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逸卿 发表于 2019-5-13 00:56:35

荒友行(17—18) 洞头叠岩

聚友纪行(17)
跨海洞头



2008年5月2日,再游温州。适逢小友胜杰休班,一早就与惠钟兄来宾馆看我。初次见面,胜杰说话倒也不见陌生,大概是她出生在黑土地的缘故。
我说,“咱是半拉老乡哩。”“哦,土亲人也亲,还是宝坛网友么。”胜杰反应很快,话也合情理。腔调与大多数温州人一样,“哦”起句、“么”收尾。看得出这孩子开朗活泼,不失体贴细心。这不,一包新茶是咱的钟情,一袋小吃是如玉的最爱,引来惠钟兄赞许的眼光。
早餐后,惠钟对我说:“今天咱们仨跨海去洞头转转。”“好吧。咱喜欢看海。”我照例客随主便。“洞头在瓯江口外约40海里,素有‘百岛县’之称。雁荡山、楠溪江、洞头岛是温州旅游的金三角。你已游两处,今天当补缺了。姜嘉锋到市里工作前,曾当过洞头县长。不过,他是开发打基础,现任是发展见成效了。”也许是常陪客人温州行,惠钟介绍头头是道,也常说温州知青的能耐,却很少谈及自己的风光。
惠钟亲自驾车出行,路上打电话约吴敏乐同游。不巧,敏乐已有安排,并驱车在另一地。可是二十分钟后,敏乐打来电话,说已掉头赶过来,约在洞头“中普陀寺”碰头,今天活动由他来安排。想我与敏乐日前仅见过一面,却以挚友相待,前有欲打背包来沪给咱盖房,今又爽约老友改道洞头导游,其荒友情怀,可见一斑。而这彼此一见如故,亲如家人,多半发生在北大荒知青群体中。
车一路向东,过跨海大桥,瓯江壮丽,就在脚下,再往前穿越灵昆岛,周边有水产养殖。我打开了车窗,呼吸着带点咸腥味的海风。海水是绿色的,越往里开越清澈。到达灵霓跨海大堤,两边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仿佛轿车是置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往前方看,只见大堤如长龙,向前延伸而看不到尽头。大堤边时而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在停车看风景,一个个都兴致勃勃。胜杰受此感染建议停车,观景、照相。
下车细看堤坝,高约5米,路宽约10米多。“好像通车不久吧,有多长?”我向胜杰打听。“好像是2006年10月1日大堤建成通车,全长近30华里吧,是国内最长的跨海大堤哦。”她学我的口气答问,透着自豪感。我笑道:“海岛的风貌,半岛的交通。”“不仅如此。”惠钟告诉我,“先是洞头五岛相连及灵昆大桥建成通车,又用了三年建成灵昆岛与洞头县霓屿岛之间的浅滩工程,使洞头岛与市区实现陆路相连。温州半岛工程,可使城市发展空间向东延伸100多华里。”
上车继行,我脑子里仍转悠着:五岛,七桥。胜杰见我沉思,拉我衣袖问道:又在想啥呢?。我想,正是有了宝坛作桥梁,交流作纽带,促进了垦区原京、津、沪、浙、哈等地知青之间的联系,与当地知青、老垦荒的交流,与下一代小友的沟通,北大荒精神的传承,人与历史、时空对话,等等。朋友更多,乡情更浓,友情更深……
车上了环岛公路,进了岛城就好像入迷宫一样,上坡下坡,七转八弯。终于见到中普陀寺,与敏乐第二次握手,结识洞头东道主。经由东道主引见,有幸拜访寺院住持,更得法师开示。出山门遂去海边饭店吃午饭,方知东道主早已预定好闹中取静之处。望不到边的海,迎面吹来的风,浪漫的白色桌椅,品尝着陌生海鲜,随意地谈天说地,话题自然也少不了宝泉岭论坛……抛弃了办公室嘈杂的电话声、琐碎的破事儿,这感觉很轻松,我们坐下后,似乎不愿意再起来了。
下午观半屏山、海上养殖,游仙叠岩、南炮台、海滨浴场后,回程途中,敏乐带领我们参观6月将开港的温州深水港区。港区地处瓯江口外南水道南岸,洞头县状元岙岛北侧。敏乐介绍说:2004年动工围滩成陆,修路、筑堤、打桩,最长的桩80多米。去年建设港区一期工程,温州、香港合资建造2个5万吨级、兼靠10万吨级的多用途泊位及陆域配套设施,年计划吞吐能力达到70万标箱,标志着温州由“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
港区启用前的准备正紧锣密鼓。我想,入夜会在海上出现灯塔、灯标群。也许,灯塔会成为温州新地标。其实,第二故乡也是知青心中的灯塔,亮得恬静柔和,守望着故乡,召唤着游子,指引着归来。

(2008年5月29日)      

颜逸卿 发表于 2019-5-13 01:06:04

聚友纪行(18)
神仙叠岩


2008年5月2日,我有幸与敏乐、惠钟、胜杰等同游洞头。总以为雁荡、楠溪人挤人、车堵车,没想到海岛洞头也是人头攒动,车满为患。接待的主任想方设法,车才一路通行无阻。边走边看,但见洞头百岛,宛若百颗明珠镶嵌在万顷碧波之上,显得那样璀璨耀目,峻奇瑰丽。难怪清代有位王姓诗人赋诗写道:“苍江几度变桑田,海外桃源别有天;云满碧山花满谷,此间小住亦神仙。”
洞头,海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你知道洞头名字的来历么?”我侧身问胜杰。乖巧的胜杰不语,顺手递过一张路上免费发放的导游图。“最先应该是渔民吧。”惠钟说话很谦和,“我听说是这里悬崖中暗含着石撑深洞,滚滚海浪涌来,洞里便会发出阵阵轰鸣。大唐时就有渔民上岛定居,发现了洞的东南头有半屏山可挡浪,西头又有良港能避风,于是就将此岛称作洞头岛了。”
车驶向岛东南,爬坡上山。下车走不远,便见崖顶边矗起的一块巨石上,“仙叠岩”三个擘窠大字苍劲有力,古雅清新,画龙点睛般地道出了仙叠岩景区的奇诡隽秀,据说是洞头县书法名家林剑舟所书。沿石阶转山,两边巨石摩天,危石层叠,险峻多姿,蔚为奇观。传说岩石为神仙所垒,诗曰:“大仙乘鹤去,天工留人间”。
此时的敏乐,敏捷而引乐。我随着他的指点—— “灵龟听经”,那听经的灵龟便似有了灵性,鲜活了起来;灵龟旁有一岩石,“灵龟听经”四个大字,秀逸灵动,儒雅之极。据说是著名金石学家钱先生手书。他再指那堆礁石——“观音驯狮”,就可想象潮涨潮落之际,观音端坐在犹有万朵莲花盛开之座,对一狮进行不厌其烦之教诲。真是奇了怪了,眼前千姿百态的礁石,多半与仙呀佛的有关:仙人石、仙人戴帽、观音朝拜、蛤蟆欲仙、师徒取经……
再遥望东部半屏山,沿岸断崖峭壁,犹如刀削斧劈,山成半爿,直立千仞,连绵数千米,俨然海上天然岩雕长廊。敏乐告诉我,这景观在全国堪称一绝,被誉为“神州海上第一屏”。我看导游图上具体标为:迎风屏、赤象屏、鼓浪屏、孔雀屏、渔翁扬帆、乌龙腾海等四屏十八景,惟妙惟肖。敏乐介绍说,附近有海面有全国最大的深水网箱养殖区和羊栖菜基地,放眼望去,繁华欢腾的洞头渔港也可尽入眼帘。
   “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台湾,一半在大陆。”面对半屏山,敏乐随口念出一首民谣,“其实,我们家族也是如此。解放前,我伯父去台湾做买卖,因海峡有战事回不来了,姑姑嫁到西欧国家。虽与大陆这边几十年无联系,但在那个年代,家里有亲戚在海外,日子不好过,因此受影响很大。我差一点连黑龙江兵团去不成,而好不容易去了兵团,苦干三年以后才让入团……”谈及当年, 敏乐便有敏无乐起来。
在凌空叠岩峭壁上,见有中国美术学院洪世清教授创作的“佛文化”为主题的几十处岩雕作品,尤其是有幸得见吴昌硕、钱君淘等众多艺术大家的墨宝,令人欣喜。神态毕现而栩栩如生的罗汉景观群,为景区增添了靓丽的人文景观。每每在罗汉系列摩崖石雕前,我不由地驻足,凝神,罗汉像姿态不拘,形骨奇特,胡貌梵相,曲尽其志。
人离心留,印象中这套罗汉图好像是五代时高僧贯休大师之名作。遂问及:“一共有多少尊罗汉?”“十八罗汉。”敏乐说。“我只看到第十六尊。”我自语道。因为贯休大师为罗汉画像是十六尊,而十八尊肯定与其无关,那是世人于宋代起,另加了达摩多罗和布袋和尚(或降龙、伏虎)。来去匆匆,无暇重返。
其实,罗汉像并无经典仪轨依据,而是随各代艺术家的创作表现,用来反映现实中清修梵行睿智安详的高僧德性。
(2008年6月1日)      


    注:网站故障丢失,补发原文交流。

韩清云 发表于 2019-5-14 19:30:23

我看过西游记里的十八罗汉,神态各异,身怀绝技。只是他们最后还是受如来佛遣与孙悟空大斗。神仙也不脱俗。

颜逸卿 发表于 2019-5-14 20:50:36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9-5-14 21:48 编辑

韩清云 发表于 2019-5-14 19:30
我看过西游记里的十八罗汉,神态各异,身怀绝技。只是他们最后还是受如来佛遣与孙悟空大斗。神仙也不脱俗。
    据佛经记载,原只有十六罗汉,都是佛祖的得道弟子,仅低于佛祖、菩萨,为第三等。宋代以后,在十六罗汉的基础上发展成十八罗汉。而补上的两位罗汉,说法不一。《西游记》是明代神话小说,讲述降妖伏魔,自然就采用十八罗汉了。

黄成兴 发表于 2019-5-16 20:44:43

颜老师系列荒友行,每篇文章引人入神,游过或未曾到过的名胜景色,都让我耳目一新。欣赏你的描述,感受你的情意。

颜逸卿 发表于 2019-5-19 13:17:26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9-5-19 13:22 编辑

黄成兴 发表于 2019-5-16 20:44
颜老师系列荒友行,每篇文章引人入神,游过或未曾到过的名胜景色,都让我耳目一新。欣赏你的描述,感受你的 ...
    承蒙仁兄厚爱,在下不胜感激!出门游览,任何人去任何地方,你只要自己有心,都何以跟你的专(职)业,或者你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都会有相同或不同的收获。俺斗胆走笔温州景点,恳望仁兄不吝赐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荒友行(17—18) 洞头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