一个个中老年的面容中去找寻当年的豆蔻年华。’他写的文章感情真挚,文笔优美流畅,字里行间充满了风趣幽默,看了使人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在他的感召下,我也写了一些文章,但总好像东施效颦。 我悄悄地对志钧说:“别太优秀了,小心继窦忠强之后成为四连第二个大众情人,我们年轻漂亮的嫂子可要寝食难安了。”尽管嫂子比我们小很多,不是一代人,但萝卜虽小长在背上(辈),我们还得尊称她为嫂子,向她问好。 我总想把文章写得幽默风趣一点,但总写不出那种韵味。写完的文章自己一读感觉就像别人不笑,我硬咯吱他一样。没办法,我很无奈,看来幽默是需要有天份的。 2006-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