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宝安 发表于 2019-4-7 09:02:59

在北京的曰子里

本帖最后由 宋宝安 于 2019-4-9 19:58 编辑

在北京的日子里
宋宝安
    还赖在京城住着,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其实这是一种浅薄的生活。有定规的日子过久了,偶尔也会企盼着潦草的欢乐。给我留下难忘记忆的还得从十年前说起,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出版《岁月名山》这本书的时候,我不知道,痛失了显示的机会;老连队出了一本《十四连通讯录》的小册子,也没有收录上我这个在十四连呆了整整十年的人。不责怪任何人,只为这满可以唾手可得的荣耀的丢失而惋惜。
    北京纪念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的时侯,猜想,大会一定会有文献方面的打算吧?我提前做了准备,爬格子写了一篇《大宿舍》的文章。我是怀揣着文稿踌躇满志地参加了这个纪念会,不成想“大会”没有文字方面的计划,我那鹿撞的心又不得不再次歇菜。“起个大早,今曰无集”,又一次地验证了一步不趕趟,步步趕不上俚语的可信度。
    我不甘心,把文稿托付给了远在哈尔滨来京参加大会的哈市荒友刁嘉书,也好给文稿找个合适的出路。
    一个多月后,北京窦忠强老师给我打来电话,说是我的文稿打出来了,需要修改......一颗惦念的心终于落停了。
    此后窦老师给我来过多次电话,是在电话中问询文稿,帮我校改。几乎文章的每一个段落都问到了,像似又复读了一遍我那不成熟的拙作,重又走进了那个遥远的知青《大宿舍》。
    那些日子,走在街上也时常回忆着文中的词句,孤芳自赏着自封的得意之笔,心里美滋滋地像吃了大蜜挑。窦老师的声音很好听,我在猜想,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头呢?一定是一个胖胖的经常坐办公室即世故又会应酬八面玲珑的老者。对方或许也在猜想我呢,“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不知天高地厚不着吊的人呢?      
    文章是在十二团的"205信箱”中发表出来的,那时我还没有电脑,有也不会使用。第一次看打出来的《大宿舍》还是在别人的操作下,利用家中的电脑工作座机看的。当时的心情那叫一个激动,胜过第一次看我爬格子的文章变成铅字。因为这是在刁嘉书和窦老师的通力协作下,在知青自己的阵地发表我的第一篇文章。
《大宿舍》真就是手榴弹扔到高粱地里,炸出了两个偷情的人--歪打正着,一炮打响,算得上弯道超车了!
    惺惺相惜,窦老师想見我,我也想拜谒窦老师。在北科大促成了一次沟水相逢的小聚。小聚只有我,窦老师,王显庆,张念胜四人,北科大餐厅的小间,虽规模不大,但有一种胜地不常,胜宴难再的感觉。
    見到的窦老师,与我设想的框架不大一样,瘦骨嶙峋的,但不失精神矍铄。一切都看似似曾相识,寥寥数语的寒暄,即给人一种释重的心境。情感的生成要以赤诚为前提,人生的浑厚起伏要以平和打底。楞时,想起了用“以素为绚”的词来形容老师非常合适。
    有个文学故事,讲得是江淹梦見一老者从自已的怀中偷走了一只笔,从比江郎才尽。那次小聚之后如同有老者在我怀中插了一只笔,重又唤起了写作的欲望。逞一时之兴,接连写了“大食堂”,“大山情”,“大车店”等文字。窦老师侃称“大系列”。虽然文章的技木含量并不高,但冒充个文学上的“大头娃娃”还是适合的。
    有一种选择并不意味着自己运用了意志力而获得了想要的结果。更多的时候,那些让他人为之羡慕的选择往往是当事人称兴而来既兴发挥的“选择”。
    就写作而言,每个人全盛时期的出现点是不尽相同的,都似盛开的花,时间是不会长的。因此一定要把握时机顺势而为。就人生的道路而言,会有多处拐点,要记住那些在人生拐点给你指明方向的人。
    时常想起那段在北京的曰子……
    真好。
                                                                                                                  2019年4月5日

颜逸卿 发表于 2019-4-7 16:10:34

    《大宿舍》遭遇窦老师,于是引出一段佳话。不由想起一副对联:品凝帛底梅犹朗,情聚毫端字亦痴。
    欣赏之余,亦有疑虑:事故还是世故,不着吊还是不着调,框架还是形象,聊聊数语还是寥寥数语,惺惺相惜缘何沟水相逢呢。妥否,恳望酌情。

黄成兴 发表于 2019-4-7 19:00:29

北京的日子里收莸大大的。李白有曰:冠盖滿京城,斯人独憔悴。

宋宝安 发表于 2019-4-7 20:15:19

黄成兴 发表于 2019-4-7 19:00
北京的日子里收莸大大的。李白有曰:冠盖滿京城,斯人独憔悴。

谢谢黄兄点评。

宋宝安 发表于 2019-4-7 21:30:25

颜逸卿 发表于 2019-4-7 16:10
《大宿舍》遭遇窦老师,于是引出一段佳话。不由想起一副对联:品凝帛底梅犹朗,情聚毫端字亦痴。
   ...
谢谢颜老师点评,指出的大多是错别字。谢谢您指出。
沟水相逢,出处是王力的《古代汉语》一一滕王阁序中,沟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萍水相逢有初次见面交往不深的内涵,而沟水相逢,见面就融合了。北方人管有点神经病叫“半不吊子”,不着吊也说得过去。

颜逸卿 发表于 2019-4-8 11:08:10

宋宝安 发表于 2019-4-7 21:30
谢谢颜老师点评,指出的大多是错别字。谢谢您指出。
沟水相逢,出处是王力的《古代汉语》一一滕王阁序中 ...

    旧时钱串,一千叫一吊,五百为半吊,不满串,不成吊。不着调、不靠谱,从音乐引申而来,意思都是不合常理。    沟水相逢的解释,恕难苟同,咱再读原文,情理兼顾,加深理解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北京的曰子里